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舊五代史》 - 158 / 447
中國古代史類 / 薛居正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舊五代史》

第158頁 / 共447頁。

李存賢,字子良,本姓王,名賢,許州人。祖啟忠,父惲。賢少遇亂,入黃巢軍;武皇破賊陳、許,存賢來歸。景福中,典義兒軍,為副兵馬使,因賜姓名。天祐三年,從周德威赴援上黨,營于交口。五年,權知蔚州刺史,以禦吐渾。六年,權沁州刺史。先是,州當賊境,不能保守,乃于州南五十里據險立柵為治所,已歷十餘年矣。存賢至郡,乃移複舊郡,劃闢荊棘,特立廨舍,州民完集。莊宗嘉之,轉檢校司空,真拜刺史。九年,汴人乘其無備,來攻其城,存賢擊退之。十一年,授武州刺史、山北團練使。十二年,移刺慈州。七月,汴將尹皓攻州城,存賢督軍拒戰,汴軍攻擊百端,月餘遁去。十八年,河中硃友謙來求援,命存賢率師赴之。十九年,汴將段凝軍五萬營臨晉,蒲人大恐,咸欲歸汴。或問于存賢曰:「河中將士欲拘公降于汴。」厚賢曰:「吾奉命河中,死王事固其所也。」汴軍退,以功加檢校司徒。同光初,授右武衛上將軍。十一月,入覲洛陽。二年三月,幽州李存審疾篤,求入覲,議擇帥代之。方內宴,莊宗曰:「吾披榛故人,零落殆盡,所殘者存審耳。今復衰疾,北門之事,知付何人!」因目存賢曰:「無易於卿。」即日授特進、檢校太保,充幽州盧龍節度使。五月,到鎮。時契丹強盛,城門之外,烽塵交警,一日數戰。存賢性忠謹周慎,晝夜戒嚴,不遑寢食,以至憂勞成疾,卒於幽州,時年六十五。詔贈太傅。

存賢少有材力,善角牴。初,莊宗在籓邸,每宴,私與王鬱角牴鬥勝,鬱頻不勝。莊宗自矜其能,謂存賢曰:「與爾一博,如勝,賞爾一郡。」即時角牴,存賢勝,得蔚州刺史。


  

史臣曰:昔武皇之起並、汾也,會鹿走于中原,期龍戰于大澤,蓄驍果之士,以備鷹犬之用。故自存信而下,皆錫姓以結其心,授任以責其效。與夫董卓之畜呂布,亦何殊哉!惟存孝之勇,足以冠三軍而長萬夫,苟不為叛臣,則可謂良將矣。

卷五十四

列傳六

王鎔,其先回鶻部人也。遠祖沒諾干,唐至德中,事鎮州節度使王武俊為騎將。武俊嘉其勇干,畜為假子,號王五哥,其後子孫以王為氏。四代祖廷湊,事鎮帥王承宗為牙將。長慶初,承宗卒,穆宗命田宏正為成德軍節度使。既而鎮人殺宏正,推廷湊為留後,朝廷不能制,因以旄鉞授之。廷湊卒,子元逵尚文宗女壽安公主。元逵卒,子紹鼎立。紹鼎卒,子景崇立。皆世襲鎮州節度使,並前史有傳。景崇位至太尉、中書令,封常山王,中和二年卒。


  
鎔即景崇之子也,年十歲,三軍推襲父位。大順中,武皇將李存孝既平邢、洺,因獻謀于武皇,欲兼併鎮、定,乃連年出師以擾鎮之屬邑。鎔苦之,遣使求救于幽州。《舊唐書》云:時天子蒙塵,九州鼎沸,河東節度使李克用虎視山東,方謀吞據。鎔以重賂結納,請以修和好。晉軍討孟方立於邢州,鎔常奉以芻糧。及方立平,晉將李存孝侵鎔于南部,鎔求援于幽州。自是燕帥李匡威頻歲出軍,以為鎔援。時匡威兵勢方盛,以鎔沖弱,將有窺圖之志。

景福二年春,匡威率精騎數萬,再來赴援,會匡威弟匡儔奪據兄位,匡威退無歸路,鎔乃延入府第,館于寶壽佛寺。鎔以匡威因己而失國,又感其援助之力,事之如父。五月,鎔謁匡威于其館,匡威陰遣部下伏甲劫鎔,抱持之。鎔曰:「公戒部人勿造次。吾國為晉人所侵,垂將覆滅,賴公濟援之力,幸而獲存。今日之事,本所甘心。」即並轡歸府舍。鎔軍拒之,竟殺匡威。鎔本疏瘦,時年始十七,當與匡威並轡之時,電雨驟作,屋瓦皆飛。有一人于缺垣中望見鎔,鎔就之,遽挾于馬上,肩之而去。翼日,鎔但覺項痛頭偏,蓋因為有力者所挾,不勝其苦故也。既而訪之,則曰墨君和,乃鼓刀之士也,遂厚賞之。《太平廣記》引《劉氏耳目記》云:真定墨君和,幼名三旺。眉目棱岸,肌膚若鐵,年十五六。趙王鎔初即位,曾見之,悅而問曰:「此中何得崑崙兒也?」問其姓,與形質相應,即呼為墨崑崙,因以皁衣賜之。是時,常山縣邑屢為并州中軍所侵掠,趙之將卒疲于戰敵。告急於燕王,李匡威率師五萬來救之。並人攻陷數城。燕王聞之,躬領五萬騎徑與晉師戰于元氏,晉師敗績。趙王感燕王之德,椎牛灑酒,大犒于稾城,輦金二十萬以謝之。燕王歸國,比及境上,為其弟匡儔所拒,趙人以其有德於我,遂營東圃以居之。燕王自以失國,又見趙王之幼,乃圖之。遂伏甲俟趙王,旦至,即使擒之。趙王請曰:「某承先代基構,主此山河,每被鄰寇侵漁,困于守備,賴大王武略,累挫戎鋒,獲保宗祧,實資恩力。顧惟幼懦,夙有卑誠,望不匆匆,可伸交讓。願與大王同歸衙署,即軍府必不拒違。」燕王以為然,遂與趙王並轡而進。俄有大風並黑雲起於城上,大雨雷電,至東角門內,有勇夫袒臂旁來,拳毆燕之介士,即挾負趙王逾垣而走,遂得歸公府。問其姓名,君和恐其難記,但言曰:「硯中之物。」王心志之。左右軍士既見主免難,遂逐燕王。燕王退走于東圃,趙人圍而殺之。趙王召墨生以千金賞之,兼賜上第一區,良田萬畝,仍恕其十死,奏授光祿大夫。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