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語譯註 - 164 / 203
中國古代史類 / 劉知幾 / 本書目錄
  

國語譯註

第164頁 / 共203頁。

 大小:

 第164頁

朗讀:

①椒舉:即伍舉,伍子胥的祖父,楚國大夫。因封邑在椒,故稱椒舉。申公子牟:即王子牟,曾為申公。②康王:楚康王,名昭,楚恭王的兒子,公元前559至前545年在位。③蔡聲子:即公孫歸生,名子家,蔡國大夫。④子木:即屈建。⑤杞梓:杞木和梓木。⑥子元:王子善,又稱公子元,楚武王的兒子,楚文王的弟弟。子元之難:指魯莊公二十八年(前664)子元想引誘楚文王的夫人息媯和他私通,入王宮時被捕,後被申公斗班殺死。⑦王孫啟:子元的兒子。成王:楚成王。⑧子玉:即成得臣,字子玉,楚國的令尹,城濮之戰中的楚軍統帥。⑨東宮:楚太子的衛隊。西廣:楚軍編製分為東廣、西廣。廣,楚軍兵車十五輛為一廣。⑩若敖氏:令尹子玉的家族。(11)莊王:楚莊王。(12)子儀父:即鬥克,申公斗班的兒子,楚國大司馬。子儀是他的字,父是尊稱。師:太師。(13)王子燮:楚國公子。傅:太傅。(14)師崇:即潘崇,楚國太師。子孔:即成嘉,字子孔,楚國令尹。舒:國名,偃姓,相傳是少昊後人,有舒庸、舒鳩、舒蓼等稱為群舒,在今安徽舒城、廬江境內。(15)廬:楚邑名,又稱中廬,在今湖北宜城境內。(16)戢黎:廬邑的大夫。(17)析公臣:楚國大夫。(18)東夏:指楚國東面的蔡、沈兩國。(19)雍子:楚國大夫。恭王:楚恭王。(20)鄢之役:即鄢陵之戰。(21)公子夏:陳宣公的兒子,禦叔的父親。鄭穆公:名蘭。前627至前606年在位。(22)子南:禦叔的兒子,即夏徵舒,子南是他的字。(23)子南之母:鄭穆公的女兒夏姬。她嫁給禦叔,禦叔早死,她與陳靈公等私通,子南殺死靈公,後楚莊王率領諸侯討伐子南而滅陳。(24)申公巫臣:即屈巫,字子靈,楚國大臣。(25)子反:即公子側,楚國司馬。(26)襄老:楚國的臣。(27)邲:指邲之戰。(28)狐庸:巫臣的兒子。(29)東陽:韋昭注為楚邑名。疑泛指晉國所屬太行山以東地區,今河北邢台、邯鄲地區一帶。(30)椒鳴:椒舉的兒子。

【譯文】


  

椒舉娶了申公子牟的女兒,子牟犯罪逃亡,楚康王認為是椒舉放他走的,椒舉就逃亡到鄭國,又打算逃亡到晉國去。蔡聲子將出使晉國,在鄭國遇見了椒舉,拿出璧玉勸他進食,說:「您努力加餐飯,我倆的先人在天之靈都會幫助你,你還能事奉晉君成為諸侯的盟主。」椒舉辭謝說:「這不是我的願望。如果我的屍骨能回到楚國,那死了也是不朽的。」聲子說:「您努力加餐飯,我設法讓你回到楚國去。」椒舉下堂拜謝了三次,送給聲子四匹馬,聲子接受了。聲子回到楚國後會見令尹子木,子木和他談話,說:「你雖然和晉國是同姓兄弟,但蔡君是我們楚君的外甥,你看晉、楚兩國誰好呢?」聲子回答說:「晉國的正卿不如楚國的令尹,但晉國的大夫很賢明,他們都是當卿的人材。就像杞木、梓木和皮革一樣,都是楚國送給晉國的,雖然楚國有人材,卻不能使用。」子木說:「他們有公族和甥、舅之類的親戚,為什麼還要送給他們的人材呢?」聲子回答說:“以前令尹子元遇難,有人對楚成王說他兒子王孫啟的壞話,成王不能正確審理,王孫啟就逃亡到晉國,晉國任用了他。等到城濮之戰的時候,晉軍將要撤退,王孫啟當時參與軍事謀劃,對先軫說:‘這次出兵,只是子玉想打,他和楚王的想法不一致,所以只有東宮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