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頁
這首詩,以其意境的開闊宏麗為人稱道,而這意境是從詩人的抱負中來,是從詩人的生活思想中來,也有時代背景的作用。清初黃生對這一首詩有一段議論,大意說:這首詩的前四句寫景,寫得那麼寬闊廣大,五、六兩句敘述自己的身世,又是寫得這麼淒涼落寞,詩的意境由廣闊到狹窄,忽然來了一個極大的轉變;這樣,七、八兩句就很難安排了。哪想到詩人忽然把筆力一轉,寫出「戎馬關山北」五個字,這樣的胸襟,和上面「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聯寫自然界宏奇偉麗的氣象,就能夠很好地上下襯托起來,斤兩相稱。這樣創造的天才,當然就壓倒了後人,誰也不敢再寫岳陽樓的詩了。
黃生這一段話是從作詩的方法去論杜詩的,把杜詩的意境說成是詩筆一縱一收的產物,說意境的結構是從創作手法的變換中來。這不是探本求源的說法。我們說,詩的意境是詩人的生活思想從各方面凝結而成的,至于創作方法和藝術加工,煉字煉句等等,只能更準確地把意境表達出來,並不能以這些形式上的條件為基礎從而醞釀成詩詞的意境。昔人探討創作問題,偏偏不從生活實踐這方面去考慮,當然就不免倒果為因了。
(傅庚生)
南征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雲帆楓樹林。
偷生長避地,適遠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見有知音。
此詩是大曆四年(
769)春,杜甫由岳陽往長沙途中所作。這時距他去世只有一年。詩篇反映了詩人死前不久極度矛盾的思想感情。
「春岸」二句寫南行途中的春江景色。春水方生,桃花夾岸,錦浪浮天;雲帆一片,征途千里,極目四望,楓樹成林。這是一幅多麼美妙迷人的大自然圖景。
「偷生」二句表現了詩人長年顛沛流離,遠適南國的覊旅悲愁。如果是一次愉快的旅行,面對眼前的美景,詩人應該分外高興。可是詩人光景無多,前途渺茫,旅程中的憂鬱情懷與春江上的盎然生意,就很不協調。觸景傷情,怎能不泣下沾襟呢?
「老病」二句,道出了自己思想上的矛盾。詩人此時已是年老多病之身,按理應當北歸長安,然而命運卻迫使他南往衡湘。這不是很可悲麼?但即使這樣,詩人仍然一片忠心,想望着報效朝廷。「君恩」當指經嚴武表薦,蒙授檢校工部員外郎一事。這裡,詩人運用流水對,短短十個字,凝聚着豐富的內容。「南征日」、「北望心」六字,通過工對,把詩人矛盾心情加以鮮明對照,給人很深的印象。
詩人「老病」還不得不「南征」,「百年」二句對此作了回答。杜甫是有政治抱負的,可是仕途坎坷,壯志未酬,他有絶代才華,然而「百年歌自苦」,一生苦吟,又能有幾人理解?他在詩壇的光輝成就生前並未得到重視,這怎能不使詩人發出「未見有知音」的感慨呢?這確是杜甫一生的悲劇。三、四兩聯,正是杜甫晚年生活與思想的自我寫照。
此詩以明媚的江上春光開頭,接着又讓「偷生」「適遠」的沾襟淚水,把明朗歡快的氣息,抹洗得乾乾淨淨。詩人正于此不協調處展現自己內心深處的苦惱。整首詩悲涼淒楚,反映了詩人衰病時愁苦悲哀、無以自遣的心境,讀之令人愴然而涕下。
(陶道恕)
發潭州
發潭州
杜甫
夜醉長沙酒,曉行湘水春。
岸花飛送客,檣燕語留人。
賈傅才未有,褚公書絶倫。
名高前後事,迴首一傷神。
唐代宗大曆三年(
768)正月,杜甫由夔州出峽,準備北歸洛陽,終因時局動亂,親友盡疏,北歸無望,只得以舟為家,漂泊于江陵、公安、岳州、潭州一帶。《發潭州》一詩,是詩人在大曆四年春離開潭州赴衡州時所作。
首聯緊扣題面,點明題意,但又含蘊着奔波無定、生計日窘的悲辛。杜甫本來是「性豪業嗜酒」的,何況現在是天涯淪落,前途渺茫,所以夜來痛飲沉醉而眠,其中飽含着藉酒澆愁的無限辛酸。天明之後,湘江兩岸一派春色,詩人卻要孤舟遠行,黯然傷情的心緒可以想見。
頷聯緊承首聯,描寫啟程時的情景。詩人揚帆啟航,環顧四周,只有岸上春風中飛舞的落花在為他送行;船桅上的春燕呢喃作語,似乎在親切地輓留他,一種濃重的寂寥淒楚之情溢於言表。岸上風吹落花,檣桅春燕作語,這本是極普通的自然現象,但詩人以我觀物,而使「物色帶情」,賦予落花、飛燕以人的感情來「送客」、「留人」,這就有力地渲染了一種十分悲涼冷落的氣氛,這種氣氛生動地表現了世情的淡薄,人不若岸花檣燕;同時也反映了詩人輾轉流徙、飄蕩無依的深沉感喟。這一聯情景妙合無垠,有着強烈感人的藝術力量。梁代詩人何遜《贈諸舊遊》一詩中,有「岸花臨水發,江燕繞檣飛」之句,寫得很工致。杜甫這一聯似從此脫化而來。但詩人在藝術上進行了新的創造,他用擬人化手法,把花、鳥寫得如此楚楚動人,以寄寓孤寂寥落之情,這就不是何遜詩所能比擬的。
頸聯是用典抒情。詩人登舟而行,百感交集,情不能已,浮想聯翩。身處湘地,他很自然地想到西漢時的賈誼,因才高而為大臣所忌,被貶為長沙王太傅;他又想到初唐時的褚遂良,書法冠絶一時,因諫阻立武則天為皇后,被貶為潭州都督。歷史上的才人志士命運是何等相似,詩人不也是因疏救房琯,離開朝廷而沉淪不偶嗎?正因為如此,這兩位古人的遭遇才引起詩人感情上強烈的共鳴。顯然,詩人是在借古人以抒寫情懷。前人論及詩中用典時強調以「不隔」為佳,就是說不要因為用典而使詩句晦澀難懂,杜甫這裡用典,因是觸景而聯想,十分妥貼,「借人形己」,手法高妙。
詩的最後一聯進一步借古人以抒懷,直接抒發自己淪落他鄉、抱負不能施展的情懷。賈誼、褚遂良在不同的時代都名高一時,但俱被貶抑而死,而今詩人流落荊、湘,漂泊無依,真是世事不堪迴首,沉鬱悲憤之情在這裡達到了高潮。詩人感嘆身世、憂國傷時的愁緒,如湘水一樣悠長。
這首五言律詩在藝術表現手法上,或托物寓意,或用典言情,或直接抒懷,句句含情,百轉千回,創造了深切感人、沉鬱深婉的藝術意境,成為杜甫晚年詩作中的名篇。
(王啟興)
燕子來舟中作
燕子來舟中作
杜甫
湖南為客動經春,燕子啣泥兩度新。
舊入故園嘗識主,如今社日遠看人。
可憐處處巢居室,何異飄飄托此身。
暫語船檣還起去,穿花貼水益沾巾。
杜甫于大曆三年(
768)出峽,先是漂泊湖北,後轉徙湖南,大曆四年正月由岳州到潭州。寫此詩時,已是第二年的春天了,詩人仍留滯潭州,以舟為家。所以詩一開始就點明「湖南為客動經春」,接着又以燕子啣泥築巢來形象地描繪春天的景象,引出所詠的對象──燕子。
「舊入故園嘗識主,如今社日遠看人。」舊時你入我故園之中曾經認識了我這主人,如今又逢春社之日,小燕兒,你竟遠遠地看著我,莫非你也在疑惑嗎?為什麼主人變成這麼孤獨,這麼衰老?他的故園又怎樣了?他為什麼在孤舟中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