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語譯註 - 69 / 203
中國古代史類 / 劉知幾 / 本書目錄
  

國語譯註

第69頁 / 共203頁。

 大小:

 第69頁

朗讀:

正月初一朝見的時候,五屬大夫彙報工作。桓公挑他們中政績差的加以譴責,說:「劃定的土地和分配的百姓都是相同的,為什麼只有你沒有做出好的成績?教育不善,政事就不能得到很好的治理,一次兩次可以原諒,第三次就不能寬赦了。」桓公又親自過問他們的工作,說:「在你所管轄的屬裡,發現平日行義好學、孝敬父母、聰明仁惠、在當地有一定名聲的人,就應向上級報告。如果有這樣的人卻不報告,叫埋沒賢明,要判五刑之罪。」主管這方面事務的官員報告後退下。桓公又對他們說:「在你所管轄的屬裡,發現勇敢強健、力氣出眾的人,就應向上級報告。如果有這樣的人卻不報告,叫埋沒賢能,要判五刑之罪。」主管這方面事務的官員報告後退下。桓公最後又說:「在你所管轄的屬裡,發現不孝敬父母、不友愛兄弟、驕橫暴戾、不服從君長命令的人,就應向上級報告。如果有這樣的人卻不報告,叫包庇壞人,要判五刑之罪。」主管這方面事務的官員報告後退下。五屬大夫於是回到各自的轄地整治屬的政事,屬退下來就整治縣,由縣退下來就整治鄉,由鄉退下來就整治卒,由卒退下來就整治邑,由邑退下來就整治家。所以百姓中凡有好的,可以得到推舉;百姓中凡有壞的,要受到誅罰。政令確定以後,用它來守國則固若金湯,用它來進攻則強大無比。

管仲教桓公親鄰國


  

74講:桓公曰:「吾欲從事于諸侯,其可乎?」管子對曰:「未可。鄰國未吾親也。君欲從事于天下諸侯,則親鄰國。」桓公曰:「若何?」管子對曰:「審吾疆場,而反其侵地;正其封疆,無受其資;而重為之皮幣①,以驟聘眺于諸侯②,以安四鄰,則四鄰之國親我矣。為游士八十人,奉之以車馬、衣裘,多其資幣,使周游于四方,以號召天下之賢士。皮幣玩好,使民鬻之四方,以監其上下之所好,擇其淫亂者而先征之。」

【註釋】

①皮幣:皮毛和帛,是諸侯國交往時相互餽贈的貴重禮物。②眺:通覜。諸侯國之間互相訪問,人數少的叫聘,多的叫覜。

【譯文】

齊桓公說:「我打算在諸侯國之間建立霸業,時機成熟了嗎?」管仲回答說:「不行。鄰國還沒有親近我們。你想建立諸侯國之間的霸業,就要首先和鄰國親近。」桓公說:「如何親近呢?」管仲回答說:「審定我國的疆界,歸還從鄰國奪來的土地,承認鄰國疆界的合法性,不占鄰國的便宜;還要多多贈給鄰國禮物,派出使者經常到周邊鄰國作親善訪問,以此使它們感到安定,這樣周邊鄰國就會親近我們了。請選派擅長外交的遊說之士八十人,帶著車馬、衣裘和足夠的錢財,讓他們周游四方,用來籠絡和召納天下的賢能之士。皮毛、幣帛和玩賞之物,讓百姓販賣到各地去,以此來觀察各國朝野上下的不同愛好和追求,然後選擇其中奢侈腐化的國家首先征伐它。」

管仲教桓公足甲兵

75講:桓公問曰:「夫軍令則寄諸內政矣,齊國寡甲兵,為之若何?」管子對曰:「輕過而移諸甲兵。」桓公曰:「為之若何?」管子對曰:「制重罪贖以犀甲一戟①,輕罪贖以鞼盾一戟②,小罪讁以金分③,宥間罪。索訟者三禁而不可上下,坐成以束矢。美金以鑄劍戟,試諸狗馬;惡金以鑄鋤、夷、斤、④,試諸壤土。」甲兵大足。

【註釋】


  
①犀甲:犀皮製作的鎧甲。②鞼盾:飾以革制花紋的盾牌。③金分:即金錢。④鋤、夷、斤、:不同的農具名稱。

【譯文】

齊桓公問道:「軍令已經包含在政令中實施了,可是齊國缺少鎧甲和武器,怎麼籌辦呢?」管仲回答說:「減輕對罪犯的懲罰,讓他們用鎧甲和武器來贖罪。」桓公說:「怎樣實施呢?」管仲回答說:「判死刑的罪犯可以用犀皮甲和一枝戟來贖罪,犯輕罪的可以用鞼盾和一枝戟來贖罪,犯普通小罪過的,罰他金錢,有犯罪嫌疑的,予以赦免。要求打官司的先禁閉三天,讓他們把訴詞考慮停當。訴詞定下不變後,要交一束箭才給以審理。好的金屬用來鑄造劍戟,然後用狗馬來試驗是否鋒利;差的金屬用來鑄造農具,然後用土壤來試驗是否合用。」桓公採納了管仲的建議,於是齊國的鎧甲和武器非常充足。

桓公帥諸侯而朝天子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