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花木蘭 - 19 / 62
古典小說類 / 不題撰人 / 本書目錄
  

花木蘭

第19頁 / 共62頁。

 大小:

 第19頁

朗讀:

酒至半酣,有兩個學生正念《易經》,尉遲恭曰:「聖學中惟《易經》是窮理盡性之書,所以讀《易》者多,通《易》者少。先生若不吝,弟願求教於先生。」征曰:「《易經》泄天地之秘藴,定人事之吉凶,碌碌庸才,焉能言《易》哉!」恭曰:「願聞其約。」征曰:「善言《易》者,必善言性,善言性者,必善於用情。蓋盡情即是盡性,盡性必先窮理,理有未窮。用情多有不當,性情昧矣。故古人立教,必始於學校。善用《易》者,必明乎氣候。氣候者,陰陽進退之序也,吉凶悔吝所由生也。 故君子燮陰陽, 齊本末,一理數,返太極,合太虛。」尉遲恭曰:「太極、大虛乃二物乎?」征曰:「以理而言,謂之太虛,以氣而言,謂之太極。有氣便有動靜。合而言之,氣聚則生萬物,各具一太極;氣散則死,本乎天者還天,本乎地者還地,萬物同歸乎太虛。開經第一義,便日乾、元、亨、利、貞,蓋乾為天德,元、亨、利、貞,即春夏秋冬之序,萬物之生死,莫不寓于其中,所以六十四卦,終於未濟。知此,則知貞下起元,剝極返復之義也。」恭又問曰:「敢問近取諸身何義?」征曰:「性為天德,乾之象也。仁、義、禮、智,統屬於性。日用常行之道,各有當然之則,所以六十四卦,始之於乾。知此則知育物以仁,鞠物以義,甄物以禮,陶物以智。曲成萬物,範圍天地,詎虛語哉!」恭曰:「仁、義、禮、智、信,此一『信』字;仁、義、禮、智、性,此一『性』字,此二字何解?」征曰:「此『性』字,自形而上者言之,其德配天;此『信』字,自形而下者言之,其德配地。」恭曰:「孔、孟而後,善體《易》道者何人?」征曰:「留侯欲報韓氏之仇,卻知韓氏子孫不可復興,依漢高祖而成己志,是以數循理,《易》之道也。武侯知劉氏不可復興,乃鞠躬盡瘁以循王命,是以理循數,亦《易》之道也。」恭曰:「以《賜》道安天下若何?」征曰:「《易》為天人交至之書,治天下乃其餘事耳。知《易》者知天命,知人心。昔者孔子尊周室,孟子亦尊周室,皆此意也。」恭曰:「今日之世若何?」尉遲恭這一句話,問得魏徵半晌不言,良久答曰:「弟所談者,皆前人之糟粕,若論及今日,則吾不知也。」恭曰:「交疏則言淺,志不作則道不合。弟與先生邂逅相遇,宜夫子之辭以不知也。」魏徵但笑而不答。於是尉遲恭在鹿鳴村,住了七日。

一日,魏徵謂尉遲恭曰:「近日童謡,兄能測之乎?」恭曰:「不知也。」征曰:“童謡云:


  

瓊花等時開,楊花逐水來。

飄飄何所似,夕照影徘徊。

西山雨露近,洪荒平野陔。

二九郎君至,天下樂悠哉。”

尉遲恭曰:「據此童謡,先生何以解之?」征曰:「瓊花不知所指何物,大約目下之妖孽,日後之禎祥也。楊花逐水,蕩而忘返,指隋氏而言也。夕陽影照,喻言不久也。西山雨露,言山西有興王之兆。洪荒,太也。平野,原也。是指山西太原也。二九,十八也。郎君,子也。隱隱是一李字。天下樂悠哉,李氏若出,天下必安也。」尉遲恭道:「儒者以救時為急,今新主大舉孝廉,兄台緣何不出?」魏徵曰:「吾師傅王通,獻《太平策》十二卷,計十萬餘言。開陳治道,救時之急。書屢上,而主上不用,爾我復何望哉?先帝以詐力平陳,不思以儒行治世,任用楊素、宇文化及等,皆非命世之才。各藩鎮諸侯,誰為尚義之輩?今煬帝禽色並荒,音酒兼嗜,而饑饉臻至,盜賊蜂起。吾恐剝復相循之候,亂極思治之時,其在斯乎?」尉遲恭聽了魏徵這一番言語,遂將遇朱若虛之事,一一言之,邀魏徵一同去見李靖,魏徵欣然應允。

住了數日,魏徵分付兄弟魏徽好生照理家務,不可荒蕪田地,同尉遲恭望長安而來,投見李靖。李靖待為上賓,說道公子世民之賢,懇他二人往見唐公。魏徵、尉遲恭難卻其意,竟攜了薦書,又向太原而行。李靖說道:「二位賢弟,見了公子,出予角書,切不可效韓信故事,使蕭何甚費周旋。予許與公子建三策,已成其二矣,若三策成就,吾即來太原,與汝等共議也。」三人再拜而別。

卻說三公子李世民,自李靖去後,如有所失,二年有餘,杳無音信。一日,一少年秀士來訪,公子出見。其人清秀非常,公子延之上座,問曰:「足下風塵甚重,必由遠路而來,願聆尊姓,不才便于請教。」少年曰:「吾長安人也,姓房名玄齡,今有事故來此。久聞公子大名,特來拜謁。」公子曰:「請先生暫停于此,使不才少聆清誨,以畢平生之願。」玄齡曰:「公子既然不棄,弟亦願侍文幾而聆德音。」公子大喜。次日,公子引玄齡往見唐公,唐公十分敬重。玄齡見唐公父子如此愛賢,始出李靖薦書云:

房玄齡博古通今,長於文藝,非百里之才,殆游夏之選歟。公子宜使之興學校,迪教化,范人民。區區太原之地,未足以限其學焉。公子珍重,珍重!


  

公子見了此書,執弟子之禮以事玄齡。玄齡被德感恩,夙夜勤勞以酬公子,惟恐負李靖之托。

再說魏徵與尉遲恭行了十幾日,到了太原,謁見唐公,唐公優禮以待。退回寓所,世民同房玄齡接踵而至,各道相慕之意。原來李靖早已使人通信于公子,故公子思之甚闊。魏徵即出李靖薦書,公子與玄齡同目觀之,略云:

魏徵、尉遲恭,才堪將相,公子宜以國士待之,以收民望。是囑。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