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舊五代史》 - 425 / 447
中國古代史類 / 薛居正 / 本書目錄
  

《舊五代史》

第425頁 / 共447頁。

 大小:

 第425頁

朗讀:

長興二年五月,尚書左丞崔居儉奏:「大祠、中祠差官行事,皇帝雖不預祭,其日亦不視朝,伏見車駕其日或出,於理不便。今後請每遇大祠、中祠,車駕不出。」從之。

四年二月,太常博士路航奏:「比來小祠已上,公卿皆著祭服行事。近日唯郊廟、太微宮具祭服,五郊迎氣、日月諸祠,並只常服行事,兼本司執事人等,皆著隨事衣裝,狼藉鞋履,便隨公卿升降于壇墠。按祠部令,中祠以上,應齋郎等升壇行事者,並給潔服,事畢收納。今後中祠已上,公卿請具祭服,執事升壇人並著履,具緋衣幘子。又,臣檢《禮閣新儀》,太微宮使卯時行事。近年依諸郊廟例,五更初便行事,今後請依舊以卯時。」從之。


  

清泰元年五月,中書門下奏:「據太常禮院申,明宗聖德和武欽孝皇帝今月二十日祔廟,太尉合差宰臣攝行。緣馮道在假;李愚十八日私忌,在致齋內;今劉昭又奏見判三司事煩,請免祀事。今與禮官參酌,諸私忌日,遇大朝會,入閣宣召,尚赴朝參。今祔饗事大,忌日屬私,齋日請比大朝會宣召例,差李愚行事。」從之。

晉開運三年六月,西京留司監祭使奏:「以祠祭所定行事官,臨日或遇疾病,或奉詔赴闕,留司吏部郎中一人主判,有闕便依次第定名,庶無闕事。」從之。《永樂大典》卷一萬七千五十二。

唐天成三年十一月,太常定議唐少帝謚,廟號景宗。博士呂朋龜奏:「謹按禮經,臣不誄君,稱天以謚之,是以本朝故事,命太尉率百僚奉謚冊告天于圜丘,回讀於靈座前,並在七月之內,謚冊入陵。若追尊定謚,命太尉讀謚冊于太廟,藏冊于本廟。伏以景宗皇帝,頃負沈冤,歲月深遠,園陵已修,不祔于廟,則景宗皇帝親在七廟之外。今聖朝申冤,追尊定謚,重新帝號,須撰禮儀。又,《禮》云:君不踰年不入宗廟。且漢之殤、沖、質,君臣已成,晉之惠、懷、愍,俱負艱難,皆不列高食,止祀于園寢。臣等切詳故實,欲請立景宗皇帝廟于園所,命使奉冊書寶綬,上謚于廟,便奉太牢祀之,其四時委守奉薦。請下尚書省集三省官詳議施行。」右散騎常侍蕭希甫等議請依禮院所奏。奉敕:宜令本州城內選地起廟。乃于曹州立廟。

四年五月,中書門下奏:「先據太常寺定少帝謚昭宣光烈孝皇帝,號景宗者。伏以景宗生曾為帝,饗乃承祧,既號景宗,合入宗廟,如不入宗廟,難以言宗。於理而論,祧一遠廟,安少帝神主于太廟,即昭穆序而宗祀正。今或且居別廟,即請不言景宗,但云昭宣光烈孝皇帝。兼冊文內有‘基’字,是明皇廟諱,雖尋常詔敕皆不迴避,少帝是繼世之孫,不欲斥列聖之諱,今改‘基’為‘宗’字。」從之。《五代會要》:《風俗通》陳孔璋云:尊卑有敘,喪祭哀敬,各有攸終,欲令言著而可遵,事施而不犯。《禮》云:「卒哭之後,宰執木鐸徇于宮,曰舍故而諱新。」故,謂毀廟之主也,恩遠屬絶,名不可諱。今昭宣上去明皇十四世,奏改冊文,非典故也。


  
八月戊申,明宗服兗冕,禦文明殿,追冊昭宣光烈孝皇帝。禮畢,冊使兵部尚書盧質押冊出應天門登車,鹵簿鼓吹前導,入都亭驛,翌日,登車赴曹州。時議者以追尊則可,立之為宗,不入太廟,深為失禮。夫言宗者,功業纂于祖禰,德澤被于生民,發號申令可也。且輝王纂嗣之日,國命出於賊臣,君父銜冤,母后塗炭,遭罹放逐,鼎祚覆亡,追諡易名,當循故實。如漢之沖、質,晉之閔、懷,但尊稱而無廟號;前代亡國者周赧、漢獻、魏陳留,亦不稱宗;中興之追諡者孺子嬰,光武竟無追宗之典。設如自我作古,酌於人情,則謂之為「景宣光烈」,深不稱也。古之周景、漢景、周宣、漢宣,皆中興再造之主。至如國朝,太祖曰景皇帝,以受命而有唐室,宣宗皇帝以隔代承運,皇綱復振故也。今輝王亡國墜業,謂之「宣景」,得無謬乎!先是,太常既奏,下尚書省集議,雖有智者,依違不言。至是,既立為景宗,陵號溫陵,乃于曹州置廟,以時告享,仍以本州刺史以下為三獻官。後宰臣知其非,奏去廟號。

晉天福四年十一月,太常禮院奏:議立唐朝帝廟,引武德年故事,祀隋三帝。今請立近朝莊宗、明宗、閔帝三廟,庶合前規。詔曰:「德莫盛于繼絶,禮莫重於奉先。莊宗立興復之功,明宗垂光大之業,逮乎閔帝,實繼本枝,然則丕緒洪源,皆尊唐室。繼周者須崇后稷,嗣漢者必奉高皇,將啟嚴祠,當崇茂典。宜立唐高祖、太宗及莊宗、明宗、閔帝五廟。」其月,太常禮院又奏:「唐廟制度,請以至德宮正殿隔為五室,三分之,南去地四尺,以石為坎,中容二主。廟之南一屋三門,門戟二十有四;東西一屋一門,門無棨戟。四仲之祭,一羊一豕,如其中祠,幣帛牲牢之類,光祿主之。祠祝之文,不進不署,神廚之具,鴻臚督之。五帝五後,凡十主,未遷者六,未立者四,未謚者三。高祖、太宗與其後暨莊宗、明宗,其主在清化裡之寢宮,祭前二日,以殿中傘扇二十,迎置新廟以享祀。閔皇帝、莊宗明宗二後及魯國孔夫人神主四座,請修制祔廟,及三後請定謚法。」從之。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