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
司各特,
Walter Scott1771—1832英國小說家、詩人。
1771年
8月
15日生於愛丁堡的蘇格蘭古老家族,父親是律師。他曾在父親的事務所當見習生。
1789年入愛丁堡大學攻讀法律,
1792年畢業,成為律師。
假日常去蘇格蘭偏僻地區蒐集歷史傳說和民間歌謡。
1799年被任命為塞爾寇克郡副郡長。
1802—
1803年,他蒐集整理的
3卷《蘇格蘭邊區歌謡集》出版,引起了廣泛的注意。
1806年被任命為愛丁堡高等民事法庭庭長。
1805年,第一部長篇敘事詩《最末一個行吟詩人之歌》問世,給作者帶來了聲譽。這部長詩通過兩個蘇格蘭世家之爭,表現了
16世紀蘇格蘭封建貴族的生活。
1808年,長詩《瑪密恩》出版。它以
1513年英格蘭和蘇格蘭進行的弗洛登戰役為背景,描寫英國貴族瑪密恩使用誣陷手段奪取貴族拉爾夫的未婚妻,最後陰謀暴露,瑪密恩在弗洛登戰死的故事。
這部作品被認為是司各特最優秀的長詩。他的膾炙人口的長詩《湖上夫人》
1810敘述中世紀蘇格蘭國王和騎士冒險的事蹟,描繪了蘇格蘭的自然風光。司各特的長篇敘事詩採用歷史事件或民間傳說作為題材,有豐富的想象和較高的藝術技巧,但也流露了對封建王朝和騎士理想的同情。
1814年,司各特匿名發表一部歷史小說《威弗利》,描寫
1745年詹姆斯黨人起義的歷史事件。他讚揚熱愛自由的蘇格蘭山地人民的鬥爭,同時指明了蘇格蘭落後的氏族社會制度在資本主義衝擊下必然衰亡的命運。這部小說深受讀者的歡迎,司各特便用「威弗利作者」的化名接連寫了許多部歷史小說,直到
1827年才公開承認自己是這些小說的作者。
司各特有不少歷史小說取材于蘇格蘭的歷史,其中最優秀的除《威弗利》外,還有《清教徒》
1816、《羅布·羅伊》
1817和《米德洛西恩的監獄》
1818等。《清教徒》描寫
1679年蘇格蘭清教徒反抗英國當局的迫害而爆發起義的事件,作者歌頌起義群眾的自我犧牲精神,揭露統治階級殘暴的鎮壓,但多少也醜化了起義的領袖,把他們寫成失去理性的宗教狂熱分子。馬克思曾高度讚揚這部作品。
從
1819年起,司各特創作了取材于英國和歐洲歷史的小說,其中最為著名的是《艾凡赫》
1819和《昆丁·達沃德》
1823。《艾凡赫》生動地表現了
12世紀英國「獅心王」理查在位時複雜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揭露了諾曼貴族的驕橫殘暴和撒克遜勞動人民的苦難。但作者把「獅心王」理查寫成是緩和民族矛盾的英明的君主。《昆丁·達沃德》寫
15世紀法國國王反對封建割據、建立中央集權的鬥爭。
司各特認為路易十一建立統一的封建國家的行動具有進步意義,但並不掩飾他在消滅封建諸侯時的狡猾和殘忍。路易十一是司各特筆下最為鮮明生動的形象之一。
1825年,司各特的出版社合股人破產,為了償還巨額債務,他加緊寫作小說,因此後期的歷史小說顯得草率。他的健康也因此受到損害。
1832年
9月
21日于阿伯茨福德去世。
司各特的作品有
7部長篇敘事詩,
27部歷史小說,一些中、短篇小說,以及歷史著作和傳記,如《小說家列傳》
1821—1824、《拿破崙傳》
1827等。司各特最大的貢獻是他的歷史小說,它們像一幅幅巨大的歷史畫卷,把從中世紀到資產階級革命時期英格蘭和蘇格蘭的社會生活包羅無遺。不同時代的風貌和社會習俗,各個歷史時期宗教、民族、階級的鬥爭,都被生動地描寫出來。他還善於表現普通人民在歷史運動中的作用和歷史發展的趨勢。
他筆下出現了許多令人難忘的勞動人民的形象。但他着意刻畫的人物往往成為體現騎士理想和妥協思想的蒼白的工具,他寫的下層人民的形象反而生動、豐滿。他對歷史進程持保守觀點,鼓吹用妥協辦法調和社會矛盾。在揭露蘇格蘭人民所受的民族壓迫時,又美化了蘇格蘭古老的宗法制社會。
司各特的歷史小說豐富和發展了
19世紀的歐洲文學,對英國的薩克雷、狄更斯、斯蒂文森,法國的雨果、巴爾扎克,意大利的曼佐尼,俄國的普希金,美國的庫珀等,都產生過影響。
總 序郭鍔權一個對人類充滿美好遐想和機遇的
21世紀正悄無聲息地向我們走來。
21世紀是競爭的世紀,是高科技知識爆炸的世紀。競爭的關鍵是人才,人才的關鍵是素質。素質從哪裡來?
有人說,
3語文、數學、英語+X=素質。素質=傳記人物的EQ情懷。這話有一定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