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清史演義 - 168 / 330
古典小說類 / 蔡東藩 / 本書目錄
  

清史演義

第168頁 / 共330頁。

 大小:

 第168頁

朗讀:

待到天明,忽見巡捕進來,呈上手本,說是義勇徐保求見。裕謙問徐保隷何人部下?巡捕答稱是葛鎮台部下。裕謙遂傳令入見。徐保入帳,請過了安,便稟道:「葛鎮台陣歿,現由小兵舁屍內渡,已到此處。」裕謙問葛鎮台陣歿情狀,徐保答道:「英人從曉峰嶺間道攻入,先破曉峰嶺,次陷竹山門,王、鄭二鎮台,先後陣亡,葛鎮台扼住道頭街,孤軍激戰,鎮台手掇四千斤大炮,轟擊英兵,英兵冒死不退。鎮台持刀步鬥,陣斬英酋安突得,無如英兵來得越多,我鎮台拚命督戰,刀都斫缺三柄,英兵少卻。鎮台擬搶救竹山門,方仰登時,突來兩三員敵將,夾攻鎮台,鎮台被他劈去半面,鮮血淋漓,尚且前進;不防後面又飛來一彈,洞穿胸前,遂致殞命。小兵到夜間尋屍,見我鎮台直立崖石下,兩手還握刀不放。左邊一目,睒睒如生,小兵欲負屍歸來,那屍身兀立不動,不能挪移。隨由小兵拜祝一番,請歸見太夫人,然後屍身方容背負,駕着小船,潛渡至此。」裕謙嘆道:「好葛公!好葛公!」當下命隨員偕了徐保,往去祭奠,並檄大吏護喪還葬,一面飛章出奏。

料理已畢,遂召集部將,設著神位,飭同宣誓,總兵以下,統共到來,獨余步雲不到。裕謙正思啟問,謝朝恩已近前稟道:「余軍門已差武弁伺候。」裕謙冷笑道:「想是本帥不曾親邀,所以不到。」那邊提轅武弁,聞了此語,急忙上前請安,稟稱軍門現患足疾,特來請假。裕謙搖頭道:「敵兵到來,那足自然會好了。」既曉得步雲異心,如何不先為撤換?叱退武弁,隨至神位前祭告。此時牲醴早陳,香燭齊爇,當由裕欽差行跪叩禮,眾將官亦隨同跪叩。裕欽差親讀誓文,無非勸勉屬下文武,同仇敵愾,倘有異心,神人共殛等語。不求己而求神,簡直是搗鬼。方纔讀罷,猛聽得隱隱炮聲,自遠至近,不由的驚訝起來,便即起身誓眾道:「本帥的誓文,想大家都已聽明,不日間英兵到來,須靠大家同心抵禦,有功立賞,有罪立刑。」總兵謝朝恩,先應了聲「得令」,眾將士也隨聲附和。裕謙方命軍士們撤了神位祭禮,正思向謝朝恩追問招寶山白旗緣故,探馬忽報英兵來了。謝朝恩即抽身告辭,裕謙執着朝恩手道:「這城屏障,便是招寶山及金鷄嶺兩處。老兄駐守金鷄嶺,本帥很是放心,只有招寶山放心不下。」朝恩道:「這要看朝廷洪福,卑鎮願以死報。」當下由裕謙親送出營,朝恩匆匆別去。


  

裕謙遂登陴守城,城下忽來了余步雲,由兵士將弁,啟門放入。步雲徑上城來見裕謙,裕謙便道:「軍門足疾已癒麼?」步雲道:「足疾尚未痊可,因敵兵入境,不得不前來請教。」裕謙道:「誓死對敵,此外沒有什麼法子。」步雲道:「敵兵很是厲害,萬一挫失,全城要糜爛了。」裕謙道:「這也沒法。依你怎麼處?」步雲道:「據步雲愚見,只可暫事覊縻。外委陳志剛人頗能幹,不如叫他前去議撫。」裕謙笑道:「我道軍門有什麼妙策,城下乞盟的事件,本帥卻不願聞。」步雲道:「大帥既不願議撫,此處恐守不住,只好退守寧波。」裕謙正色道:「敵到鎮海,便退寧波,敵到寧波,將退何處?我與軍門都受朝廷重任,難道叫我逃走麼?」步雲碰了一個釘子,下城自去。

約過兩三個時辰,遙見招寶山上,已換了英國旗號,裕謙大驚道:「不好了!余步雲賣去招寶山了。」果然探馬報來,招寶山被陷,余軍門不知下落。接着,又報:「英兵攻金鷄嶺,謝朝恩擊死英兵數百,因招寶山失守,軍士驚潰,謝鎮台身中數創,也即殉難,金鷄嶺又被英人奪去了。」裕謙道:「罷罷罷!」言未畢,英兵已到城下。城外守兵,逃避一空。裕謙下城,解下城防,交副將豐伸泰送與浙撫,自己投奔學宮前,跳入泮池。經家人撈救,已剩得奄奄一息。文武官員,聞裕謙投水,都棄城逃走。只有縣丞李向南,冠帶自縊。臨死對,還有兩首絶命詩。其詩道:

有山難撼海難防,匝地奔馳盡犬羊;

整肅衣冠頻北拜,與城生死一睢陽。

孤城欲守已倉皇,無計留兵只自傷,

此去若能呼帝座,寸心端不聽城亡。


  
英兵遂乘勝入城,踞了鎮海。欲知後事,且看下回。

本回以王相國鼎及裕欽差謙為主腦,兩人皆清室忠臣,惜乎其為愚忠。王鼎屍諫,無論其遺疏未上,為奸黨用賄取去,即使不然,穆彰阿方沐君寵,能一擊即倒乎?古人有為國除奸者矣,寧必屍諫?裕謙明知余步雲之奸,不能立申軍法,如穰苴之斬莊賈,已成大錯;且定海孤懸海外,與其萬不可守,曷若內捍鎮海,自固堂奧,乃以三鎮敢死之將,置諸必不可守之城,以兩端懷異之人,授以險要必爭之地。用隋侯珠,彈千仞雀,卒至兩城迭陷,力竭軀捐,雖曰見危授命,于國事究何補焉?故忠固足憫,忠而愚,蓋不能無疵雲。

第五十四回  弈統帥因間致敗 陳軍門中炮歸仁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