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頁
1918年夏天,他以優秀的成績由北京師範學校畢業,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學去當校長。
1924年夏應聘到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當中文講師。在英期間開始文學創作。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是第一部作品,由
1926年
7月起在《小說月報》雜誌連載,立刻震動文壇。
以後陸續發表了長篇小說《趙子口》和《二馬》。奠定了老舍作為新文學開拓者之一的地位。
1930年老舍回國後,先後在齊魯大學和山東大學任教授。這個時期創作了《貓城記》、《離婚》、《駱駝樣子》等長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等中篇小說,《微神》等短篇小說。
1944年開始,創作近百萬字的長篇巨着《四世同堂》。
他擔任全國文聯和全國作協副主席兼北京文聯主席,是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常委。
1966年「文革」中不堪躪辱投湖自盡。
着作書目:
《老張的哲學》(長篇小說)
1928,商務
《趙子曰》(長篇小說)
1928,商務
《二馬》(長篇小說)
1931,商務
《文學概論講義》(理論)
1931,齊魯大學文學院
《小坡的生日》(長篇小說)
1934,生活
《貓城記》(長篇小說)
1933,現代
《離婚》(長篇小說)
1933、良友
《老舍幽默詩文集》
1934,的代
《趕集》(短篇小說集)
1934,良友
《櫻海集》(短篇小說集)
19Z
9,人間
《蛤藻集》(短篇小說集)
1936,開明
《老牛破車》(創作經驗)
1937,人間
《三團一》(曲藝集)
1938,重慶獨立出版公司
《駱駝樣子》(長篇小說)
1939,人間;修改本,
1955,人文
《火車集》(短篇小說集)
1939,上雜
《殘霧》(話劇)
1940,商務
《文博士》(長篇小說,又名《選民》)
1940,香港作者書社
《張自忠》(話劇)
1941,華中圖書公司
《大地龍蛇》(話劇)
1941,國民圖書出版社
《劍北篇》(詩集)
1942,文藝獎金管理委員會出版部
《歸去來兮》(話劇)
1943,作家書屋
《國家至上》(話劇)與宋之的合著,
1943,南方印書館
《誰先到了重慶》(話劇)
1943,重慶聯友出版社
《桃李春風》(話劇,又名《金聲玉報》)與趙清閣合著, l
943,中西書局
《貧血集》(短篇小說集)
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長篇小說)
1944,晨光
《惶惑》(長篇小說,又名《四世同堂》第
1部)
1944,良友
《偷生》(長篇小說,又名《四世同堂》第
2部)
1946,晨光
《東海巴山集》(短篇小說集)
1946,新豐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說集)
1947,晨光
《月牙集》(短篇小說集) l
948,晨光
《方珍珠》(話劇)
1950:晨光
《龍鬚溝》(話劇)
1951,大眾
《老舍選集》
1951,開明
《春華秋實》(話劇)
1953,人文
《老捨短篇小說選》
19567,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
1958,北京
《茶館》(話劇)
1958,戲劇
《上任》(短篇小說)
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長篇小說,又名《惶惑》、《偷生》、《饑荒》三部曲)上下冊,
1959,百花;l—
3部,四川人民
《正紅旗下》(長篇小說),人文
《老舍小說集外集》
1982,北京
《老舍文藝評論集》
1982,安徽人民
《老舍選集》(
1—
4卷)
1982,四川人民
《老舍戲劇全集》(
1一
4卷)
1982,戲劇
《老舍新詩選》
1983,花山
《四世同堂補篇》(長篇小說)
1983,百花
《老舍散文選》
1984,百花
一些印象
老 舍
濟南的秋天是詩境的。設若你的幻想中有個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樓,有狹窄的古石路,有寬厚的石城牆,環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紅袍綠褲的小妞兒。你的幻想中要是這麼個境界,那便是個濟南。設若你幻想不出──許多人是不會幻想的──請到濟南來看看吧。
請你在秋天來。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終年給你預備着的。可是,加上濟南的秋色,濟南由古樸的畫境轉入靜美的詩境中了。這個詩意秋光秋色是濟南獨有的。
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瑞士,把春天的賜給西湖,秋和冬的全賜給了濟南。秋和冬是不好分開的,秋睡熟了一點便是冬,上帝不願意把它忽然喚醒,所以作個整人情,連秋帶冬全給了濟南。
詩的境界中必須有山有水。那未,請看濟南吧。那顏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發的不同了。以顏色說吧,山腰中的松樹是青黑的,加上秋陽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淺的顏色,把旁邊的黃草蓋成一層灰中透黃的陰影。
山腳是鑲着各色條子的,一層層的,有的黃,有的灰,有的綠,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兒。山頂上的色兒也隨着太陽的轉移而不同。山頂的顏色不同還不重要,山腰中的顏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幾句詩。山腰中的顏色是永遠在那兒變動,特別是在秋天,那陽光能夠忽然清涼一會兒,忽然又溫暖一會兒,這個變動並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顏色覺得出這個變化,而立刻隨着變換。
忽然黃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層看不見的薄霧在那兒流動,忽然像有股細風替「自然」調合著彩色,輕輕的抹上一層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兒。有這樣的山,再配上那藍的天,晴暖的陽光;藍得像要由藍變綠了,可又沒完全綠了;晴暖得要發燥了,可是有點涼風,正像詩一樣的溫柔;這便是濟南的秋。況且因為顏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顯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稜角曲綫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
看山頂上那個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