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頁
典史辭了回來,姚鄉紳沿門代化。一個潑天大富,兩代方面的人家,人人都知他蓄有十萬餘糧,起先一粒不肯,當不過姚鄉紳再三開說,寫了輸谷二石。那時的谷原不賤,兩石谷就也值銀十兩。又有一位曹鄉宦,原任戶部郎中,一位張太守,一位劉主事,一位萬主事,各也出了多少不等。其餘那十來多位,莫說姚鄉宦勸他不肯,就是個「姚神仙」也休想拔他一毛!
姚鄉宦的伎倆窮了,把緣簿仍舊交還了典史。典史又持了緣簿,到各舉人家去。鄉宦如此,那舉人還有甚麼指望?內中還有幾位說出不中聽的話來,說道:「這凶年饑歲,是上天墮罰那頑民,那個強你賑濟?你力量來得,多賑幾時;自己力量若來不得了,止住就罷,何必勉強要別人的東西,慨自己的恩惠?我們做舉人在家,做公祖父母的不作興我們罷了,反倒要我們的賑濟,這也可發一大笑!」說得那典史滿面羞慚。臨了到一位呂春元家,名字叫呂崇烈,因二六日每與那楊按台在洪善書院裡講學,看了大大的體面,寫上了二兩,這就是十一位舉人中的空谷足音。
典史又把緣簿送與教官,煩他化那富家士子。過了幾日,教官叫道郭如磐,山西霍州人,自己出了五兩。兩個生員,一個是尚義,一個是施大才,都是富宦公子,每人出了三錢,那又完帳了學裡的指望。
那些百姓富豪,你除非錐子剜他的脊筋,他才肯把些與你;但你曾見化人的佈施,有使錐子剜人肉筋的沒有?所以百姓們又是成空。
及至到了三月,如何煮得粥成?只得把那按院守道那幾宗銀子俱並將上來,湊了一百五十兩,封了三千封,給散了貧人。前邊五個月靠了楊按台的養活,幸而存濟;如今驟然止了,難道別處又有飯吃不成?那些苟延在這裡的,可憐又死了許多!
幸得楊按台出巡了四十日,到了三月十四日回來,只得又問撫院借了二百石穀子,于三月十七日從新煮粥,再賑一月。
那時節又當春旱,楊按台惟恐麥再不收成,越發不能搭救,行文到縣裡祈禱。縣官果然齋戒竭誠,于二月初七日赴城隍廟裡焚了牒。初十日下了一場大硝,顏色就是霜雪一般白的,滋味苦咸螫口,有半寸多厚。十一日下了一場小雨,幸得把那硝來洗得乾淨。等到十三日又投了一牒,十六日下了一場小雪。等到二十二日又復投了一牒文,竭誠祈懇;到了二月二十七日清明,從黎明下起大雨,下了一晝夜,二十八日,縣官備了豬羊,又叫了台戲,謝那城隍與龍王的雨澤。每日跟了祈雨的禮生,分了胙肉,縣官又每名送了四錢書資。
到了三月初九,又下了一場大雨。楊按台出巡迴來,又備牲牢自己專謝。那些禮生扯住了楊按台說:「那次謝雨,曾每人有四錢的舊例。」按了規矩定要,惹得楊按台甚不喜歡。縣官又把那神胙都分散與那鄉紳人等,寫了六幅的全帖送去。內中有幾個鄉宦,還嫌送得胙肉不多,心裡不自在,就把那送胙的禮帖裁下兩幅,潦潦草草寫了個古折回帖。到了三月二十三日,又是一場透地的大雨,把那年成變得轉頭。
楊按台感那神功保佑,要蓋一座龍王廟侍奉香火。原有個舊基,只還要擴充開去幾步,鄰着一個鄉宦的土地,畢竟多多的問楊按台勒了一大塊銀子,方纔回了一畝多地,創造了個大大的規模,分了表忠祠的兩個僧人看守,撥了二十畝官地贍廟。
縣官恐怕那饑民餓得久了,乍有了新麥,那飯食若不漸漸加增,驟然吃飽,壅塞住了胃口,這是十個定死九個的,預先刊了條示,各處曉諭。但這些貧胎餓鬼,那好年成的時候,人家覓做短工,恨不得吃那主人家一個盡飽,吃得那飯從口裡滿出才住。如今餓了六七個月,見了那大大的饃饃,厚厚的單餅,誰肯束住了嘴,只吃了半飽哩?肯信那條示的說話?恨不得再生一個口來連吃才好。多有吃得太飽,把那胃氣填塞住了轉不過來,張了張口,瞪幾瞪眼,登時「則天畢命之」!
誰知好了年成,把人又死了一半,以致做短工的人都沒有。更兼這些貧人,年成不好的時節,賴在人家,與人家做活情願不要工錢,情願只吃兩頓稀粥。如今年成略好得一好,就千方百計勒摹起來,一日八九十文要錢,先與你講論飯食,晌午要吃饃饃蒜面,清早後晌俱要吃綠豆水飯。略略的飯不象意,打一聲號,哄的散去。不曾日頭下山,大家歇手住工。你依了他還好,若說是日色見在,如何便要歇手,他把生活故意不替你做完,或把田禾散在坡上,或捆了挑在半路,游游衍衍,等那日色一落,都說:「日色落了,你難道還好叫做不成?」大家哄得一齊走散,極得那主人只是叫苦。正是:
才好瘡口就忘疼,豬咬狗拖無足惜。任憑以後遇荒年,切莫憐他沒得吃。
第三十二回 女菩薩賤糶賑饑 眾鄉宦愧心慕義
歉歲嘆無辰,萬室艱辛。
突門蛛網釜生塵,炊桂為薪,顆粒米、價重如珍。
施濟有釵裙,義切鄉鄰。
發興平糶救饑貧,義俠遠謀,甄後似、馮寶失人。
——右調《浪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