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頁
此種幽默漢的滑稽性質結果削弱了中國人辦事的嚴肅態度,上自最重大的政治改革運動,下至微末的葬狗典禮。中國人的喪葬儀式,其滑稽性足以雄視全球。中國人中上階級所用的送葬儀仗就滿儲滑稽資料。你可以看見其中有街頭流浪頑童排成行列,體膚污穢,而穿著繡花的彩袍,錯雜伴隨以新式樂隊,大奏其《On Ward Christian Soldiers》。
如此情形,常被歐美人引為口實,證明中國人的缺乏幽默。其實中國人的送葬儀仗正是中國幽默的十足標記,因為只有歐洲人才把送葬儀仗看得太鄭重,太想使它莊嚴化。莊嚴的葬儀是中國人所難以想象的。歐洲人的錯誤是這個樣兒:他們以自己先入為主的意識,演繹地斷定葬儀應該是莊嚴的。
葬儀宛如嫁娶,應該熱閙,應該闊綽,可是怎樣也沒有理由說它必須莊嚴,莊嚴其實只配備于其誇張的服裝裡,其餘的都是形式,而形式是趣劇。直到如今,著者猶不能辨別送葬和婚娶的儀仗二者之間有何區分,除非最後看見了棺材或者是花轎。
中國的幽默,觀乎高度滑稽的送葬儀仗的表現,是存在於外表的形式,與現實的內容無關。一個人倘能賞識中國葬儀的幽默,大概已能讀讀或好好地翻譯中國政治方案了。政治方案和政府宣言是存乎形式的,它們大概系由專門的職員來起草,專司起草的職員系宏麗辭藻、堂皇語法的專業者,恰如貰器店之專備婚喪儀仗,燈綵行頭以出租為業者,故有見識之中國人士便不當它一回事。倘若外國新聞記者先把送葬彩服的印象放在心上,則他大概不致再誤解中國的一切方案宣言,而慢慢地放棄把中國當做不可理解的特異民族的念頭了。
諸如此類之趣劇味的人生觀,和分辨形式與內容的公式,可以用千千萬萬不同的方法來表明。數年前,國民政府根據中央黨部之建議,有一條命令禁止政府各部會在上海租界區內設立辦事處,倘真欲實行這條命令,于各部長殊感不便,他們在上海置有公館,又得敲碎許多人的飯碗。南京各部長即不公然反抗中央之命令,亦不呈請重新考慮,或老老實實申述其不便和不可實行之理由。沒有一位專業的師爺,其智力技巧足以草擬此類呈文而適合于優良之形式。
因為中國官吏定欲居住租界區域的這種慾望,即是不愛國。不意眉頭一皺,計上心來,想出一個巧妙別緻的方法,就把駐滬辦事處的招牌換了一塊,叫做「貿易管理局」,每塊招牌的花費只消二十大元,結果使得沒有人敲破飯碗,也沒有人失面子,這個玩意兒不但歡喜了各部長,抑且歡喜了頒發這條命令的南京中樞當局。我們的南京各部長是大幽默家,梁山好漢之流亦然,軍閥亦然。中國內戰之幽默處,前面早已交代明白。
與此恰恰相對照,我們可以把教會學校做例子,來指出西洋人之缺乏幽默。教會學校幾年前碰到一大尷尬,原來那時接到地方當局的命令,要他們辦理登記立案手續,外加要取消聖經課程,還要在大禮堂中央懸掛中山遺像,每逢星期一則照例舉行紀念週。中國當局殊不解教會學校何以不能遵守這些簡單的條款,而教會學校方面亦殊想不出接受之道,於是乎雙方陷入僵局。有幾個教會團體曾有停辦學校之意,某一個時機,似乎什麼事情都可以順利解決了,只有一位頭腦固執的西籍校長真是頑梗而誠實,他拒絶從他的學校章程上取消任何一句字句。
那章程明定以推行教義為主要目的者,西籍校長意下頗欲直率地公開表明宗教課程確為辦理學校之重要使命,故迄至今日,某一所教會學校一直未曾登記。這事情真不好辦。其實教會學校只要摹仿南京各部長的智慧來遵守一切官廳訓令,懸掛一張中山遺像,其餘的一切便可算作按照中國式而進行的了。不過恕我無禮,這樣辦理的學校,將為天曉得學校。
中國人的趣劇的人生觀便是如此這般。中國日常語言裡頭便充滿了把人生當做戲劇的譬喻。如官吏的就職卸任,中國人稱之為「上台」、「下台」,而人有挾其誇張之計劃以來者,謂之「唱高調」。我們實實在在把人生看做戲劇。
而此等戲劇表現之配我們之胃口者常為喜劇,此喜劇或為新憲法草案,或為民權法,或為禁菸局,或為編遣會議。我們常能愉悅而享受之,但我希望我國人民有一天總得稍為嚴肅一點才好。幽默,駕乎各物之上,正在毀滅中華民族,中國人所發的欣悅的狂笑,未免太過分了。因為這又是俏皮的大笑,只消跟它的氣息一觸,每朵熱情而有理想的花,無不立遭枯萎而消逝了!
八保守性
每一個中國人,即從其外表上看來,未有全然不帶保守之色彩者。保守就其字義本身而言,非為玷辱之詞。保守性不過為一種自大的形象,基于現狀之滿足的感覺者。因為人類之足引以自傲者總是極為稀少,而這個世界上所能予人生以滿足者亦屬罕有。
保守性是以實為一種內在的豐富之表徵,是一種值得羡妒的恩‧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