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頁
到
30年代,美文創作已經蔚然成風,其中,最有成就的兩個作家群體,一是形成於北方的以何其芳、李廣田、吳伯簫、師陀、沈從文、蕭乾等為代表的「京派」,一是形成於上海的以豐子愷、夏丏尊、葉聖陶等為代表的「開明派」
夏丏尊、葉聖陶、豐子愷等由於曾同在上海立達學園任教,又是開明書店的編輯,故稱「開明派」。又由於他們此前還與朱自清、朱光潛、劉大白、俞平伯、李叔同等同在浙江白馬湖的春暉中學任教,故又有「白馬湖作家群」之稱。此外,繆崇群、麗尼、陸蠡等在抒情小品的創作中也各有建樹。
現代散文雖然林林總總,形式繁多,但總體上可以分為「雜文」和「美文」兩大類。從語體風格上看,雜文主要是為了「言志」,表現為一種「閒話體」,魯迅雜文和周作人小品代表其最高成就。現代散文多是言志的散文,但在具體的文體表現上,不同派別的作家各有不同。在學習周作人、冰心、朱自清的散文時,我們清楚了他們是以一種「閒話體」來「言志」,即是通過敘述日常生活的平凡小事來抒寫自我的情感,與讀者進行交流;而美文主要是為了「抒情」,直接抒寫個體內心的獨特感受,人們把這種文體稱為「獨語體」,這類散文成就最高的應該是魯迅的散文詩集《野草》。
何其芳的散文集《畫夢錄》採用的就是這種「獨語」文體。整部作品都可以說是一個孤獨者的內心獨語,正如他在《獨語》一文所說:「黑色的門緊閉着;一個永遠期待的靈魂死在門內,一個永遠找尋的靈魂死在門外。每一個靈魂是一個世界,沒有窗戶。而可愛的靈魂都是倔強的獨語者」。
何其芳的獨語散文反映了當時許多嚮往美好未來的青年,既不滿現實,又不願面對醜惡,不甘在污垢的世界裡墮落,而情願在幻想的美麗中陶醉的普遍心態。雖然《畫夢錄》中最為典型的兩種意象,即以黃昏、黑夜為代表的「時間意象」和以墓地、古宅為代表的「空間意象」,都具有一種陰冷的淒涼感和封閉的收縮感,但由於他在創作中常常把充滿孤寂、感傷和迷茫的感覺,與富有詩意的意象組合在一起,再經過字斟句酌的精雕細刻,既有晚唐詩風的婉約之美,也具西方現代主義的感傷之美,因而表現出了與魯迅《野草》不同的如泣如訴、如夢如幻的藝術境界。
要把握何其芳獨語體散文的特點,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一是何其芳作為京派的散文作家,他的散文體現了京派散文的特點。京派作家認為,散文是一種內心情感的表現,與現實生活沒有多少具體的聯繫,所以它應是一種純抒情的文體,也即是「獨語體」;二是
30年代,散文日益向「敘事化」和「說理化」的方向發展,離新文學初期倡導的「美文」距離越來越大,何其芳試圖以自己的創作來改變這種狀況,「為抒情的散文發現一個新的園地」;三是從閲讀《畫夢錄》中體會何其芳是如何運用感覺、意象、詞語和修辭手法等來構造他的「獨語」世界的。
何其芳的「獨語」散文主要是寫一種尋找理想世界的迷離感覺,他喜歡把充滿孤寂、傷感、迷茫這些感覺意味的朦朧的意象組合在一起,組成一個個美麗的心靈感應世界。因此,他的散文意象撲朔迷離,想象奇特,洋溢着濃濃的詩情。
六、學習難點與分析
1.為什麼說,在新文學運動初期「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說戲曲和詩歌之上」?
在教材中總結了四點:一是說散文小品是一種非常自由的文體,比其他新興文體更容易掌握,所以,現代文學的第一代作家几乎都是寫過散文。二是說散文小品是一種非常個人化的文體,與五四時期強調個性解放的時代特徵是一致的,最容易得到大家的贊同和接受。三是說散文小品本來就是傳統的文體,雖然也有新的變化,接受了新的外來的影響,但與其他新興文體相比,在「化傳統」
即,將傳統文化現代化方面做得更好一些,也就比較容易得到發展。四是說散文小品的發展更多地得到了現代傳媒發展的推動和促進。
應該說,這四個方面的總結是比較全面的,既談到了散文自身的情況,也將散文與其他文體進行了比較,還涉及到了社會的影響。但是,要想進一步說明和理解魯迅關於散文小品在「新文學運動初期」比「小說、戲曲和詩歌」更為成功的判斷,則應該更詳細地說明「小說、戲曲和詩歌」在「新文學運動初期」的發展情況。
首先,我們應該搞清楚所謂「新文學運動初期」的概念,主要是指
1917年現代文學誕生到
1920年這個時期,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五四時期」,在專科階段又把它稱為「新文學的誕生期」。這個時期的劃分,主要是因為
1921年這一年,由於「文學研究會」和「創造社」這兩個新文學最重要的文學社團的成立,特別是魯迅的《阿Q正傳》、鬱達夫的《沉淪》、郭沫若的《女神》等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作品的發表和出版,標志著新文學運動已經進入了發展期。
其次,我們還應該知道,這裡所說的「散文小品」,其實上是包括雜文在內的所有散文作品。在新文學誕生初期,最早出現的作品應該就是散文。
2.「閒話」和「獨語」的概念及特徵
對於這一內容,要求掌握三點:一是「閒話」和「獨語」這兩個概念劃分的角度;二是這兩種文體有哪些不同的風格;三是這兩種文體在現代散文史上的地位及重要的代表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