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 6 / 298
中國現代史類 / 中科院 / 本書目錄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第6頁 / 共298頁。

 大小:

 第6頁

朗讀:

1.1努爾哈赤的崛起據云努爾哈赤(1559-1626年)在年輕時,經常出入漢人總兵李成梁的住宅,因此對中國小說《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產生了興趣。這位雄心勃勃的女真族長通曉邊務,決意報其父祖罹難之仇。他不動聲色地推進自己的事業,但天生的機敏使他認識到當時自己的力量有限,故努力抑制住對明廷的敵意。他清楚知道對中國發動任何有計劃的進攻之前,首先必需實現女真諸部的統一。

通過兩項精心策劃的聯姻安排和一系列成功的軍事征討,他的實力和地位迅速上升。一名漢人俘虜龔正陸成為他的親信謀士,掌管文牘通信。8在這些歲月裡,努爾哈赤始終對明廷表現出極大的忠誠。事實上,他在1590年親自赴北京進貢,1592-1593年間又主動請纓,要率一軍人馬抗擊豐臣秀吉麾下的日本侵略軍,保衛朝鮮。


  

明朝皇帝授予他令人羡慕的「龍虎將軍」封號,這是女真族長獲賜予的最高封號。

努爾哈赤髮揮早年經商的經驗,壟斷珍珠、皮毛和人參的貿易,打下軍事征服的經濟基礎。他成功地積聚起大量財富,到1599年,已充分準備好發動遠交近攻式的征討。女真諸部相繼臣服。到1607年,他的地位已變得非常強大,蒙古人因此向他奉上了「昆都侖汗」(即「恭敬汗」)的尊號;1608年,他與明朝的駐遼東統帥達成正式協定,劃定屬下疆域的邊界,並禁止漢人越界。

1613年,努爾哈赤已征服了所有女真部落,只餘海西衛的葉赫一部在明軍支援下與他抗衡。

作為建立新國家的一個步驟,努爾哈赤在1599年倡議創製女真文字,以替代從1444年起就一直使用的蒙文。91601年,他建立了頗具特色的軍事制度

「八旗兵制」。他屬下的士卒被編入四個各有三百人的「牛錄」,由四種不同顏色的旗幟作識別標誌:黃、白、藍、紅。到1615年時,牛錄的數目增加到了二百個,10於是又建立了另外四個旗,顏色同於舊旗,但各鑲以紅邊,唯紅旗本身則鑲以白邊。

後來,旗的規模擴大到7,500人,每旗設總管大臣(固山額真),下分五個扎攔(或甲喇),每個扎攔含五個牛錄。

「八旗」不只是純粹的軍事組織;在這個從部落封建制向軍事管理和初期國家體制轉變時期,還發揮着原始型行政單位的功效。努爾哈赤屬下的每個人,除少數幾個王公外,都隷屬於一個旗。各旗成員的收錄、納稅、徵募和動員等一應事務俱由旗組織掌管。在平時,旗人及其家眷從事耕種和手工勞作,在戰時,各旗便抽出一定數量的男丁由旗統率赴敵。

努爾哈赤通過這一制度將人民組織成一台戰爭機器,顯示出了極高的效率。在早期征戰中俘獲的漢人被淪為奴僕,他們雖然也按旗的方式編成團隊,但並不參加實際戰鬥。111634年和1642年,分別增添了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使總旗數達到二十四個。

1616年,努爾哈赤大膽宣佈建立金國,自稱為「天命」汗。兩年後,在喀爾喀部蒙古人的支持下,他作好了進攻中國的準備。他列舉了對明朝的「七大恨」,包括他父祖的被殺、明廷支持葉赫部反對他、漢人獲准屢屢侵越他的國界,以及明廷派低級使臣前來等等。12這種公開宣揚怨恨的行動,實際上是一種封建式的宣戰。

努爾哈赤迅速推進到漢人居住區的邊界,攻取了重鎮撫順,俘獲了一名漢族士人範文程,此人改換門庭,成為他和繼承人的心腹謀士。

明廷遣遼東經略楊鎬率九萬士兵攻擊努爾哈赤,但在撫順以東的薩爾滸遭到慘敗。殲滅明軍主力後,努爾哈赤乘勝進擊抗命不遵的葉赫部,于16199月征服了該部。在隨後征討明朝的戰役中,努爾哈赤于16215月攻佔了重鎮遼陽和瀋陽。稍後,在1625年,努爾哈赤將他的首都遷到了瀋陽。

13一年後,處在勝利頂峰的努爾哈赤率軍猛攻寧遠。明軍守將袁崇煥用耶穌會傳教士鑄造的大炮一舉擊退了入侵者。這是努爾哈赤一生中的第一次大敗,他的尊嚴比身體所受的傷害更重;他于七個月後去世了。

努爾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極(1592-1643年)繼承了父親未竟的事業,首先進攻朝鮮以鞏固後方,並強迫朝鮮人每年進貢銀子;然後轉向中國,率軍在喜峰口突破明朝的長城防線進抵北京,沿途大肆擄掠,帶著豐厚的戰利品返回瀋陽。1631年,皇太極在瀋陽按明廷的模式,建立了一套六部制的政府機構,因而大大推進了從八旗式軍事管理向漢式行政機制發展的制度轉變。不過,六部的結構與明朝體制有所不同


  
諸部不像明廷那樣設尚書或侍郎。各部名義上都隷屬一名滿洲親王(貝勒)的管轄,這些親王通常都效命疆場而不去諸部理事,部務便留歸三至五名副手(承政)實際主持,副手中包括蒙古人和漢人各一名,但刑部例外,它設有兩名漢人承政,可能是因為該部更需要由有經驗的漢人來處置複雜的司法事務。

由此便萌發了滿

漢二元體制(或更確切地說是滿



漢混合體制)的根源,該體制是二百六十八年裡清朝行政機制的一大特點。14

1.2滿洲和清的含義皇太極聽從漢人僚屬的建議,于1635年禁止使用「女真」和「建州」的稱呼,代之以「滿洲」一詞。1636514日,改王朝的名稱「大金」為「大清」並稱帝。皇太極顯然想清除任何會讓人聯想起中國宗主權的痕跡,並且掩蓋女真諸部曾是明朝藩屬的地位。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