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麗莎白執政時期,彼得堡武備中學首次成立了「俄羅斯文學愛好者協會」。蘇沃洛夫不僅注重當時的名人,諸如羅蒙諾索夫、蘇馬羅科夫、特列季阿科夫斯基等人發表的著作,而且,根據詩人赫拉斯科夫和德米特裡耶夫證實,蘇沃洛夫還經常參加這個協會的活動,甚至還在那裡朗讀過自己創作的文學作品。
蘇沃洛夫這一時期只能在形式上履行軍官的職責。蘇沃洛夫休假一年返回部隊後,在團裡只待了
8個月。
1756年
1月
17日,他就根據陸軍院的決定,被提升為糧秣主司
大尉,他擔任這一職務的時間並不長。
對他來說,搞軍需工作當然是不稱心如意的,但這項工作卻使這位未來的統帥獲得了有益的經驗。
1756年
10月
28日,蘇沃洛夫又被委任新職,並再次晉陞軍銜。他被提升為軍法監,按彼得時代的「官級表」屬第
8級官員,相當於步兵少校,但他連一天也未行使新的職權。同年
12月
4日,根據陸軍院的決定,蘇沃洛夫改任一級少校,到「布圖爾林陸軍元帥所轄的步兵團」任職。
蘇沃洛夫就這樣在兩年零七個月的時間裡,由禁衛軍中士升到了一級少校。可見,不該認為他的官銜晉陞得太慢。至於他自己說的「從年輕時起,我從未越級提升過……」恐怕只有一部分是正確的。當然,若比起他周圍那些與他同齡的命運寵兒的平步青雲相比,他的提升是不能算快的。
比如列普寧
24歲當上校,
28歲升少將,還有才華出眾的魯緬采夫
19歲就成了上校;
30歲升為少將。但不該忘記,這些人都屬於宮廷上流社會人物,應看作例外。在「中流」的貴族軍職人員中,蘇沃洛夫升為校官的速度還算比較快的。這就給他開拓了施展自己的才幹和運用年輕時當兵積累起來的知識的廣闊天地。
蘇沃洛夫為人樸實,從低級官階開始,就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地向既定目標奮進。他一心想在實際工作中大幹一場。這樣的機會很快就來到了。
大約從
1750年起,與普魯士打仗的可能性越來越明顯。形勢很清楚,同腓特烈二世這樣的敵人作戰,不能與俄土及俄瑞
典戰爭相比。這次要求俄軍大大加強軍力和提高作戰藝術。俄軍的組織編製和武器裝備從那時起就着手改進。
蘇沃洛夫在禁衛軍和非禁衛軍部隊之間作了最後抉擇之後,走上了到俄軍作戰部隊擔任軍官的道路。
第三章 錘煉在戰火中
1臨危受命
17世紀剛剛獲得獨立、
1701年才成為王國的普魯士在迅猛崛起,其軍事機器與國內資財也在不相稱地增長,其統治者又貪得無厭。所有這一切都破壞了本來就不穩固的歐洲和平均勢。
18世紀初,正當幾個西方大國忙於爭奪所謂西班牙王位繼承權的時候,精力充沛的普魯士國王們已經在本國狹小的版圖內準備好了一支由各種敗類拼成,但卻訓練有素的軍隊。
普魯士國王威廉·腓特烈一世于
1740年給他的兒子留下了一個不大的國家——人口總共只有
220萬,而軍隊卻達
7.
6萬人,其數量非但不次於奧軍,而且根據同時代人的看法,它在組織、訓練和供給方面還優於奧軍。從
1713上起實行士兵終身服役制。整個國家變成了一座統一的軍營,居民都為軍隊工作和靠軍隊謀生。
腓特烈二世,沽名釣譽,厚顏無恥,支配國家資財獨斷專行,像查理十二世一樣,他喜歡冒險並具有統帥才能。由於鄰國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每況愈下,亞哥龍王國又因為內部矛盾而四分五裂,他就明目張膽地侵佔他國領土。哈布斯堡王朝的領土包括奧地利與卡林西亞及蒂羅爾省、捷克、匈牙利、倫巴第及荷蘭的一些省份。查理六世死後,有些人立刻出來要收回這個王國的這些或那些地區。
於是,那位鮮為人知的腓特烈二世就趁機將自己的軍隊開進了富饒的工業省份西里西亞。
1740年
12月,爆發了爭奪「奧地利王位繼承權」的戰爭。
根據亞琛和約
1748年,西里西亞歸屬普魯士。普魯士因而在歐洲開始發揮強國的作用。王國的人口增加了
150萬,而軍隊則達到
16萬人。俄羅斯鄰國,一個強大的軍國主義國家以神話般的速度迅猛崛起,對俄國構成了威脅。
1756年
1月,英國與腓特烈締結了一項協定。根據該協定,雙方「承擔維護德國和平,並以武力反對任何圖謀侵犯德國領土完整的大國的義務」。針對這一協定,伊麗莎白便立即恢復了俄奧同盟,並賦予它以進攻性質。俄羅斯承諾派
8萬軍隊援助奧地利。
戰勝腓特烈後,奧地利人便收回西里西亞,俄羅斯則獲得東普魯士。法國加入了俄奧同盟,之後,瑞典和大多數日耳曼小國也相繼加入該同盟。
腓特烈察覺到對方尚未作好戰爭準備,就決定先發制人,各個擊破。
1756年
8月,他統帥近
10萬大軍突入薩克森,趕走奧地利人,把該地完全佔領,甚至把薩軍編入自己的軍隊。
8月
16日,俄羅斯對普魯士宣戰。
在伊麗莎白主持下召開禦前重臣會議,委派亞歷山大·鮑裡索維奇·布圖爾林組建軍隊。布圖爾林是深受伊麗莎白信賴的達官顯貴之一,被伊麗莎白提升為伯爵、陸軍元帥、普列奧布拉任斯科耶團的副團長、檢察官,並獲得多枚俄國勛章。當時只有
27歲的一級少校蘇沃洛夫就是被派到布圖爾林步兵團任職的。
8月
17日,俄軍渡過普烈戈利亞河。戰鬥中戰士們打得非常頑強。
年僅
32歲的少將魯緬采夫指揮的白刃戰對這次交戰的結局起了決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