第258頁
四 嘉峪關通商,照天津條約辦理,西安漢中及漢口字樣,均刪去。
五 廢松花江行船至伯都訥專條。
六 僅許于吐魯番增一領事,其餘緩議。
七 俄商至新疆貿易,改均不納稅為暫不納稅。此外添續盧布四百萬圓。
簽約的時候,已是光緒七年,雖新疆西北的邊境,不能盡行歸還,然把崇厚議定原約改了一半,也總算國家洪福,使臣材具了。我至此尚恨崇厚。沿江沿海,一律解嚴,改新疆為行省,依舊是昇平世界,浩蕩乾坤。王大臣等方逍遙自在,享此庸庸厚福,不意宮內復傳出一個凶耗,說是慈安太后驟崩,小子曾有詩詠慈安後云:
牝鷄本是戒司晨,和德宣仁譽亦真。
十數年來同訓政,慈安遺澤尚如春。
這耗一傳,王大臣很是驚愕,畢竟慈安太后如何驟崩,且至下回分解。
本回錄兩大奏摺,為晚清歷史上生色。吳說似迂,左議近誇,但得吳可讀之一疏,見朝廷尚有效死敢諫之臣工,得左宗棠之一折,見疆臣尚有老成更事之將帥。光緒初年之清平,幸賴有此。或謂吳之爭嗣,何裨大局?俄許改約,全恃曾襲侯口舌之力,于左無與?不知千人諾諾,不如一士諤諤,盈廷諧媚,而獨得吳主事之力諫,風厲一世,豈不足令人起敬乎?外交以兵力為後盾,微左公之預籌戰備,隱攝強俄,雖如曾襲侯之善於應對,能折衝樽俎乎?直臣亡,老成謝,清於是衰且亡矣。人才之不可少也,固如此夫!
第八十一回 朝日生嫌釀成交涉 中法開釁大起戰爭
卻說慈安太后的崩逝,很是一樁異事。為什麼是異事呢?慈安太后未崩時,京師忽傳慈禧病重,服藥無效,詔各省督撫進良醫,直督李鴻章,江督劉坤一,鄂督李瀚章,都把有名的醫生,保薦進去。慈禧一病數月,慈安後獨視朝,臨崩這一日,早晨尚召見恭親王弈,大學士左宗棠,尚書王文韶,協辦大學士李鴻藻等,慈容和怡,毫無病態,不過兩頰微赤罷了。恭親王等退朝後,約至傍晚,內廷忽傳慈安後崩,命樞府諸人速進,王大臣等很為詫異,都說:「向例帝后有疾,宣召禦醫,先詔軍機大臣知悉,所有醫方藥劑,都命軍機檢視,此次毫無影響,且去退朝時候,止五小時,如何有此暴變?」但宮中大事,未便揣測,只好遵旨進去。一進了宮,見慈安後已經小殮,慈禧後坐矮凳上,並不象久病形狀,只淡淡的說道:「東太后向沒有病,近日亦未見動靜,忽然崩逝,真是出人意外。」對人言只可如此。眾王大臣等,不好多嘴,惟有頓首仰慰。左宗棠意中不平,頗思啟奏,只聽慈禧後傳諭道:「人死不能再生,你等快出去商議後事!」善箝人口。於是左宗棠亦默然無語,偕王大臣等出宮,暗想后妃薨逝,照例須傳戚屬入內瞻視,方纔小殮,這回偏不循故例,更覺可怪。奈滿廷統是唯唯諾諾,單仗自己一片熱誠,也是無濟於事,因此作為罷論。
天下事若要人不知,除非莫為。相傳光緒帝幼時,亦喜歡與慈安後親近,彷彿當日的同治帝,慈禧後已滋不悅。到光緒六年,往東陵致祭,慈安太后,以咸豐帝在日,慈禧後尚為妃嬪,不應與自己並列,因令慈禧退後一點。慈禧不允,幾至相爭,轉想在皇陵旁爭論,很不雅觀,且要招褻瀆不敬的譏議,不得已忍氣吞聲,權為退後;回到宮中越想越氣,暗想前次殺小安子,都是恭王慫恿,東後贊同,這番恐又是他煽動,擒賊先擒王,除了東後,還怕什麼弈?只有一事不易處置,須先行斟酌,方好下手。看官!你道是什麼事情?咸豐帝在熱河,臨危時,曾密書硃諭一紙,授慈安後,略說:「那拉貴妃如恃子為帝,驕縱不法,可即按祖制處治。」後來慈安後取示慈禧,令她警戒一二。慈禧後雖是剛強,不敢專恣,還是為此。東陵祭後,她想消滅遺旨,正苦沒法,巧遇慈安後稍有感冒,太醫進方,沒甚效驗,過了數日,不藥而癒。慈安後遂語慈禧,說服藥實是無益。慈禧微笑,慈安不覺暗異。忽見慈禧左臂纏帛,便問她何故?慈禧道:「前日見太后不適,進葠汁時,曾割臂肉片同煎,聊盡微忱。」真乎假乎,我還欲問慈禧。慈安聞了此言,大為感動,竟取出先帝密諭,對她焚燬,隱示報德的意思,其實正中了慈禧的隱謀。一著得手,兩著又來。慈安後竟致暴崩,謡言說是中毒,小子姑就軼聞,略略照敘,也不知是真是假。只慈禧後並不持服,乃是實事。筆裡藏刀。
話休絮述,且說慈安後已崩,國家政治,都由慈禧太后一人專主,不必疑忌。慈禧至此,方覺得心滿意足,任所欲為。國喪期未滿,奉安未屆,暫命恭王弈等照常辦事。越年,慈安太后合葬東陵,加謚孝貞,生榮死哀,臨時又有一番熱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