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吾珥城的郊區看起來就象是百花盛開的花園。大大小小縱橫交叉的人工渠裡緩慢地流着從幼發拉底河引來的河水。運河是本城的自動給水系統,全城人都靠飲用這水生活。一塊塊「井」字形的田地裡種的大麥和蔬菜鬱鬱蔥蔥,橄欖樹、椰棗樹、肥美的草原沐浴着溫暖的陽光。
到處可以看到農民和奴隷赤着黝黑的上身,在田地裡勞動。幼發拉底河上航行着一艘艘裝滿貨物的大木船。遠行走累了的商人和放牲口的牧人三三兩兩地偎依在門旁和城牆邊歇息。
他拉就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到
70歲時生了三個兒子:亞伯蘭、拿鶴、哈蘭。哈蘭英年早逝,留下孤兒羅得。
那個時候他拉一家信奉的不是聖經中的上帝耶和華,人際倫常也不象今天這樣,兄妹之間,叔侄之間都可以結合。亞伯蘭和拿鶴各娶了妻子,都是自己的親戚。亞伯蘭的妻子叫撒萊,是他同父異母的妹妹,比他小
10歲。拿鶴的妻子叫密迦,是哈蘭的女兒,是自己的侄女。
他拉很富有,他住在華麗的房子裡,家中奴僕成群,養了千百隻羊,還有一間盛滿金銀財寶的寶庫。他的兒子們幫助他料理家務,管理那些替他放牧的奴隷。他拉早就放棄了遊牧生涯,經營起商業來。他還是吾珥城中受人尊敬的著名族長。
他拉的家就建在城裡自由民區,緊依着城牆。那是一棟兩層樓房,用磚蓋的,刷上了白灰的外表顯得莊嚴肅穆,就象它的主人一樣。房門後的穿堂裡安有水池,客人來了可以淨手和洗腳。院子裡砌上了石頭,整潔、寬敞,空氣和陽光都很充足。
有一架石梯通向樓上,樓上是幾間臥室,各臥室之間用由四根柱子支起的室外走廊相連接。室外走廊上面覆着坡度很大的蓋,雨水順着良蓋流到院子裡,再順着院中的水渠流到大街上去。梯子欄桿後面是陶磁盥洗問,還有廚房、倉庫和磨房,女奴們在那裡推磨碾面。
房子的第一層裡有祈禱室,裡面供着家神雕像,祈禱室的石板下面是家族裡死去的人的泥棺。
他拉經管整個家業,他安排人力,管理帳目,處理買賣業務。
每天早晚他都向家神膜拜,每逢節日則到金字塔塔座前,虔誠地禱告月神。他已經老態龍鍾,掙來了一大筆家產,看樣子,他將在富足與寧靜中度過餘生。但忽然有一天他拉決定放棄吾珥城舒適的生活,關上家門,離開故城吾珥,遷移到遙遠的位於幼發拉底河上游的哈蘭去。(創
11:
10一
11:
30;聖經考古材料)
遷往商城哈蘭古代,牧民是最早的旅行者,也是貿易的中間人(經紀人),遊牧者趕着牲畜從一個草場跋涉到另一個草場,往往走得很遠。開始時,他們不過是拿自己的產品——皮革、羊毛織品、油脂、羊奶去換取他們自己所不生產的東西。慢慢地他們發現,他們可以從一個地方買東西,然後拿到另一地方去賣,從中獲取利潤。牧民們一年四季不斷地遷徙,城鄉居民很樂意同他們作買賣,從而促進了這種貿易的發展。
他拉的家產就是這樣掙來的。後來,他覺得他應該放棄遊牧生活,定居在吾珥城,當遊牧部族和市民之間的經紀人,這更有利可圖。遊牧人和遊牧商人閒談中對他拉講了很多關於哈蘭及其郊區的有趣故事。哈蘭是當時最熱閙的貿易中心之一,是從波斯灣方面來的商隊必經之地。
這些商隊到了哈蘭之後,向西南方向兜一個大圈,經過卡代施和大馬色(大馬士革),順着地中海沿岸,橫越跡南,最後到達埃及邊界。這是一條漫長的彎路。為什麼講求實效的商人不從吾珥城直接去迦南,而要繞幾百里的大彎呢?原來他們不得不這樣,因為走直道的話,他們就得經過無水源、令人生畏的敘利亞大沙漠。只有駱駝商隊才可以冒這種風險,但那時候人們還沒有學會馴服駱駝馱貨(駱駝被用作馱畜還是紀元前
7世紀的事。
大約在紀元前
7、
8世紀,遙遠神秘的阿拉伯國才登上歷史舞台,那裡的貝都印人首先馴服駱駝馱載東西)。
他拉心想,既然人們都奔向哈蘭,那裡土地一定十分肥沃。牧人和商人們對他說,哈蘭那地方有不少果園,有許多可耕的土地和遼闊的牧場。他瞭解到,哈蘭那地方水量充足,幼發拉底河和納馬利河一年四季能保證農田用水。尤其重要的一點是,哈蘭成了一個繁榮的國際貿易市場,從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遠道而來的客商都到哈蘭交流商品。
他拉想,在哈蘭他可以大作買賣,同時又可以兼管他們家族傳統的畜牧業。
再說,當時的吾珥城情況越來越複雜。威名赫赫的巴比倫王,偉大的立法者汗漠拉比強迫被征服的各族人民接受統一的國教,他要求整個美索不達米亞都要信奉他的部族神。凡是不聽他擺佈的城邦、部族都遭受殘酷地鎮壓,人民淪為奴隷。象他拉一家這樣的月神的虔誠信奉者,只好遷移到汗漠拉比王的鐵手尚未達到的地方,才能遂心如意。
因此,很自然的,哈蘭城內聚集着許多來自美索不達米亞各地的移民。這些移民在哈蘭建起了一座雄偉的寺廟,於是哈蘭就成了僅次於吾珥城的第二個崇拜月神的中心。
哈蘭城還住着他拉的許多親朋。這樣,他拉一心嚮往陌生的哈蘭,就毫不奇怪了。(創
11:
31一
12:
3:聖經考古材料)
哈蘭悟道
他拉一家順利地遷到哈蘭,生活仍然不錯。家長他拉照舊經營商業,他把牲畜交給兒子們在城郊草地上放牧。哈蘭真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城裡圓頂房屋柿比林立,城外綠草如茵,繁花似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