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說,我向來是不喜歡「洋馬褂」,鍾愛藍大褂的。不過這以前,此一地,彼一地也。穿著藍大褂在異邦馬路上行走,其引人注目,正不亞於狗熊在廣場上表演。而現在和藍大褂重結不解之緣,恰是「適懷我心」了。
不久,我就穿著這「適懷我心」、而且又能「魚目混珠」的藍大褂,到了闊別的十里洋場。
不知怎的,也許因為久別重逢,分外興奮了吧,我這如此「土氣」的藍大褂,昨天整整半日,魯迅先生彷彿都沒有發覺。第二天用過早飯,一同登樓。坐定之後,正不知話題從何開始。窗明几淨,鴉雀無聲,旭日朗照,滿室生輝。
我們恬淡閒適,萬慮俱無。如此良辰,正大好傾談境界也。這時魯迅先生忽然把眉頭一揚,好像哥倫布望見新大陸似的,把我這「是非之衣」一打量,驚異地說:
「藍大褂!不行,不行。還有好的沒有?」
我感慨地說:「北方之不行也,洋馬褂……」
他沒待我說完,就接著說:
「南方之不行也,藍大褂呀!洋馬褂倒滿行。還有好的沒有?」
我一面答有,一面把那頓成「不祥之衣」的藍大褂下襟,往起一撩,露出了皮袍面:這是深藍色的,本色提花的,我叫不出名字的絲織品。堪稱大方、素雅,而且柔和、舒適。
魯迅先生一見,好像發現了我的保險單一樣,喜不自勝地說:
「好!好!滿及格!」
他放心了。面露微笑地噴了一口煙說:
「沒事別出門。真要出門時,千萬不能穿這藍大褂。此地不流行。否則易被注意、盯梢,萬一被盯上可不得了!」
當時的確如魯迅先生所說:「滬上實危地,殺機甚多,商業之種類又甚多,人頭亦系貨色之一,販此為活者,實繁有徒,倖存者大抵偶然耳。」
接着他就談到不但要注意穿著,而且要注意頭髮梳整齊,皮鞋擦光等等。蓬首垢面、衣冠不整、外表古怪,都足引起注意,閙大亂子。連舉止也都要留神……
「這是用犧牲換來的教訓呀。」
他結論似地這麼來了一句,又點起一支菸,吸了一口,若有所思地沉默了一下,接著說:
「在上海過生活,就是一般人穿著不留心,也處處引起麻煩。我就遇到過。」
他又噴了一口煙,停頓了一下,用說故事的口氣,從容不迫地一邊回憶,一邊說起來:
"有一次,我隨隨便便地穿著平常這一身,到一個相當講究的飯店,訪一個外國朋友,飯店的門丁,把我渾身上下一打量,直截了當地說:
"‘走後門去!’
"這樣飯店的‘後門’,通常只運東西或給‘下等人’走的。我只得繞了一個圈子,從後門進去,到了電梯跟前,開電梯的把我渾身上下一打量,連手都懶得抬,用腦袋向樓梯擺了一下,直截了當地說:
"‘走樓梯上去!’
"我只得一層又一層地走上去。會見了朋友,聊過一陣天,告辭了。
「據說這位外國朋友住在這裡,有一種慣例:從來送客,只到自己房門為止,不越雷池一步。這一點,飯店的門丁、開電梯的,以及勤雜人員等等,都司空見慣了。不料這次可破例了。這位外國人不但非常親切而恭敬地把我送出房門,送上電梯,陪我下了電梯,一直送到正門口,恭敬而親切地握手言別,而且望着我的背影,目送着我遠去之後,才轉身回去。
剛纔不讓我走正門的門丁和讓我步行上樓的開電梯的人,都滿懷疑懼地閉在悶葫蘆中……」
他噴了一口煙,最後結束說:
「這樣社會,古今中外,易地則皆然。可見穿著也不能等閒視之呀。」
曹聚仁
(
1900.
6.
26-
1972.
7.
23)
生於浙江浦江(今屬蘭溪市)。
1921年畢業于浙江省立一師,同年到上海;在民國女子工藝學校任教,併為《國民日報·覺悟》撰稿。
1922年記錄章太炎的講演稿《國學概論》在《覺悟》發表,引起社會注意。
1923年,擔任上海藝專、暨南、復旦等大學教授,並從事寫作。
1932年主編《濤聲》半月刊。
1934年協助陳望道編輯《太白》。次年與徐懋庸創辦《芒種》。
抗戰爆發後,任中央通訊社戰地特派員,採訪淞滬戰役、台爾莊戰役,後活躍在東南各戰區。
1941年至
1943年在贛南主持《正氣日報》。
1945年回上海在大學任教,並任《前線日報》編輯。
1950年移居香港,為《星島日報》專欄撰稿,後改任新加坡《南洋商報》駐港特約記者。
1956年後先後輯有《北行小語》、《北行二語》、《北行三語》等文集。
1959年任香港《循環日報》主筆,後繼任《正午報》主筆。晚年着有《聽濤室隨筆》,于
1970年在香港《晶報》連載,後更名為《國學十二講》在香港出版,
1986年北京三聯書店出了增訂本,改名為《中國學術思想史隨筆》。
後病逝于澳門。
着作書目:
《國故學大綱》
1925,梁溪
《一般社會學》
1925,民智
《中國史學ABC》
1930,世界
《中國平民文學概況》
1926,梁溪;
1935,新文化
《筆端》(散文集)
1935,天馬
《國故零簡》
1936,上海龍虎書店
《文筆散策》(散文集)
1936,商務
《元人曲論》(出版年代不詳)商務
《文思》(散文集)
1937,北新;
1987,上海書店影印
《轟炸下的南中國》(報告文學集)與人合集,
1937(‧),戰時小叢刊
《東線血戰記》(報告文學集)與人合集,
1937(‧),戰時小叢刊
《大江南綫》(通訊集)
1943,戰地圖書
《論議文》
1946,上海博覽書店
《到新文學之路》
1952,創墾
《現代文藝手冊》
1952,香港現代書店
《亂世哲學》(散文集)
1952,創墾
《中國剪影》(l—
2集)
1952,創墾
《火網塵痕錄》(回憶錄)
1953,馬來亞周刊;又名《文壇三憶》,
1954,創墾
《中國近百年史話》
1953,創墾
《酒店》(長篇小說)
1954,創墾
《魚龍集》(散文集)
1954,香港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