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頁
扶風有個叫竇乂的小男孩,才十三歲。他的諸位姑姑,都是歷朝的國戚。他的伯父任檢校工部尚書,卸職後,轉任閒廄使、官苑使,在嘉會坊有官祭的宗祠。竇乂的親戚張敬立任安長史,在被接替返回京城時,帶回來十幾車安州的特產絲鞋,分送給外甥、侄兒們。都爭搶着去拿,唯獨竇乂不去搶拿。過了一會兒,還剩下一車絲鞋,都是大號的,諸位外甥、侄兒們挑剩下的。竇乂再次拜謝收下了這一車鞋。張敬立問他為什麼要人家挑揀剩下的?竇乂不語。其實是他竟不知道竇乂在經商方面有春秋時期子貢的遠大目光。竇乂將這一車絲鞋拉到集書上去賣,換回來五百錢,偷偷貯藏起來。暗中去鐵匠輔打製了二把小鏟,將鏟刃磨得很鋒利。五月初,正是京城長安榆樹錢黃熟的季節,滿城飛落着。竇乂掃聚到榆錢十餘鬥,然後到伯父家說:「想借住在嘉會坊的宗祠內學習功課。」伯父答應了他。竇乂每天晚上都偷偷寄宿在附近的褒義寺法安上人院中,白天則回到宗祠來,用二把小鏟開墾院裡的空地,挖成寬五寸、深五寸的淺溝共有四千多條,每條長二十多步。打水澆灌,將榆錢播種在溝內。過了幾天,下了一場透雨,每條溝裡都長出了榆樹苗。等到秋天,小樹苗已長到一尺多高,很是茁壯,大約共有榆樹苗一千萬多株啊!到了第二年,榆樹苗已長到三尺多高。竇乂手持利斧間伐樹苗,株距三寸,挑選枝條茁壯直挺的留下來。間伐下來的小榆樹,竇乂將它們捆成二尺粗的柴捆,共有一百多捆。這年秋天天氣陰冷,連降大雨。竇乂將這一百多捆榆柴運到集上去賣。每捆賣錢十多枚。第三年,竇乂依舊為榆苗提水澆灌。到秋後,榆樹苗有的已長成鷄蛋那麼粗啦。竇乂又挑選枝幹茂盛的留下來,用斧砍間伐,又得榆柴二百多捆。這時賣了後,已獲利好幾倍啦。又過了五年,當年植種的小榆樹苗已經長大成材。竇乂挑選粗大的,伐下來製成蓋房屋用的椽材一千多根,賣得三四萬錢。又挑選出枝桿大的製成打造車乘的木料,不只一千多根。到這時,竇乂的生活用度已經富富有餘,錢帛、布匹、裘皮衣服,什麼都有,只是每天食用的食物需要現買而已。竇乂購買蜀郡產的青麻布。一百錢買一匹,裁成四尺寬,僱人縫成小布袋。又購買內鄉產的新麻鞋幾百雙。竇乂每天都不離開宗祠,召來長安各條街坊裡巷市民家的小孩,有些朝廷金吾衛士家的孩子也來到這裡。每天發給這些小孩三張餅,十五文錢。再發給他們每人一隻小布袋。到了冬天,讓他們揀拾槐樹籽,收上來。一個月多一點的時間,就收集槐樹籽兩車。又讓小孩們揀拾破舊的麻鞋。每三雙破舊麻鞋換一雙新麻鞋。遠遠近近都知道這件事情,來用舊麻鞋換取新麻鞋的人不計其數。幾天後,就收換得舊麻鞋一千多雙。然後,又賣作車輪的榆材,得錢十多萬。按天僱用仆役,在宗賢兩門的溪澗中,用水洗滌破麻鞋,曬乾,貯存在宗祠院中。又在坊門外買下幾堆遺棄的碎瓦片,讓工人在流水澗將泥滓洗去,用車運到宗祠院內。然後置買了石嘴碓五具,銼碓三具。西市買油腳幾石,僱用廚役煮熬。再多召按日計酬的仆役,讓他們用銼碓鋤切破麻鞋,用石嘴碓搗碎瓦片。再用疏布篩子篩過,和上槐子、油腳,讓仆役們日夜不停地搗爛。待到搗成乳狀,細看可以作成棍棒時,將它們從臼中趁熱取出來,讓工人們雙手用力轉握。做成長三尺以下,圓徑三寸的長棒,一共有一萬多條,堆放在一起,稱為「法燭」。唐德宗建中初年,盛夏的六月,京城長安連降大雨,一尺長的一根柴薪貴如平常同樣大小的桂木。就這樣,滿街巷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