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清史演義 - 120 / 330
古典小說類 / 蔡東藩 / 本書目錄
  

清史演義

第120頁 / 共330頁。

 大小:

 第120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及明瑞到滇,先後調滿洲兵三千,雲、貴四川兵二萬餘名,大舉征緬,令參贊額爾景額,及提督譚五格,率兵九千名出北路,由新街進行,自率兵萬餘人,由木邦南下,約會于緬都阿瓦。啟行時,連旬淫雨,泥濘難行,明瑞只得緩緩前進,自夏至冬,始至木邦。木邦守兵,聞風早遁,明瑞留兵五千駐守,使通餉道,自率軍渡錫箔江,進攻蠻結,連破緬兵十二壘,軍威大振。乾隆帝聞報捷音,封明瑞誠勇嘉毅公。明瑞越加感奮,向緬都進發;途次險峻異常,馬乏草,牛踣途,緬人又堅壁清野,無糧可掠。走入絶路。將士請結營駐守,俟北路軍有消息,再定進止,明瑞不允,仍督兵前趨。這時嚮導乏人,屢次迷路,旋繞了好幾日,方到象孔,部兵疲憊已極,北路軍仍無音信。像孔距緬都尚有七十里,明瑞因兵勞食盡,料知難達,乃回兵至猛籠,得了敵糧少許,留駐數日,待北路軍;北路軍仍舊不至,乃擬由原路退歸,不防緬酋率眾來追,聲勢浩大,明瑞且戰且行,令部將觀音保哈國興等,更番殿後,步步為營,每日只行三十里。緬兵雖不敢圍攻,奈總尾追不捨,每晨聽清軍吹角起行,他也起身追逐,行至蠻化,山路叢雜,明瑞令部兵紮營山頂,緬兵亦紮營山腰。明瑞傳集諸將道:「敵兵藐我太甚,須殺他一陣方好。」觀音保哈國興等,唯唯聽命。當下明瑞令觀音保等分頭埋伏,次日五鼓,命兵士接連吹角,嗚嗚之聲,震徹山谷。緬兵只道清兵啟行,爭上山追逐,忽遇伏兵突出,萬槍齊發,那時連忙奔逃,走得快的,失足隕崖,走得慢的,中槍倒斃,趾頂相藉,坑谷皆滿。小勝不足喜。自是緬兵不敢近逼,每夜必遙屯二十里外。明瑞飭將士休息數日,徐徐退回。到了小猛育,已與木邦相近,猛聽得胡哨齊起,四面敵兵蝟集,約有好幾萬人,明瑞大驚道:「罷了!罷了!」正是:

瓦罐不離井上破,將軍難免陣中亡。


  

未知明瑞性命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高宗南巡,皇后截發,當時史官諱惡,只載跡類瘋迷之諭,實則伏有原因,中宮固非無端瘋迷也。著書人把賞花飲酒諸事,顯為揭櫫,雖或言之過甚,然亦出自故老傳聞,未嘗憑空蜮射。且多歸罪和珅,和珅固導帝微行者,不得謂事無左證也。下半回敘征緬事,與上文不相關涉,乃是從編年體裁,接連敘下。吳達善、劉藻、楊應琚等,無一勝任,賕帥當道,蠹吏盈邊,清室蓋中衰矣。明瑞猛將,孤軍征緬,徒自喪軀,可為太息。高宗不悟,猶以好大喜功為事,其亦可以已乎。

第三十九回  傅經略暫平南服 阿將軍再定金川

卻說明瑞到小猛育,見緬兵四集,不覺大驚,急忙紮住了營,召諸將會議。將士自象孔退回,途中已行了六十日,這六十日內,晝夜防備追兵,沒有一刻安閒,此時四面皆敵,眼見得不能抵擋,當下會議迎敵諸將,面面相覷。明瑞道:「敵已知我力竭,所以傾寨前來,但不知北路軍情,究竟如何?難道是統已覆沒麼?我現在只決一死戰,明知不能脫身,然到援絶勢孤的時候,還沒有一人不儘力,沒有一人不致死,將來敵人亦知難而退,我死後,繼任的人,當容易辦理了。諸將以為何如?」觀音保道:「大帥且不怕死,何況我輩?惟我輩死在沙場,內地還沒人知曉,這到可慮。」明瑞道:「我擬乘夜突圍,令兵士前行,我願斷後,那時敵兵追來,我好死擋一陣,前面的兵士,總可逃脫幾個,通報內地,叫他嚴守邊疆,奏調別帥,豈不是好?」倒是赤膽忠心。當下議決,人人已知必死,倒也沒有甚麼傷感。


  

轉瞬間已是黃昏,鼓角不鳴,拔寨齊出,哈國興率領前隊,觀音保率領中隊,明瑞與侍衛數十人,率領親兵數百名斷後。哈國興一馬當先,衝殺出來,緬兵不及措手,竟被他衝開血路,殺出重圍。及觀音保繼進,緬兵已四麵包圍,把觀音保圍住,明瑞見中隊被圍,急率後軍援應,捨命相爭,人自為戰,以一當十,以十當百,怎奈緬兵密密層層,旋繞上來,明瑞觀音保等,衝破一重,又被第二重截住,衝破第二重,又被第三重截住。從黃昏殺到天明,四面一望,仍舊是銅牆鐵壁一般,手下將士,已傷亡過半,再接再厲,酣鬥了兩小時。觀音保中槍倒斃,明瑞帶領的侍衛,喪失殆盡。明瑞亦着了槍彈數粒,大吼一聲而死。這場死戰,只哈國興帶兵數百名逃歸,余都覆沒,真是可痛。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