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頁
間者,上帝之祠闕而不親十有餘年,朕甚懼焉。朕親飭躬齊戒,親泰祀,為百姓蒙嘉氣、獲豐年焉。”
明年正月,上始幸甘泉,郊見泰-,數有美祥。修武帝故事,盛車服,敬齊祠之禮,頗作詩歌。
其三月,幸河東,祠后土,有神爵集,改元為神爵。制詔太常:「夫江海,百川之大者也,今闕焉無祠。其令祠官以禮為歲事,以四時祠江海雒水,祈為天下豐年焉。」自是五嶽、四瀆皆有常禮。東嶽泰山于博,中嶽泰室于嵩高,南嶽-山于用-,西嶽華山于華陰,北嶽常山于上曲陽,河于臨晉,江于江都,淮于平氏,濟于臨邑界中,皆使者持節侍祠。唯泰山與河歲五祠,江水四,余皆一禱而三祠雲。
時,南郡獲白虎,獻其皮、牙、爪,上為立祠。又以方士言,為隨侯、劍寶、玉寶璧、周康寶鼎立四祠于未央宮中。又祠太室山于即墨,三戶山于下密,祠天封苑火井于鴻門。又立歲星、辰星、太白、熒惑、南鬥祠于長安城旁。又祠參山八神于曲城,蓬山石杜、石鼓于臨朐,之罘山于-,成山于不夜,萊山于黃。成山祠日,萊山祠月。又祠四時于琅邪,蚩尤于壽良。京師近縣,-則有勞谷、五床山、日、月、五帝、仙人、玉女祠;雲陽有徑路神祠,祭休屠王也。
又立五龍山仙人祠及黃帝、天神帝、原水凡四祠于膚施。
或言益州有金馬、碧鷄之神,可醮祭而致,於是譴諫大夫王褒使持節而求之。
大夫劉更生獻淮南枕中洪寶、苑秘之方,令尚方鑄作。事不驗,更生坐論。京兆尹張敞上疏諫門:「願明主時忘車馬之好,斥遠方士之虛語,游心帝王之術,太平庶幾可興也。」
後尚方待詔皆罷。
是時,美陽得鼎,獻之。下有司議,多以為宜薦見宗廟,如元鼎時故事。張敞好古文字,桉鼎銘勒而上議曰:“臣聞周祖始乎后稷,后稷封于EA
69,公劉發跡于E
1D
9,大王建國于支阝、梁,文、武興于豐、鎬。由此言之,則支阝、梁、豐、鎬之間周舊居也,固宜有宗廟、壇場祭祀之臧。今鼎出於支阝東,中有刻書曰:王命屍臣『官此-邑,賜爾-鸞、黼黻、雕戈。』屍臣拜手稽首曰:『敢對揚天子丕顯休命。』臣愚不足以跡古文,竊以傳記言之,此鼎殆周之所以褒賜大臣,大臣子孫刻銘其先功,臧之於宮廟也。
昔寶鼎之出於汾-也,河東太守以聞,詔曰:“朕巡祭后土,祈為百姓蒙豐年,今谷口兼未報,鼎焉為出哉?’博問耆老,意舊藏與,誠欲考得事實也。
有司驗-上非舊臧處,鼎大八尺一寸,高三尺六寸,殊異於眾鼎。今此鼎細小,又有款識,不宜薦見于宗廟。”制曰:「京兆尹議是。」
上自幸河東之明年正月,鳳凰集礻殳-,于所集處得玉寶,起步壽宮,乃下詔赦天下。後間歲,鳳凰、神爵、甘露降集京師,赦天下。其冬,鳳凰集上林,乃作鳳凰殿,以答嘉瑞。明年正月復幸甘泉,郊泰-,改元曰五鳳。明年,幸雍祠五。其明年春,幸河東,祠后土,赦天下。後間歲,改元為甘露。正月,上幸甘泉,郊泰。其夏,黃龍見新豐。建章、未央、長樂宮鐘虛銅人皆生長,長一寸所,時以為美祥。後間歲正月,上郊泰-,因朝單于于甘泉宮。後間歲,改元為黃龍。正月,復幸甘泉,郊泰-,又朝單于于甘泉宮。至冬而崩。鳳凰下郡國凡五十餘所。
元帝即位,遵舊儀,間歲正月,一幸甘泉郊泰-,又東至河東祠后土,西至雍祠五。凡五奉泰-、后土之祠。亦施恩澤,時所過毋出田租,賜百戶牛、酒,或賜爵,赦罪人。
元帝好儒,貢禹、韋玄成、匡衡等相繼為公卿。禹建言漢家宗廟祭祀多不應古禮,上是其言。後韋玄成為丞相,議罷郡國廟,自太上皇、孝惠諸園寢廟皆罷。後元帝寢疾,夢神靈譴罷諸廟祠,上遂復焉。後或罷或復,至哀、平不定。語在《韋玄成傳》。
成帝初即位,丞相衡、御史大夫譚奏言:“帝王之事莫大乎承天之序,承天之序莫重於郊祀,故聖王盡心極慮以建其制。祭天于南郊,就陽之義也;瘞地于北郊,即陰之象也。
天之於天子也,因其所都而各饗焉。往者,孝武皇帝居甘泉宮,即于雲陽立泰-,祭于宮南。今行常幸長安,郊見皇天,反北之泰陰,祠后土,反東之少陽,事與古制殊。又至雲陽,行溪谷中,厄陝且百里,汾陰則渡大川,有風波舟楫之危,皆非聖主所宜數乘,郡、縣治道共張,吏民困苦,百官煩費。勞所保之民,行危險之地,難以奉神靈而祈福-,殆未合于承天子民之意。昔者周文、武郊于豐、鎬,成王郊于雒邑。由此觀之,天隨王者所居而饗之,可見也。
甘泉泰-、河東后土之祠宜可徙置長安,合于古帝王。願與群臣議定。”奏可。大司馬車騎將軍許嘉等八人以為:所以從來久遠,宜如故。右將軍王商、博士師丹、議郎翟方進等五十人以為:《禮記》曰「燔柴于太壇,祭天也;瘞E
85F于大折,祭地也。」
兆于南郊,所以定天位也。
祭地于大折,在北郊,就陰位也。
郊外各在聖王所都之南、北。《書》曰:「越三日丁已,用牲于郊,牛二。」周公加牲,告徙新邑,定郊禮于雒。明王聖主,事天明,事地察。天地明察,神明章矣。天地以王者為主,故聖王制祭天地之禮必于國郊。長安,聖主之居,皇天所觀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