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頁
但道家與釋家不同,本是有相之法,而我與二小,世緣只此。難得他們向道堅誠,何妨恩施格外,特予成全?又可借彼墜露輕塵,弘揚我佛法威力。現擬去前稍加傳授,于護身靈符之外,各賜一二法寶,俾與鬼物周旋,留一佳話。我近尚受人之託,兼完昔年夙願,日內必須他往,不及面授,須令瑾兒代我傳授。
沙、咪二小已經化生,現在後洞法壇之內。靜候七日,佛法圓滿,自然成長。健兒也守候在內。我留有一紙手示,所賜二小法寶也在石案之上,瑾兒自知功效。
你二人聽完我話,便至後洞,代我主持未完之功。七日期滿,照我所示行事,同往峨眉好了。葉道友如願隨善,不妨同往。我還有件事,必須早為料理,恕不奉陪了。
"
楊、凌二女聞言,知道二小甘冒萬難,以身殉道,居然成就,竟連日期也已縮短成七日,好生欣慰。俱欲早見三小,謝恩領命之後,便即拜辭出殿。葉繽本欲叩問適纔大師言中深意,因聽大師有事,又欲一觀二小化生奇蹟,便隨二女一同拜辭,趕往後洞石殿觀看。龍象庵也是背崖而建,外面兩層殿堂,法壇建於盡後面崖洞之內。
還是楊瑾前生凌雪鴻初修道時,大師因她先前出生旁門,又嫁追雲叟多年,仇敵更多,恐其初入佛門,道心未淨,邪魔外道時來侵害,自己不時出外修積,難於防救,特就庵外危崖,叱石開山,另建一層石殿,令其在內虔修。自從五十年前凌雪鴻在開元寺遇劫兵解,直到楊瑾劫後重來,再入師門,大師說以前諸般設施俱是下乘功夫,今生恨行緣福,以及他年成就,無不深厚遠大,已經用它不着。為令繼承衣鉢,日夕隨侍在大師自居的禪堂以內,到奉令下山行道之日為止,連大師出外雲遊也都在側,片刻不離。始而因大師正果已無多年,日夕領受心法,勤於修為。
後又為了報答師恩,踐前生宏願,急於積修那十萬善功,洞門又經大師封閉,非經請命將禁制撤去,不能輕入,所以一直也未去過。這時舊地重臨,休說本人,連葉繽以前常向此間來往的人,也甚感慨。想起人事無常,數限所定,連仙人也是如此。晃眼之間,昔年仙侶,便隔一世。
若非夙根深厚,身雖兵解,一靈不昧,又得師門厚恩,始終將護,兩生玉成,一墮塵凡,何可逆料?
互相談了幾句,便到行法之所。楊瑾剛剛撤去禁法,同葉、凌二人走人,忽聽一聲驚呼,金光閃動,殿門現處,健兒口喊:「師父和楊大仙師來了!」首先如飛迎出,滿面喜容,跪伏在地,叩頭不止。雲鳳命向葉繽行禮以後,步入殿中一看,一二日之隔,沙、咪二小已換了形象,由兩個矯健精悍的小人國中健士,變成兩個粉雕玉琢,比他們原身成人還大得多的八九歲幼兒,各守着那盞具有佛法妙用的長命燈,在心火神光籠罩之下,安穩端坐,合目入定。雖然看去幼小,卻也神儀內瑩,寶相外宣,仙姿慧根,迥非庸俗。
正互喜慰,楊瑾瞥見咪咪好似聽出雲鳳和自己到來,眉宇之間隱現喜氣。知道此時正是他的成長之交,心情鬆懈不得,忙喝道:「你二人再有三四日,便可功行圓滿,那時見面,多麼喜歡均可。此時動心不得,速把心思寧靜,不可大意。」咪咪也自警惕,仍還莊嚴。
楊瑾因自己三人還要言笑,心終不放,恐擾二小道心,說時將手一指,將法壇四外禁制,掩去一切聲音,使二小可以專心成長,無復聽聞,免受搖動。隨向殿角石墩上一同落座。
健兒早等不及,把芬陀大師留字呈上,並把昨夜今朝所遇所聞詳為說了。楊、葉、凌三女看完大師手示,再聽健兒補述未盡之言,俱各驚讚不已。
原來芬陀大師早參佛門妙諦,道法高深,與本書佛教中第一等人物白眉和尚幾相伯仲。
自從四小來庵參拜,楊、凌二女拜陳誅戮白陽山古妖屍以及二小立功經過,便知天機微妙,將欲假手自己助其成長。憑法力雖可辦到,無如僬僥微生,過于脆弱,恐其禁受不起,初意便是適纔大師所說大概情形。及至昨夜子時行法以前,大師告以行法次序,及抵禦外魔苦難,以及此中利害輕重,二小竟跪地苦求,甘受無量苦難,今生成長之後,便要完成仙業,不再轉劫托生,以防再世昧卻本來,致遭墮落。大師力說不會,二小仍然哀求不已。
大師為他們至誠感動,也甘費心力,加以殊恩。事前對二小告誡道:"我那小轉輪三相神法,納大千世界于一環中,由空生色,以虛為實,佛法微妙,不可思議。說起來雖是個石火電光,瞬息之間,而受我法者,一經置身其中,便忘本來。不特不知那是幻象,凡諸情慾生老病死,與實境無異,一切急難苦痛,均須身受。
幻境中的歲月,久暫無定,在內轉生一次,最少也須五六十年。此一甲子歲月,更須一日一時度過。與邯鄲黃粱的夢境迷離,倏然百變,迥乎不同。最難的是我設此法,原因你二人過去生中積有罪惡,不然也不會投生在僬僥族中。
雖因此生向道心堅,遇此曠世仙緣,無如根基淺薄,除卻多積善功,預修來世,轉劫重生之後,不能尋求仙業。這等循序漸進,未始不可成就,然而為時太久,夜長夢多。休說你們投生人以後,見了人世繁華,嗜欲眾多,自忘本來,重墮輪迴,有失我們愛護。初意即便夙根不昧,能知謹慎,邑勉前修,但已在數十百年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