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曰『良馬逐』。逐,進也,言大臣得賢者謀,當顯進其人,否則為下相攘善,茲謂盜明,厥咎亦不嗣,至于身B
162家絶。”
史記周優王二年,周三川皆震。劉向以為金木水火-土者也。
伯陽甫曰:“周將亡矣!天地之氣不過其序,若過其序,民亂之也。
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升,於是有地震。今三川實震,是陽失其所而填陰也。
陽失而在陰,原必塞;原塞,國必亡。夫水,土演而民用也;土無所演,而民乏財用,不亡何待?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周德如二代之季,其原又塞,塞必竭;川竭,山必崩。夫國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之征也。
若國亡,不過十年,數之紀也。”
是歲,三川竭,岐山崩。劉向以為,陽失在陰者,謂火氣來煎枯水,故川竭也。
山川連體,下竭上崩,事勢然也。
時,優王暴虐,妄誅伐,不聽諫,迷于褒姒,廢其正後,廢后之父申侯與犬戎共攻殺優王。一曰,其在天文,水為辰星,辰星為蠻夷。月食辰星,國以女亡。優王之敗,女亂其內,夷攻其外。京房《易傳》曰:「君臣相背,厥異名水絶。」
文公九年「九月癸酉,地震」。劉向以為,先是時,齊桓、晉文、魯-二伯賢君新沒,周襄王失道,楚穆王殺父,諸侯皆不肖,權傾天下,天戒若曰,臣下強盛者將動為害。後宋、魯、晉、莒、鄭、陳、齊皆殺君。諸震,略皆從董仲舒說也。
京房《易傳》曰:「臣事雖正,專必震,其震,于水則波,于木則搖,于屋則瓦落。大經在闢而易臣,茲謂陰動,厥震搖政宮。大經搖政,茲謂不陰,厥震搖山,山出湧水。嗣子無德專祿,茲謂不順,厥震動兵陵,湧水出。」
襄公十六年「五月甲子,地震」。劉向以為,先是鷄澤之會,諸侯盟,大夫又盟。是歲三月,諸侯為溴梁之會,而大夫獨相與盟。五月,地震矣。其後,崔氏專齊,欒盈亂晉,良霄傾鄭,閽殺吳子,燕逐其君,楚滅陳、蔡。
昭公十九年「五月己卯,地震」。劉向以為,是時季氏將有逐君之變。其後,宋三臣、曹會皆以地叛,蔡、莒逐其君,吳敗中國殺二君。
二十三年「八月乙末,地震」。劉向以為,是時周景王崩,劉、單立王子猛,尹氏立子朝。其後,季氏逐昭公,黑肱叛邾,吳殺其君僚,宋五大夫、晉二大夫皆以地叛。
哀公三年「四月甲午,地震」。劉向以為,是時諸侯皆信邪臣,莫能用仲尼,盜殺蔡侯、齊陳乞弒君。
惠帝二年正月,地震隴西,厭四百餘家。武帝征和二年八月癸亥,地震,厭殺人。宣帝本始四年四月壬寅,地震河南以東四十九郡,北海琅邪壞祖宗廟城郭,殺六千餘人。元帝永興三年冬,地震。綏和二年九月丙辰,地震,自京師至北邊郡國三十餘壞城郭,凡殺四百一十五人-
公十四年「秋八月辛卯,沙麓崩」。《-梁傳》曰:「林屬於山曰麓,沙其名也」。劉向以為臣下背叛,散落不事上之象也。
先是,齊桓行伯道,會諸侯,事周室。管仲既死,桓德日衰,天戒若曰,伯道將廢,諸侯散落。政逮大夫,陪臣執命,臣下不事上矣。桓公不寤,天子蔽晦。及齊桓死,天下散而從楚。王札子殺二大夫,晉敗天子之師,莫能征討,從是陵遲。《公羊》以為,沙麓,河上邑也。
董仲舒說略同。一曰,河,大川象;齊,大國;桓德衰,伯道將移于晉文,故河為徙也。
《左氏》以為,沙麓,晉地;沙,山名也;地震而麓崩,不書震,舉重者也。
伯陽甫所謂「國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之征也;不過十年,數之紀也。」
至二十四年,晉懷公殺于高梁。京房《易傳》曰:「小人剝廬,厥妖山崩,茲謂陰乘陽,弱勝強。」
成公五年「夏,梁山崩」。《-梁傳》曰EF
63河三日不流,晉君帥群臣而哭之,乃流。劉向以為,山,陽,君也;水,陰,民也。
天戒若曰,君道崩壞,下亂,百姓將失其所矣。哭然後流,喪亡象也。
梁山在晉地,自晉始而及天下也。
後晉暴殺三卿,厲公以弒。溴梁之會,天下大夫皆執國政,其後孫、甯出衛獻,三家逐魯昭,單、尹亂王室。董仲舒說略同。劉歆以為,梁山,晉望也;崩,B
3DA崩也。
古者三代命祀,祭不越望,吉凶禍福,不是過也。
國主山川,山崩川竭,亡之征也,美惡周必復。是歲,歲在鶉火,至十七年復在鶉火,欒書、中行偃殺厲公而立悼公。
高後二年正月,武都山崩,殺七百六十人,地震至八月乃止。文帝元年四月,齊、楚地山二十九所同日俱大發水,潰出。劉向以為,近水-土也。
天戒若曰,勿整齊、楚之君,今失制度,將為亂。後十六年,帝庶兄齊悼惠王之孫文王則薨,無子,帝分齊地,立悼惠王庶子六人皆為王。賈誼、晁錯諫,以為違古制,恐為亂。至景帝三年,齊、楚七國起兵百餘萬,漢皆破之。春秋四國同日災,漢七國同日眾山潰,咸被其害,不畏天威之明效也。
成帝河平三年二月丙戌,犍為柏江山崩,捐江山崩,皆江水,江水逆流壞城,殺十三人,地震積二十一日,百二十四動。元延三年正月丙寅,蜀郡岷山崩,EF
63江,江水逆流,三日乃通。劉向以為,周時岐山崩,三川竭,而優王亡。岐山者,周所興也。
漢家本起於蜀、漢,今所起之地山崩川竭,星孛又及攝提、大角,從參至辰,殆必亡矣。其後,三世之嗣,王莽篡位。
傳曰:「皇之不極,是謂不建,厥咎-,厥罰恆陰,厥極弱。時則有射妖,時則有龍蛇之孽,時則有馬禍,時則有下人伐上之痾,時則有日月亂行,星辰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