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語譯註 - 148 / 203
中國古代史類 / 劉知幾 / 本書目錄
  

國語譯註

第148頁 / 共203頁。

 大小:

 第148頁

朗讀:

186講:中行穆子帥師伐狄①,圍鼓②。鼓人或請以城叛,穆子不受,軍吏曰:「可無勞師而得城,子何不為?」穆子曰:「非事君之禮也。夫以城來者,必將求利於我。夫守而二心,奸之大者也;賞善罰奸,國之憲法也。許而弗予,失吾信也;若其予之,賞大奸也。奸而盈祿,善將若何?且夫狄之憾者以城來盈願,晉豈其無?是我以鼓教吾邊鄙貳也。夫事君者,量力而進,不能則退,不以安賈貳。」令軍吏呼城,儆將攻之,未傅而鼓降。中行伯既克鼓,以鼓子苑支來③。令鼓人各復其所,非僚勿從。鼓子之臣曰夙沙厘④,以其孥行,軍吏執之,辭曰:「我君是事,非事土也。名曰君臣,豈曰土臣?今君實遷,臣何賴于鼓?」穆子召之,曰:「鼓有君矣⑤,爾心事君,吾定而祿爵。」對曰:「臣委質于狄之鼓,未委質于晉之鼓也。臣聞之:委質為臣,無有二心。委質而策死,古之法也。君有烈名,臣無叛質。敢即私利以煩司寇而亂舊法,其若不虞何!」穆子嘆而謂其左右曰:「吾何德之務而有是臣也?」乃使行。既獻,言于公⑥,與鼓子田于河陰⑦,使夙沙厘相之。

【註釋】


  

①中行穆子:名荀吳,中行偃的兒子,又稱中行伯,晉國的卿,穆子是他的謚號。狄:白狄,此指鮮虞國,在今河北境內。②鼓:國名,姬姓,是白狄的別種。在今河北晉縣境。③苑支:鳶鞮,鼓國國君。④夙沙厘:鼓國的大臣。⑤君:指鼓國的新君沙陀。⑥公:晉頃公,名去疾,公元前525至前512年在位。⑦河陰:晉國黃河以南地區。

【譯文】

中行穆子率領軍隊討伐狄人,包圍了鼓國。鼓國有人請求獻城叛降,穆子不接受。軍吏說:「可以不興師動眾而得到城邑,您為什麼不幹?」穆子回答說:「這不是事奉君主的禮節。獻城來叛降的人,一定想在我們這裡得到好處。守城而懷有二心,這是最奸滑的。獎賞善良,懲罰奸惡,這是國家的大法。如果允許獻城投降而不予獎賞,就是我們失信;如果給予獎賞,就是獎賞大奸。奸邪而獲得優厚的利祿,那善良的人又將會怎樣呢?況且狄人中心懷不滿的人以獻城來滿足他們的願望,晉國難道就沒有這樣的人了嗎?我這樣做,就是用鼓國的例子來教我們邊疆的人懷有二心啊。事奉君主,要量力而行,實力達得到就進攻,達不到就撤退,不能為了獲得成功而收買懷有二心的叛降者。」於是就命令軍吏向城中呼喊,告誡他們將要進攻,結果還未交戰,鼓人就投降了。中行穆子在攻克鼓國以後,帶了鼓國國君苑支回晉國。命令鼓人各自回到自己的住處,不是鼓君的侍役不准隨從。鼓國國君的臣子中有個叫夙沙厘的,帶領妻子跟從鼓君,軍吏抓住了

他,他說:「我事奉我的國君,不是事奉國土。名稱叫做君臣,難道能叫土臣嗎?如今國君遷徙了,我在鼓國還幹什麼呢?」穆子召見了他,說:「鼓國已有新的國君,你一心事奉新君,我安排你俸祿和爵位。」夙沙厘回答說:「我是狄族鼓君的臣子,而不是晉國鼓君的臣子。我聽說:向君主獻禮稱臣,就不能再有二心。委身成為臣屬,就要效忠到死,這是古代的法則。君主有顯赫的名聲,臣子沒有背叛的事實。我怎敢追求私利而擾亂舊法來煩勞法官定罪呢?如果都這樣,遇到意料不到的禍患晉國將怎麼辦呢?」穆子感嘆地對其左右的人說:「我應當怎樣修德才能得到這樣的臣子呢?」於是就讓夙沙厘隨行。穆子獻了戰功之後,對晉頃公說了這件事,頃公把黃河以南一帶的田地給了鼓君,讓夙沙厘輔佐鼓君。

范獻子戒人不可以不學

187講:范獻子聘于魯①,問具山、敖山②,魯人以其鄉對。獻子曰:「不為具,敖乎?」對曰:「先君獻、武之諱也③。」獻子歸,遍戒其所知曰:「人不可以不學。吾適魯而名其二諱,為笑焉,唯不學也。人之有學也,猶木之有枝葉也。木有枝葉,猶庇蔭人,而況君子之學乎?」


  
【註釋】

①范獻子:即范鞅,范宣子的兒子。②具山、敖山:魯國的兩座山名。③獻、武之諱:魯獻公名具,魯武公名敖。

【譯文】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