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漸漸有些暈眩,在暈眩中我用一個小小的鐵鎚敲打那琴弦,於是那琴弦就發出嗡嗡的聲響。這嗡嗡的琴聲就直接傳到我的耳裡,我彷彿飛行了很遠很遠,最後才了覺自己仍是躺溫暖的被裡。我的想象又很自然地轉到外祖父身上,我又想起外祖父的橫琴,想起那橫琴的膩人的營營聲。這聲音和河堤的長琴混合起來,我乃覺得非常麻煩,彷彿眼前有無數條亂絲攪動在一起,我的思念愈思愈亂,我看見外祖父也變了原來的樣子,他變成一個雪白鬚眉的老人,連衣服也是白的,為月光所洗,渾身上下顫動着銀色的波紋。
這已不復是外祖,乃是一個神仙,一個妖怪,他每天夜裡在河堤上敲打琴弦。我竭力想把那老人的影像同外祖父分開,然而不可能,他們老是糾纏在一起。我感到恐怖。我的恐怖卻又誘惑我到月夜中去,假如趁這時候一個人跑到月夜的河堤上該是怎樣呢。
恐怖是美麗的,然而到底還是恐怖。最後連我自己也分裂為二。我的靈魂在月光的河堤上佇立,感到寒戰,而我的身子卻越發地向被下畏縮,直到蒙頭裹腦睡去為止。
在這樣的夜裡,我會做出許多怪夢,可惜這些夢也同過去的許多事實一樣,都被我忘在模糊中了。
來到外祖家,我總愛一個人跑到河堤上,尤其每次剛剛來到的次日早晨,不曾天氣多麼冷。也不管河堤上的北風多麼凜冽。我總願偷偷地跑到堤上,緊緊抱住電杆木,用力踢那電杆木,使那嗡嗡聲發出一種節奏,心裡覺得特別喜歡。
然而北風的寒冷總是難擋的,我的手,我的腳,我的耳朵,其初是疼痛,最後是麻木,回到家裡才知道已經成了凍瘡。尤以腳趾腫痛得最厲害。因此,我有一整個冬季不能到外祖家去,而且也不能出門,悶在家裡,我真是寂寞極了。
「為了不能到外祖家去聽琴,便這樣憂愁的嗎?」老祖母見我鬱鬱不快的神色,這樣子慰問我。不經慰問倒還無事,這最知心的慰問才喚起我的悲哀。
祖母的慈心總是值得感激的,時至現在,則可以說是值得紀念的了,因為她已完結了她最平凡的,也可以說是最悲劇的一生,升到天國去了。在當時,她曾以種種方法使我快樂,雖然她所用的方法不一定能使我快樂。
她給我說故事,給我唱謡曲,給我說黃河水災的可怕,說老祖宗兜土為山的傳說,並用竹枝草葉為我作種種玩具。虧她想得出:她又把一個小瓶懸在風中叫我聽琴。
那是怎樣的一個小瓶啊,那個小瓶可還存在嗎,提起來倒是非常懷念了。那瓶的大小如蘋果,渾圓如蘋果,只是多出一個很小很厚的瓶嘴兒。顏色是純白,材料很粗糙,井沒有什麼光亮的瓷釉。那種質樸老實樣子。
叫人疑心它是一件古物,而那東西也確實在我家傳遞了許多世代。老祖母從一個舊壁櫥中找出這小瓶時,小心地拂拭着瓶上的塵土,以嚴肅的微笑告訴道:「別看這小瓶不好,這卻是祖上的傳家寶呢。我們的老祖宗─—可是也不記得是哪一位了,但願他在天上作神仙─一他是一個好心腸的醫生,他用他的通神的醫道救活了許多垂危的人。他曾用許多小瓶珍藏一些靈藥,而這個小白瓶兒就是被傳留下來的一個。
」一邊說著,一邊又顯出非常惋惜的神氣。我聽了老祖母的話也默然無活,因為我也同樣地覺得很惋惜。我想象當年一定有無數這樣大小瓶兒,同樣大,同樣圓,同樣是白色,同樣是好看,可是現在就只剩着這麼一個了。那些可愛的小瓶兒都分散到哪裡去了呢?而且還有那些靈藥,還有老祖宗的好醫術呢?我簡直覺得可哀了。
那時候者祖母有多大年紀。也不甚清楚。但總是五十多歲的人吧,雖然頭髮已經蒼白。身體卻還相當的健康,她不煩勞地為我做着種種事情。
把小白瓶佛拭潔淨之旨,她乃笑着對我說道:「你看,你看,這樣吹,這樣吹。」同時說著把瓶口對準自己的嘴唇把小瓶吹出嗚嗚的鳴聲。我喜歡極了,當然她是更喜歡。她叫我學吹,我居然也吹得響。
於是她又說:「這還不算為奇,我要把它系在高桿上。北風一吹,它也會嗚嗚地響。這就是你在河堤上聽琴是一樣的了。」
她繼續忙着。她向幾個針線筐裡亂翻,她是要找尋一條結果的麻線。她把麻線繫住瓶口,又自己搬一把高大的椅子,放在一根曬衣服的高桿下面。唉,這些事情我記得多麼清楚啊!她在椅子上搖搖晃晃的樣子,現在叫我想起才覺得心驚。
而且那又是在冷風之中,她搖搖晃晃地立在椅子上,伸直了身子,舉起了雙手,把小白瓶向那曬衣桿上繫緊。她把那麻繩纏一匝,又一匝,結一個紇 ,又一個紇 ,惟恐那小瓶被風吹落,摔碎了祖宗的寶貝。她笑着,我也笑着,卻不曾言語。我們只等把小瓶繫牢之後立刻就聽它發出嗚嗚響聲。
老沮母把一條長麻線完全結在上邊了,她搖搖晃晃地從椅子上下來。我看出她的疲乏,我聽出她的喘哮來了。然而,然而那個小瓶,在風中卻沒有一點聲息。
我同老祖母都仰着臉望那風中的瓶兒.兩人心中均覺得黯然,然而老祖母卻還在安慰我,「好孩子,不必發愁,今天風太小,幾時颳大風,一定可以聽到嗚嗚響了。」
以後過了許多日子,還刮了好多次老北風,然而那小白瓶還是一點不動,不發出一點聲息。
現在我每逢走過電杆木,聽到電杆木發出嗡嗡聲時,就很自然地想起這些。現在外祖家已經衰落不堪,只剩下孤兒寡婦,一個舅母和一個表弟,在赤貧中過着困苦日子,我的老祖父和祖母都去世多年了。
一九三六·十二·
一粒砂
李廣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