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清史演義 - 165 / 330
古典小說類 / 蔡東藩 / 本書目錄
  

清史演義

第165頁 / 共330頁。

 大小:

 第165頁

朗讀:

看官!你道英人何故這麼強?粵兵何故這麼弱?小子細查中外掌故,方知英領事義律,雖是求撫,暗中卻屢向本國調兵。水軍統帥伯麥,早到中國,經過好幾次戰仗,上文統已敘明;陸軍統帥加至義律,亦到粵多日;這時候復來了陸軍司令官臥烏古,帶了好幾千雄兵,來粵助陣,所以英兵越來得厲害。這邊粵中將弁,因海口已失,心中早已惶懼;弈山又是個紙糊將軍,名目新鮮。並不敢出去督戰。大帥安坐省城,將弁還肯儘力麼?因此英兵進一步,粵兵退一步;英兵越進得猛,粵兵越退得遠。炮台失了好幾個,兵船軍械,奪去無數,將弁恰是一個不傷。應為將弁賀喜。弈山住在圍城中,既不敢戰,又不敢逃,只好虛心下氣,向屬員問計。苦極!還是廣州知府余保純,獻了一個救急的妙法子,無非是「議和講款」四字。當由余保純出去議款,經了無數口舌,復由美利堅商人,居中調停,定了四條款子,開列如下:

第一條 廣東允于煙價外,先償英國兵費六百萬圓,限五日內付清。


  

第二條 將軍及外省兵,退屯城外六十里。

第三條 割讓香港問題,待後再商。

第四條 英艦退出虎門。

余保純回報弈山,弈山唯唯聽命。遂搜括藩運兩庫,得了四百萬圓,還不夠二百萬圓,由粵海關湊足繳付英人。一面又下令出城,退屯六十里外的小金山。楊芳敢怒而不敢言,只請留城彈壓,弈山也沒有工夫管他,逕自出去。隆文隨着出城,心中也憤恚萬分。到了小金山,隆文生起病來,竟爾逝世。小子敘到此處,也嘆息不置,隨筆成一七絶道:

主和主戰兩無謀,庸帥何能建遠猷?

城下乞盟太自餒,西江難濯粵中羞。

和議已定,英人曾否退兵?且待下回再詳。

去了一個琦善,又來了一個弈山。清宣宗專信滿人,以致專閫諸帥,多屬庸駑,雖以老成歷煉之楊芳,屢建奇績,洊膺侯爵,至此發言建議,猶不能邀宣宗之信用;彼關天培輩,寧尚值宸衷一顧?忠憤者徒自捐軀,狡黠者專圖倖免,邊事之壞,自在意中。觀琦善之被逮,為之一快;繼任者為一弈山,又為之一嘆。關天培等之殉難,為之一慟;楊芳、怡良會奏之被斥,尤為之一惜。至城下乞盟,願允四款,更不禁涕淚交垂矣。書中自成波瀾,閲者心目中,應亦轆轤不置。


  

第五十三回  效屍諫宰相輕生 失重鎮將帥殉節

卻說英國兵艦,自收到兵費後,總算拔椗出口,慢慢兒的退去,從佛山鎮取道泥城,經蕭關三元裡。三元里奇民,因英人沿途肆掠,憤憤不平,遂糾眾攔截,豎起平英團旗幟,把英兵圍住。英兵終日衝突,不能出圍,統帥伯麥亦受傷。義律亟遣漢奸混出圍場,遣書余保純求救。保純亟率兵往解,翼義律等出圍,始得脫去。弈山不敢實奏,捏稱:「焚擊英船,大挫凶鋒,義律窮蹙乞撫,只求照舊通商,永不售賣鴉片,惟追交商欠六百萬圓。當由臣等與他議約,令他退出虎門外面。」道光帝高居九重,只道弈山是親信老臣,不至捏飾,當下準奏,誰知他是一片鬼話。楊芳奏請撫議,並不要六百萬償銀,反加申斥;弈山飾詞上告,將賠償兵費之款,捏稱追交商欠,雖改重從輕,而償銀總是確實,乃反準奏不駁,謂非重滿輕漢而何?

朝中只惱了一個大學士王鼎,上了一道奏章,說:「撫議萬不可恃,將軍弈山,其償銀媚外罪,較琦善尤重。」這篇奏牘,好似朝陽鳴鳳,曲高和寡,哪裡能回動聖聽?況王鼎是山西蒲城人氏,並非皇帝老子戚族,憑你口吐蓮花,總是不肯相信。當時留中不發,後來細問內監,方知道光帝覽了奏牘,倒也有點動容,經權相穆彰阿袒護弈山,不說弈山有罪,反說弈山有功,因此把奏章擱起不提。王中堂得此消息,已自憤恨,適廷議追論林則徐罪狀,謫戍伊犁,協辦大學士湯金釗,因保薦林則徐材可重用,亦遭嚴譴,連降四級。王中堂料是穆彰阿暗中唆使,氣得滿腹膨脹,隨即囑咐家人,願效史魚屍諫,草了遺疏數千言,歷述穆彰阿欺君誤國,不亟治罪,大局無安日,海疆無寧歲。結尾有「臣請先死以謝穆彰阿」等語。遺疏寫畢,讀了一遍,便嘆道:「奸賊若除,我死亦瞑目了。」當下將遺疏恭陳案上,並用另紙一條,留囑家人,飭他明日拜發;隨望北謝恩,懸樑自盡。其跡似迂,其心無愧。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