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清史演義 - 123 / 330
古典小說類 / 蔡東藩 / 本書目錄
  

清史演義

第123頁 / 共330頁。

 大小:

 第123頁

朗讀:

越數月,再令阿桂赴雲南,與總督李侍堯,勘定邊界,嚴守戰備,擬再圖緬甸。緬酋孟炮,聞風知懼,原奉表入貢,獻還俘虜,惟求開關互市。阿桂令先將俘虜釋放,他只放出了一半,阿桂不允,仍移檄詰責。偏這孟炮病歿,嗣子贅角牙繼立,國內大亂,叛臣孟魯,弒了贅角牙,孟魯又被國人殺死,迎立雍藉牙少子孟雲。西鄰暹羅,因緬甸內訌,背緬獨立,推戴僑民鄭昭為國王,規複舊土,驅逐緬甸守兵,移都盤谷,復興兵攻緬甸,報復舊怨,並遣使航海入貢中國。鄭昭歿,子華嗣,清封鄭華為暹羅國王。孟雲恐清廷聯絡暹羅,夾攻緬甸,乃由木邦賚金塔一,馴象八,及寶石番毯等,款關來貢,並將俘虜一併送還。清廷乃敕賜冊印,封孟雲為緬甸國王,並諭暹羅緬甸,不得繼續用兵。自是暹羅緬甸,統服屬清朝,小子曾有七絶一首云:

連番降旨命征誅,一將功成萬骨枯。


  

為問紫光遺像在,可曾頂上血模糊?

俚句中有紫光二字,乃是指紫光閣故事。乾隆帝命繪功臣列像于紫光閣,前傅恆,後阿桂,是乾隆朝最智勇的大將。紫光閣上,後先輝映。方在紀實銘勛,忽接台灣警報,土豪林爽文作亂;一波才平,一波又起,欲知台灣肇亂情形,請諸君續閲下回。

傅恆阿桂系乾隆朝名將,抑亦乾隆朝福將。有明瑞之喪師小猛育,而後傅恆乃慎重將事,有溫福之戰死木果木,而後阿桂乃堅忍成功。天下事經一度失敗,始增一番懲創,明瑞溫福之不幸,即所以成傅、阿二人之幸耳。傅、阿二人歿,嗣後有名將,少福將,故乾隆朝為清室極盛時代,亦即清室中衰時代。此回傳傅、阿二人事,實隱伏清史關鍵雲。

第四十回  平海島一將含冤 定外藩兩邦懾服

卻說台灣自朱一貴亂後,清廷因地方遼闊,添設彰化縣及北淡水同知,政府意思,總道多設幾個官吏,可以勤求民隱,哪裡曉得多一個官,只多一分剝削,與百姓這方面,反有損無益呢?乾隆五十一年,台灣土豪林爽文亂起,這林爽文本沒有什麼勢力,只因台民半是土著,半是客籍,彼此不睦,時常械鬥,地方官不去彈壓,爽文假和解為名,結了幾個黨羽,設起一個天地會來,起初入會的人,不過數十名,後來越結越多,連官署的差役,也都入會。官吏雖有些風聞,終究得過且過,不願查究,因循坐誤,是官吏老手段。因此天地會竟橫行了數十年。適值總兵官柴大紀,受職到台,聞知天地會橫行無忌,遂令台灣知府孫景燧,彰化知縣俞峻,副將赫生額,游擊耿世文,帶兵緝捕。這孫景燧等統是酒囊飯袋,哪裡敢去緝捕會匪?奈因上峰督飭,沒奈何前去搜查。

林爽文本住彰化縣的大理杙,地方很是險僻,孫景燧等不敢深入,只在五里外紮營,無緣無故,將五里外的村落,縱火焚燬,兵役乘勢搶擄,劫奪一空。村中的百姓,並非天地會黨羽,無罪遭禍,鋌而走險,都逃入大理杙中,哭報爽文,哀求保護。又是一場官逼民反。爽文乃糾眾出來,夤夜攻營,孫景燧等連忙逃走,帶去的兵士,多被殺死,爽文遂進陷彰化,破諸羅,擾淡水,貪官污吏,死的死,逃的逃。柴大紀忙令兵備道永福,固守府城,自率兵出城五十里,到鹽埕橋,遇著爽文前鋒,奮力殺退,府城總算保全。大紀派人到福建告急,水師提督黃仕簡,陸路提督任承恩,副將徐鼎士,陸續帶兵渡海,來援台灣。大紀接着,由黃仕簡分派將士,督令恢復諸城,不想福建的援兵,統是沒用,都被爽文殺敗;任承恩親攻敵巢,見了路途險僻,也畏懼不前;只柴大紀收復諸羅,浚濠增壘,力任守禦。


  
清廷因黃任無功,嚴旨召還,命提督常青為靖逆將軍,往台灣督師;父命署浙閩總督李侍堯,調粵兵四千,浙兵三千,駐防滿兵一千,赴台助剿。且因江南提督藍元枚,系藍廷珍子,素習台事,調赴軍前,與福州將軍恆瑞,同為參贊,各將吏次第進行,藍元枚到台病卒,常青恆瑞率兵數千,至府城相近,與林爽文相遇,望將過去,旗戟隱隱,隊伍層層,不知有多少人馬,嚇得常青恆瑞拍馬而逃,走入城中。林爽文料他沒用,不去攻城,只蠶食村落,脅令入會,旬日得十餘萬眾,圍攻諸羅。

諸羅當南北要衝,為府城屏蔽,爽文因大紀扼守,最稱勇悍,誓要破滅此城,免他作梗,因此把諸羅城團團圍住,並分了一支黨羽,截他餉道。大紀率守兵四千,晝夜防禦,看了敵勢少懈,復引兵突出,奪他輜重。城中糧餉,賴以不絶。爽文想截人餉道,誰知自己的餉,反被人奪去,所謂烏合之眾,不敵紀律之師。爽文遣人詐降,又賄通內應,都被大紀察出,一一斬首。

這時候,常青也遣總兵魏大斌,參將張萬魁,游擊田藍玉,副將蔡攀龍等,往援諸羅,三次進兵,三次敗退。恆瑞督兵進援,亦因敵勢浩大,在途中紮住。清廷屢次催問,常青恆瑞只請添兵,乾隆帝又將他革職,命福康安代常青,海蘭察代恆瑞,升柴大紀為陸路提督參贊大臣,密令大紀衛民出城,再圖進取。大紀奏言:「諸羅為府城北障,諸羅失陷,府城亦危,且半年來深溝高壘,守禦甚固,一朝棄去,難以克複。城箱內外的百姓,不下四萬,也不忍一概拋棄,任賊蹂躪,只有死守待援」等語。好總兵,好提督,好參贊大臣。乾隆帝覽了奏章,眼淚都熬不住,一點一滴,濕透奏本;真耶假耶!隨即傳旨到台灣,嘉獎大紀,封大紀為義勇伯,改諸羅縣為嘉義縣,俟克複台灣,與福康安同來瞻覲云云。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