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清史演義 - 219 / 330
古典小說類 / 蔡東藩 / 本書目錄
  

清史演義

第219頁 / 共330頁。

 大小:

 第219頁

朗讀:

此時京內居民,聞皇帝出走,紛紛遷避。禁旅多奉調扈駕,剩下幾個老弱殘兵,也漸漸逃散。連僧、瑞等麾下兵弁,亦都解體。偏這英法兵不肯罷手,揚旗鳴炮,直逼京城。恭王忙召在京王大臣商議,王大臣主見不一,惟大學士周祖培,尚書陳孚恩等,仍擬主撫。恭王沒法,也只有講和的計策。忽由桂良遞入英照會,索交巴夏禮,恭王再與王大臣會商,許久不決。恭王道:「巴夏禮于前日解到,我曾謂僧、怡二王,未免鹵莽,現在不放不可,欲放又不能,恰是為難得很。」恆祺此時在京,便稟恭王道:「巴夏禮不放,撫議斷無成日。且兩國相爭,不斬來使,本是我國古禮,現在不如放他回去,借他的口,去報英使額爾金,速來換約。」恭王道:「照你說來,也是有理,就着你去辦罷。」到此地步,實是為難,無怪恭王多疑少決。恆祺去了半日,回報巴夏禮已放出城外,叫他去問撫議了。恭王稍稍放心。又閲半日,突聞外面人聲馬嘶,閙成一片,接連是隆隆的炮聲,拍拍的槍聲,不絶于耳。正欲派人出探,忽一內監踉蹌奔入,報道:「不好了!洋兵攻入內城了。」恭王道:「僧王、瑞相、勝副都統等,到哪裡去了?」內監道:「這也不知底細。但聞城外各軍,見了洋兵,統已逃去,剩得僧王爺、瑞中堂、勝大人三個,赤手空拳,無可迎敵,只得由洋人入城了。」恭王大驚失色,忽見恆祺又趨入道:「洋人縱火燒圓明園。」恭王頓足道:「怎麼好?」恆祺道:「現在只好向洋人說情,叫他不要縱火。」恭王道:「勞你前去一說便是。」恆祺不敢違慢,跨着馬馳到圓明園,園外統是洋兵守住,恆祺會說幾句英語,說是前來請和,洋兵始放他進去。一入園門,見祝融氏正在肆威,蘭宮桂殿,鳳閣龍樓,已被毀去數座。恆祺向沒火處走入,劈面正碰着巴夏禮同一個洋裝的中國人,巴夏禮佯作不見,還與那人指手畫腳,導引放火。刁惡。恆祺忍着一股氣,先與那洋裝的中國人,搭訕起來,問他姓名籍貫。他卻大聲道:「誰人不曉得我龔孝拱,還勞你來細問!」看官!你道龔孝拱是何人?他是晚清文人龔定庵長子,他的學問,不亞乃父,旅居上海多年,各國語言文字,統知一二,只性情怪僻得很,不屑與人談話,巧遇了英人威妥瑪,在上海開招賢館,延為秘書,月致千金。孝拱得了脩脯,便去孝敬歌妓,父母妻子,一概不管,只納了一個妓女為妾,頗稱眷愛,時人叫他龔半倫,他亦以半倫自號。半倫的意義,說他生平不知五倫,只寵愛一個小老婆,算作半倫。此人可殺。這次英人北犯,他恰跟了入京,燒圓明園,實是他唆使。巴夏禮是外人,恃強逞威,尚不足怪,半倫何物,乃敢出此?恆祺見不是路,乃與巴夏禮扳談,巴夏禮才脫帽行禮。閻王好見,小鬼難當。恆祺便道:「現在我國與貴國議和,何故在此縱火?」巴夏禮道:「你們中國人,專會放刁,今日議和,明日又議和,終究沒有結果,還要把我去監禁數日,你想天下有無此理?所以我在此縱火泄忿。」恆祺再向他謝罪,巴夏禮道:「如中國果真心議和,限你三日開紫禁城,迎我入議。再我被執的時候,還有幾個從員,也被拿去,現應立刻放還,方可議和。」恆祺唯唯從命,但請他不再放火。巴夏禮也含糊答應。恆祺忙回報恭王,恭王再命恆祺釋放英俘,不想到了獄中,已有英人數名倒斃。恆祺這一急,真急得手足冰冷,也不暇去問獄卒,轉身就飛報恭王。恭王又獃得木偶一般,還是恆祺想了一法,照會巴夏禮,說是待和議成後,一律釋放。偏這巴夏禮耳朵很長,已探悉英人監斃數名,索性大燒圓明園,把這一二百年的建築,幾千百間的殿閣,連那點綴的亭台花木,擺設的器皿什物,燒了三日三夜,變成了一堆瓦礫場。只有珍奇古玩,由龔半倫帶領洋兵,搜取淨盡。半倫得了百分之一,運到上海變賣,作為嫖費,嫖光吃光,發狂而死,這是後話。

且說巴夏禮既毀圓明園,復聲言要攻紫禁城,恭王又召入恆祺,商量救急的法兒。恆祺想了一會,方道:「法使噶羅,倒還和平,若去請他排解,或可轉圜。」恭王聞言,又欲令恆祺往會法使。恆祺道:「這個差使,還是請桂中堂去罷。桂中堂與法使有些投機,可以去得。」於是恭王遂遣桂良去見法使,法使頗肯居間調停。這是禮送法使的好處。桂良先回,隨後法使的照會亦到,內說英使額爾金,索撫卹監斃英人銀五十萬兩,須立即付過,方可蒞盟修好。恭王不得已,大加搜括,湊足五十萬兩銀子,解至英營,並約于禮部衙門內恭候議和。九月九日,與英使議約,免不得又要設宴。恭王太苦,遭此重陽。是日黎明,恭王弈,率同大學士賈楨,周祖培,尚書趙光,陳孚恩,侍郎潘曾瑩,宋晉等,具了儀衛甲仗,先至禮部衙門等候。好一歇,才見英使額爾金,參贊巴夏禮,乘輿而至。恭王率眾官迎入,行過了禮,分東西坐定。額爾金提議換約,除八年原議五十六條外,還要加添數條,賠償兵費,增開口岸,派駐領事。經恭王再四磋磨,通事往返傳命,議定償他兵費一千二百萬兩,增闢天津為商港,各口許駐英國領事。總不外謹遵台命四字。雙方允妥,彼此入席,酒酣興盡而散。翌日,復請法使噶羅,至禮部共商和議。法使算是有情,只索兵費六百萬兩。恭王一口應承,也照英使例盛筵相待,迎送如儀。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