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王陽明全集 - 2 / 462
古典散文類 / 王陽明 / 本書目錄
  

王陽明全集

第2頁 / 共462頁。

 大小:

 第2頁

朗讀:

如鼻塞人雖見惡臭在前,鼻中不曾聞得,便亦不甚惡,亦只是不曾知臭。就如稱某人知孝、某人知弟,必是其人已曾行孝行弟,方可稱他知孝知弟,不成只是曉得說些孝弟的話,便可稱為知孝弟。又如知痛,必已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已自寒了;知饑,必已自饑了;知行如何分得開?此便是知行的本體,不曾有私意隔斷的。聖人教人,必要是如此,方可謂之知,不然,只是不曾知。

此卻是何等緊切着實的工夫!如今苦苦定要說知行做兩個,是甚麼意?某要說做一個是甚麼意?若不知立言宗旨,只管說一個兩個,亦有甚用?」愛曰:「古人說知行做兩個,亦是要人見個分曉,一行做知的功夫,一行做行的功夫,即功夫始有下落。」先生曰:「此卻失了古人宗旨也。某嘗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會得時,只說一個知已自有行在,只說一個行已自有知在。


  

古人所以既說一個知又說一個行者,只為世間有一種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維省察,也只是個冥行妄作,所以必說個知,方纔行得是;又有一種人,茫茫蕩蕩懸空去思索,全不肯着實躬行,也只是個揣摸影響,所以必說一個行,方纔知得真。此是古人不得已補偏救弊的說話,若見得這個意時,即一言而足,今人卻就將知行分作兩件去做,以為必先知瞭然後能行,我如今且去講習討論做知的工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終身不行,亦遂終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來已非一日矣。某今說個知行合一,正是對病的藥。

又不是某鑿空杜撰,知行本體原是如此。今若知得宗旨時,即說兩個亦不妨,亦只是一個;若不會宗旨,便說一個,亦濟得甚事?只是閒說話。」

愛問:「昨聞先生止至善之教,已覺功夫有用力處。但與朱子格物之訓,思之終不能合。」先生曰:「格物是止至善之功,即知至善,即知格物矣。」愛曰:「昨以先生之教推之格物之說,似亦見得大略。

但朱子之訓,其于《書》之精一,《論語》之博約,《孟子》之盡心知性,皆有所證據,以是未能釋然。」先生曰:「子夏篤信聖人,曾子反求諸己。篤信固亦是,然不如反求之切。今既不得於心,安可狃于舊聞,不求是當?就如朱子,亦尊信程子,至其不得於心處,亦何嘗苟從?精一、博約、盡心本自與吾說吻合,但未之思耳。

朱子格物之訓,未免牽合附會,非其本旨。精是一之功,博是約之功。曰仁既明知行合一之說,此可一言而喻。盡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存心、養性、事天,是學知利行事;夭壽不貳,修身以俟,是困知勉行事。

朱子錯訓格物,只為倒看了此意,以盡心知性為物格知至,要初學便去做生知安行事,如何做得?」愛問:「盡心知性何以為生知安行?」先生曰:「性是心之體,天是性之原,盡心即是盡性。惟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知天地之化育。存心者,心有未盡也。知天,如知州、知縣之知,是自己分上事,已與天為一;事天,如子之事父,臣之事君,須是恭敬奉承,然後能無失,尚與天為二,此便是聖賢之別。

至于夭壽不貳其心,乃是教學者一心為善,不可以窮通夭壽之故,便把為善的心變動了,只去修身以俟命;見得窮通壽夭有個命在,我亦不必以此動心。事天雖與天為二,已自見得個天在面前;俟命便是未曾見面,在此等候相似:此便是初學立心之始,有個困勉的意在。今卻倒做了,所以使學者無下手處。」愛曰:「昨聞先生之教,亦影響見得功夫須是如此。

今聞此說,益無可疑。愛昨晚思格物的物字即是事字,皆從心上說。」先生曰:「然。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發便是意;意之本體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如意在於事親,即事親便是一物;意在於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於仁民愛物,即仁民愛物便是一物;意在於視聽言動,即視聽言動便是一物。所以某說無心外之理,無心外之物。《中庸》言不誠無物,《大學》明明德之功,只是個誠意。誠意之功只是個格物。



先生又曰:「格物,如《孟子》大人格君心之格,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體之正。但意念所在,即要去其不正以全其正,即無時無處不是存天理,即是窮理。天理即是明德,窮理即是明明德。」


  
又曰:「知是心之本體,心自然會知:見父自然知孝,見兄自然知弟,見孺子入井自然知惻隱,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若良知之發,更無私意障礙,即所謂充其惻隱之心,而仁不可勝用矣。然在常人不能無私意障礙,所以須用致知格物之功勝私復理。即心之良知更無障礙,得以充塞流行,便是致其知。

知致則意誠。」

愛問:「先生以博文為約禮功夫,深思之未能得,略請開示。」先生曰:「禮字即是理字。理之發見,可見者謂之文;文之隱微,不可見者謂之理:只是一物。約禮只是要此心純是一個天理。

要此心純是天理,須就理之發現處用功。如發現於事親時,就在事親上學存此天理;發現於事君時,就在事君上學存此天理;發現于處富貴貧賤時,就在處富貴貧賤上學存此天理;發現于處患難夷狄時,就在處患難夷狄上學存此天理;至于作止語默,無處不然,隨他發現處,即就那上面學個存天理。這便是博學之於文,便是約禮的功夫。博文即是惟精,約禮即是惟一。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