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清史演義 - 220 / 330
古典小說類 / 蔡東藩 / 本書目錄
  

清史演義

第220頁 / 共330頁。

 大小:

 第220頁

朗讀:

十一日與英使換約,恭王據實奏聞。咸豐帝已至熱河,覽奏未免嘆息,但木已成舟,不能再變,只好降旨允准。獨俄使伊格那替業幅,圓滑得很,所得權利,比英法要加數倍,他表面還非常和平,暗中卻厚索利益。中俄通商,向止恰克圖一處,咸豐三年,始行文中國,假勘界為名,陰圖占地,清政府征剿長毛,且來不及,還有何心對付外人,自然把此事擱起。俄人竟自由行動,直入黑龍江,通過愛琿。黑龍江將軍弈山,派員禁阻,俄人不聽,乃奏聞清廷。政府命弈山與他交涉,俄人索龍江北岸地,弈山竟唯唯從命,訂了愛琿條約。後來英法興兵,俄使也率領艦隊,隨在後面,大沽一戰,英法各艦,多遭損失,退還廣東,獨俄使入京,于咸豐十年五月,另訂專約十二條,大致是兩國往來,平等相待,海口通商,照英法例。還要派遣領事,隨帶兵船,這叫作天津專約。到了英法聯軍入京,硬要入城開議,恭王膽小,不敢照允,俄使伊氏,趁這機會,入勸恭王叫他在禮部衙門會議,可以無患。原來禮部衙門,與俄使館相近,所以擔任保護。恭王才放著膽,與英法使臣相見。和議成後,俄使便來索酬,再訂北京條約,舉烏蘇里河東岸地,統劃歸俄人。看官!你道這俄使乖不乖?巧不巧?正是: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哀我中華,蹙國萬里。

外患稍平,有旨阻南軍入援,於是太平天國氣數將盡了。

小子且停一歇筆,再敘詳情。

本回專敘外交事情,為國恥上增一紀念,即為交涉上廣一見聞。當時內亂方亟,外患復來,為清廷計,萬無可戰之理。秉國諸公,早應審時度勢,認定方針,天津之創,已昭覆轍,彼來換約,只好以禮相迎,不宜再開戰釁。雖勸令改道,名正言順,英使不從,曲固在英,然我果善為調停,則必不至有後此之結果。乃忽戰忽和,忽和忽戰,小勝即喜,小敗即怯,我之伎倆,早為所窺,猶且首鼠兩端,茫無定見,至于京師陷沒,海椗被焚,始俯首乞盟,償款不足,則益之,商埠不足,則增之,增之益之而又不足,則割地以畀之。誰秉國政,辨不早辨耶?長沙尚在,當不至痛哭流涕長太息而已。

第七十回  聞國喪長悲國士 護慈駕轉忤慈顏

卻說曾國藩駐節祁門,接到勤王詔命,與胡林翼往複馳書,籌商北援的計策。怎奈安徽軍務,正在吃緊,一時不能脫身;且長毛目的,專注祁門,分三路來攻:一出祁門西邊,陷景德鎮,一出祁門東邊,陷婺源縣,一出祁門北邊,逾羊棧嶺,直趨國藩大營。國藩麾下,只有鮑超、張運蘭二軍,還是得用,奈已調發出去,弄得孤營獨立,危急萬狀。國藩不得已自去抵敵,行至途次,聞長毛數萬到來,軍心大恐,霎時潰退,只得迴轉祁門。國藩能將將,不能將兵,所以屢出屢敗。虧得左宗棠馳至婺源,六戰六勝,把長毛驅逐出境,東路始通。鮑超、張運蘭,復破長毛于羊棧嶺,長毛亦即遁走,北路方纔安靖,國藩心中稍慰。廷寄亦于此時到來,阻住入援。自是國藩益加意防剿。到咸豐十一年春季,左宗棠與鮑超合軍,克複景德鎮,軍威大振。左宗棠得賞三品京堂,鮑超得賞珍物。


  

已而張運蘭攻克徽州,左宗棠收復建德,祁門解嚴。

國藩移駐東流縣,檄鮑超助攻安慶。安慶為長江重鎮,自曾國荃進攻,長毛遂各處竄擾,冀國荃撤圍自救。偏這國荃不肯撤圍,日夜攻撲;就是當祁門緊急時,國藩受困,他也無心顧及,硬要攻破此城。長毛恨極,遂集眾十萬,由陳玉成統帶,來援安慶。國荃趁他初到,分軍圍城,自己卻督率精鋭,出其不意,衝入敵營。長毛自遠道會集,方在勞乏的時候,勉強抵敵,心志未定,沒有不敗的道理。當被國荃一陣殺退,玉成尚思整隊再戰,忽報胡林翼移營太湖,遣多隆阿、李續宜等前來安慶,玉成料是不佳,改圖上攻,從間道繞出霍山,一鼓攻入,接連破了英山,直趨湖北,拔了黃州,分兵取德安、隨州。四眼狗到底不弱。胡林翼急檄李續宜回援,玉成留黨羽守德安,自率眾三萬復回安慶,撲攻國荃營數日。國荃憑濠堵禦,好似長城一般,玉成不能克;鮑超自南岸進攻,多隆阿自東岸進攻,玉成走踞集賢關,忙調集楊輔清等,再至安慶,築起十九壘,援應城中;留悍酋劉瑲林,屯駐關內,作為後應。國藩檄鮑超攻集賢關,楊載福率炮船水師助國荃,守住營濠;多隆阿移駐桐城,截剿長毛後援。自四月至七月,相持不下。胡林翼復遣成大吉助鮑超,兩軍夾攻,猛撲七晝夜,方得攻入,擒住悍酋劉瑲林,解京正法。集賢關已下,陳、楊兩酋,斷了後應,曾國荃氣焰越張,會合楊載福炮船,水陸攻擊,連毀敵壘十九座,陳玉成、楊輔清等遁去。安慶城內的長毛,至是始孤立無助。到七月下旬,糧又告絶,守城悍酋葉蕓來,悉鋭突圍,被國荃截住,無路可鑽,只得退回。國荃逼城築壘,掘隧埋藥,于八月朔日,地雷暴發,轟坍城牆,國荃率軍殺入,城內長毛,沒有一個逃避,大家冒死巷戰。等到筋疲力盡,槍折刀殘,方個個畢命。自葉蕓來以下,共死一萬六千人。安慶被長毛佔據,已歷九年,國荃得此雄都,戡定東南的基礎,才得立定。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