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唐詩鑑賞上 - 96 / 158
古典詩類 / 唐代詩人 / 本書目錄
  

唐詩鑑賞上

第96頁 / 共158頁。

 大小:

 第96頁

朗讀:

以上六句全寫邊塞生活之艱苦,若有怨思,末二句卻急作轉語,音情突變。這裡用了西漢傅介子的故事。由於樓蘭(西域國名)王貪財,屢遮殺前往西域的漢使,傅介子受霍光派遣出使西域,計斬樓蘭王,為國立功。此詩末二句藉此表達了邊塞將士的愛國激情:「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願」字與「直為」,語氣砍截,慨當以慷,足以振起全篇。這是一詩點睛結穴之處。

這結尾的雄快有力,與前六句的反面烘托之功是分不開的。沒有那樣一個艱苦的背景,則不足以顯如此卓絶之精神。「總為末二語作前六句」(王夫之),此詩所以極蒼涼而極雄壯,意境渾成。如開口便作豪語,轉覺無力。這寫法與「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二語有異曲同工之妙。此詩不但篇法獨造,對仗亦不拘常格,「于律體中以飛動票姚之勢,運曠遠奇逸之思」(姚鼐),自是五律別調佳作。


  

(周嘯天)

玉階怨

玉階怨

李白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玉階怨》,見郭茂倩《樂府詩集》。屬《相和歌。楚調曲》,與《婕妤怨》、《長信怨》等曲,從古代所存歌辭看,都是專寫「宮怨」的樂曲。

李白的《玉階怨》,雖曲名標有「怨」字,詩作中卻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見「怨」字。無言獨立階砌,以致冰涼的露水浸濕羅襪;以見夜色之濃,佇待之久,怨情之深。「羅襪」,見人之儀態、身份,有人有神。夜涼露重,羅襪知寒,不說人而已見人之幽怨如訴。二字似寫實,實用曹子建「凌波微步,羅襪生塵」意境。

怨深,夜深,不禁幽獨之苦,乃由簾外而簾內,及至下簾之後,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似月憐人,似人憐月;若人不伴月,則又有何物可以伴人?月無言,人也無言。但讀者卻深知人有無限言語,月也解此無限言語,而寫來卻只是一味望月。此不怨之怨所以深于怨也。

「卻下」二字,以虛字傳神,最為詩家秘傳。此一轉折,似斷實連;似欲一筆盪開,推卻愁怨,實則經此一轉,字少情多,直入幽微。卻下,看似無意下簾,而其中卻有無限幽怨。本以夜深、怨深,無可奈何而入室。入室之後,卻又怕隔窗明月照此室內幽獨,因而下簾。簾既下矣,卻更難消受此淒苦無眠之夜,于更無可奈何之中,卻更去隔簾望月。此時憂思徘徊,直如李清照「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慼慼」之紛至沓來,如此情思,乃以「卻下」二字出之。「卻」字直貫下句,意謂:「卻下水晶簾」,「卻去望秋月」,在這兩個動作之間,有許多愁思轉折返復,所謂字少情多,以虛字傳神。中國古代詩藝中有「空谷傳音」之法,似當如此。「玲瓏」二字,看似不經意之筆,實則極見工力。以月之玲瓏,襯人之幽怨,從反處着筆,全勝正面塗抹。

詩中不見人物姿容與心理狀態,而作者似也無動于衷,只以人物行動見意,引讀者步入詩情之最幽微處,故能不落言筌,為讀者保留想象餘地,使詩情無限遼遠,無限幽深。以此見詩家「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真意。以敘人事之筆抒情,恆見,易;以抒情之筆狀人,罕有,難。

契訶夫有「矜持」說,也常聞有所謂「距離」說,兩者頗近似,似應合為一說。即謂作者應與所寫對象,保持一定距離,並保持一定「矜持」與冷靜。如此,則作品無聲嘶力竭之弊,而有幽邃深遠之美,寫難狀之情與難言之隱,使讀者覺有漫天詩思飄然而至,卻又無從于字句間捉摸之。這首《玉階怨》含思婉轉,餘韻如縷,正是這樣的佳作。

(孫藝秋)

宮中行樂詞八首(其一)

宮中行樂詞八首(其一)

李白

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

山花插寶髻,石竹綉羅衣。

每出深宮裡,常隨步輦歸。

只愁歌舞散,化作彩雲飛。

李白《宮中行樂詞》,今存八首,據孟棨記載,是李白奉召為唐玄宗所作的遵命文字之一。

這一首五律,寫一位年輕的、甚至是幼年宮女。首聯寫丰姿儀態。「小小」、「盈盈」,有愛憐意。金屋,用漢武及阿嬌事,這裡指深宮。紫微,天子所居。次聯寫幼女服飾。滿衣綉着石竹,滿頭插着山花,一片天真,似不知其身在深宮。

第三聯寫幼女隨步輦出入宮禁的情景。隋代詩人虞世南奉煬帝命嘲司花女袁寶兒的詩:「學畫鴉黃半未成,垂肩嚲袖太憨生。緣憨卻得君王惜,常把花枝傍輦行。」袁寶兒為長安所貢禦車女,方十五歲,騃憨多態。時洛陽獻迎輦花,煬帝命袁寶兒持之,號曰司花女。因命虞世南嘲袁寶兒嬌憨之狀,故詩中所寫重在嬌憨二字。李詩這裡用步輦故事,也是暗寫此幼年宮女之嬌憨。步輦,不駕馬,用宮人輓車。這一聯,實際上用虞世南詩意。

前六句是描寫人物,字字有姿態儀容,字字見曼麗風神;點染人物嬌憨天真,頗見作者憐惜之心。最後兩句用點睛法,側寫宮女之風韻神采。以彩雲之輕飛,象人物之去,覺凌波微步,不如此之輕盈。全詩只寫此宮女之嬌憨,只寫其天真無邪,對其輕歌曼舞卻不着一字。只在最後以「愁」表示作者眷念之感,以「彩雲」之絢麗飄逸傳人物之神。李白詩中數用「彩雲」字樣,只此詩為最感人,對後世影響也大。北宋晏幾道《臨江仙》:「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即化用此詩結句。


  
這首詩清麗飄灑,神韻飛逸。把這種宮廷行樂詩,寫得麗而不膩,工而疏宕,前人所謂「麗語難於超妙」,正是作者超群出眾之處。

(孫藝秋)

清平調詞三首

清平調詞三首

李白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一枝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這三首詩是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所作。一日,玄宗和楊妃在宮中觀牡丹花,因命李白寫新樂章,李白奉詔而作。在三首詩中,把木芍藥(牡丹)和楊妃交互在一起寫,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渾融一片,同蒙唐玄宗的恩澤。從篇章結構上說,第一首從空間來寫,把讀者引入蟾宮閬苑;第二首從時間來寫,把讀者引入楚襄王的陽台,漢成帝的宮廷;第三首歸到目前的現實,點明唐宮中的沉香亭北。詩筆不僅揮灑自如,而且相互鈎帶。「其一」中的春風,和「其三」中的春風,前後遙相呼應。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