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白話散文集粹 - 108 / 319
白話散文類 / 作者群 / 本書目錄
  

白話散文集粹

第108頁 / 共319頁。

 大小:

 第108頁

朗讀:

由龍潭再向西走。在路上鄭家小弟弟拾得一塊石頭,拿在手裡覺得很重,光澤像煤炭。這是附近鳳凰山石,鳳凰山原有銅礦,這種石頭乃是銅化石。我們都爭先恐後的去細細尋找。

有喜歡形式方重可作圖章的;有喜歡狀似人物的;有喜歡文理細緻如水藻或樹根化石的;我卻喜歡嶙峋透空可作小石山玩的。大家都各依趣味去拾,一直等到雙手滿捧不能再拿的時候,心裡仍覺得不夠。


  

路旁又看見一座橫臥的大石。像一個人斜躺在那兒,背上刻四個大字「一醉千秋」。

這時快到醉翁亭,兩邊都是山,山上白石齒齒。

「為什麼一路上總聽不到潺潺流水的聽音?」我心裡埋怨,「是山川欺我?還是古人欺我?」

正在這時,聽見後面有人高聲的叫,「九姑,九姑。」

「誰,是什麼事?」我迴轉頭向遠遠的後面問。

「看左邊,那裡有一條溪水?」××喊。

我們趕快跑過去看,果有一泓清泉在亂石之間曲折奔流:水聲冷冷,並不大,你要說水同石在私語也可。水清,可以照見兩岸的樹木,天上的雲,同石上立着,坐著的人。要是有一位水仙在這時來照自己的影子,一定要銷魂了。這就是釀泉。

岸上有一座亭,名有松亭。繞亭栽着幾百棵松樹。十年以後這兒的松風與泉鳴定是好聽極了。沿溪再走幾十步有一座小土地祠,屋頂造得精巧重複,決不是近代粗魯之作。

小龕門的兩邊有一副春聯:「肯與鄰翁相對飲,卻從田叟問耕耘。」這意思該怎樣解?他既可以同隔壁的醉翁亭裡太守大人同飲,卻又去問老百姓的耕耘,他查到老百姓收成若好,不是要勸太守大人多抽稅嗎?還是說他既能應上又能接下的一位圓轉的老人呢?土地祠過去就是薛老橋,是一座亂石堆架成穹形的古石橋,橋二面石縫裡生長許多草木與藤蘿,紛紛的下垂着,倒映在橋下清溪裡極有畫意。過橋再走幾十步就到醉翁亭。宋僧智仙為歐陽修所造的亭子早已毀于兵火,現在我們看見的是光緒七年全椒薛時雨重修的。

前面所說的薛老嬌,想就是紀念薛時雨所造。我因為這已經不是原跡,就隨便瀏覽一過,裡面藏有許多石刻。東廂寶宋齋內蘇東坡書歐陽修《醉翁亭記》還完好存在。

從這兒再向西走,山漸深,草木泉石漸幽。琅琊山的勝處我到此漸漸領悟了。在路上聽到樹林中有huihui的聲音,又像被風吹着發出寒慄的聲音,問車伕,說是知了,知了就是蟬,盛夏才有,怎麼在這兒天還冷就聽到蟬叫呢?我一路聽著蟬聲,依着林中的小路走,再幾轉就到了開化寺。

琅琊山開化寺本是唐刺史李幼卿與憎法深同建。李幼卿歡喜「博尋勝跡」,他看見這地方幽靜,就教人來鑿石引泉成為一道溪流,溪的左右建禪室與琴台,他天天同朋友在這兒飲酒,彈琴,做詩,刻石。又建開化寺,寺裡亭樹極多。又開庶子泉,有李陽冰篆書《庶子泉銘》。

又有吳道子畫觀音像。後來亭榭石刻同人物風流一齊都埋到荒草裡去了,庶子泉也沒有蹤跡;廟宇也全毀壞。現在的開化寺是一位大和尚達修重建!因為他頗有逢迎新貴的手腕,所以能把廟復興起來。古人有詩:「心絶去來緣,跡順人間事」,這話不是為他說的。

進廟門走過明月池上的石橋,就看見殿宇巍峨,輪奐炫麗。方丈室在另一個院落裡,室很廣,像廳堂的樣子,堂額題「明月觀」三字。堂前正對一兩丈高的峭壁,壁上長滿迎春樹,花正濃,枝條下垂,好像簾幔。石壁下用石欄圍着一個方池,莆田鄭大同刻「濯纓」二字在池側石壁上。


  
這就是所謂「濯纓泉」。庶于泉原就在近邊,現在沒有了。院內花木很多,可惜和尚又造一座亭子在當中,太嫌逼窄。

我們在這裡飲濯纓泉水泡的新茶,賞玩景物同茶味,忽然想起明日是清明又正是月圓時候,能在山中看月不是難得的機會嗎?大家決定在這兒住一宵,這樣可以慢慢的逛,不必把火車的時刻表抓在心裡。

琅琊山的得名是在東晉的時候。王禹cheng留題《琅琊詩注》說:「東晉元帝初為琅琊王,渡江嘗駐此山,故溪山皆有琅琊之稱!未知東晉以前何名也。」現在來逛滁州的人都震于醉翁亭的大名,其實琅琊山中的風景,只有比醉翁豐樂二亭勝。我們來的時候,雖說仍是山空木瘦,澗涸泉干,仍留殘冬的景象,但有滿樹杏花,滿地野花,千紅萬紫確又是春天,在這高岩深壑的琅琊山中,確有異樣的趣味。

所以不願像別的遊客,一望就走,願意細細的探尋,把山水的神味像飲泉水一樣浸到心上去。

下午有一位裳寬和尚引導我們遊山。從佛殿右手祗園走過去。祗園是一座花木繁盛的花園。和尚指給我們看樹底下從山中移植來的山蘭花,小小的一棵草靠着樹根,一支短短的蘭花正在開放,我們魚貫走到樹下,一個個俯身去嗅,裳寬和尚看著發出怪異的眼光,問:「到廟裡來不見拜佛,卻見拜花,這是什麼原故?」悟經堂就在這園裡,經堂的右邊有一片竹林,繞過竹林就是上山的路。

路的一邊是峭壁,壁上有幾百年的榆樹,根盤結在石壁上,古拙可愛。裳寬說達修大和尚預備把石壁剷平,以備名人題詩刻字。這真是駭人的話!後來我們勸達修大和尚千萬不要那樣做,那簡直是殘忍,毀滅天然也是罪過。不知道他心上可像口頭一樣應許了我們,說,決不動。

我們先看雪鴻洞,有仇維貞題名刻石。洞門低低的,走進去卻很深奧。明萬曆年間有寺遠宋大鬥在這兒研《易》。裡面有兩個石碑,外面一個刻着「丙于面壁處」,沒有題名。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