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康熙字典 下 - 365 / 533
其他類 / 張玉書 / 本書目錄
  

康熙字典 下

第365頁 / 共533頁。

 大小:

 第365頁

朗讀:

█魯 【亥集中】【魚字部】 魯 〔古文〕□【廣韻】【正韻】郞古切【集韻】【韻會】籠五切,□音虜。【說文】鈍詞也。【論語】參也魯。【何晏注】魯,鈍也。曾子性遲鈍。

◆又國名。【詩·魯頌譜】魯者,少昊摯之墟也。【前漢·地理志】周興,以少昊之虛曲阜封周公子伯禽為魯侯,以為周公主。【釋名】魯,魯鈍也。國多山水,民性樸魯也。


  

◆又姓。【廣韻】伯禽之後,以國為姓,出扶風。

◆又複姓有魯步氏。

◆又【集韻】旅,古作魯。注詳方部六畫。

█鱊 【亥集中】【魚字部】 鱊 【廣韻】余律切【集韻】允律切,□音聿。【爾雅·釋魚】鱊鮬鱖鯞。【注】小魚也。

◆又【廣韻】食聿切【集韻】食律切,□音術。

◆又【廣韻】【集韻】□古滑切,音劀。

◆又【集韻】古穴切,音玦。義□同。

█鱑 【亥集中】【魚字部】 鱑 【廣韻】【集韻】□胡光切,音黃。魚名。或作鰉。

█鱙 【亥集中】【魚字部】 鱙 【路史】三鱙,美言聞於內,惡言聞於外。【楊慎外集】三苗,路史作三鱙。

█鱸 【亥集中】【魚字部】 鱸 【廣韻】落胡切【集韻】【韻會】龍都切,□音盧。魚名。【正字通】巨口細鱗似鱖,長數寸,有四腮,俗呼四腮魚。以七八月出吳江,松江尤盛。天下之鱸皆兩腮,惟松江四腮。【後漢·左慈傳】所少吳松江之鱸魚耳。【注】神仙傳云:松江出好鱸,魚味異他處。【晉書·張翰傳】見秋風起,思松江蒪羹鱸鱠,命駕歸。

█鱷 【亥集中】【魚字部】 鱷 【集韻】【正韻】□逆各切,音咢。本作□。亦作鰐。【唐書·韓愈傳】愈至潮,問民疾苦,皆曰:惡溪有鱷魚,食民畜產且盡,民以是窮。數日愈自往視,令其屬秦濟以一羊一豕投溪水而祝之。是夕暴風震電起谿中,數日水盡涸,西徙六十里,自是潮無鱷魚患。【秀水間居錄】鱷魚之狀,龍吻虎爪,蟹目鼉鱗,尾長數尺,末大如箕,芒刺成鉤,仍自膠黏,多於水濵潛伏,人畜近,以尾擊取,蓋猶象之任鼻也。

█鱌 【亥集中】【魚字部】 鱌 【廣韻】徐兩切【集韻】似兩切,□音象。魚名。似魟而鼻長。

█鱢 【亥集中】【魚字部】 鱢 【唐韻】【集韻】【正韻】□蘇遭切,音騷。【說文】鮏臭也。周禮曰:膳膏鱢。○按今《周禮·天官·庖人》作臊。

█鱥 【亥集中】【魚字部】 鱥 【集韻】姑衛切,音劌。魚名。

█鮪 【亥集中】【魚字部】 鮪 【唐韻】榮美切【集韻】【韻會】羽軌切,□音洧。【說文】鮥也。【爾雅·釋魚】鮥鮛鮪。【注】鮪,鱣屬也。【詩·衛風】鱣鮪發發。【傳】鮪,鮥也。【釋文】鮪似鱣,大者名□鮪,小者名鮛鮪。沈云:江淮間曰鮛,伊洛曰鮪,海濵曰鮥。【周禮·天官·人】春獻王鮪。【禮·月令】薦鮪于寢廟。【陸璣疏】鮪似鱣而青黑,頭小而尖,似鐵兜鍪,口在頷下,大者為王鮪,小者為叔鮪,肉白,味不逮鱣,今東萊遼東謂之尉魚。互詳鮥字注。

◆又【類篇】一曰水名。鞏縣西北臨河有周武山,武王伐紂,使膠革禦之鮪水上,蓋其處也。相傳山下有穴通江,穴有黃魚,春則赴龍門,故曰鮪岫。今為河所侵,不知穴之所在。


  

◆又【集韻】雲九切,音有。義同。

█鯉 【亥集中】【魚字部】 鯉 【唐韻】良止切【集韻】【韻會】兩耳切【正韻】良以切,□音裡。【說文】鱣也。【爾雅·釋魚】鯉。【注】今赤鯉魚。【詩·□風】豈其食魚,必河之鯉。【陶弘景·本草】鯉最為魚中之主,形既可愛,又能神變,乃至飛越山湖,所以琴高乗之。【酉陽親俎】道書以鯉多為龍,故不欲食。【正字通】神農書曰:鯉為魚王,無大小,脊旁鱗皆三十有六,鱗上有小黑點,文有赤白黃三種。○按《爾雅·釋魚》鯉、鱣二字相偶,無二名。毛公、《說文》誤謂《爾雅》以鱣釋鯉,遂合鱣、鯉為一,非也。

◆又唐制,佩用魚符,亦象鯉形。

◆又書扎曰雙鯉。【古樂府】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李商隱詩】雙鯉迢迢一紙書。【注】古人尺素結為鯉魚形,即緘也。【類篇】亦作□。

█鰩 【亥集中】【魚字部】 鰩 【唐韻】余招切【集韻】【韻會】【正韻】余招切,□音遙。【說文】文鰩,魚名。【山海經】觀水西流注于流沙,其中多文鰩魚,狀如鯉魚,魚身而鳥翼,蒼文而白首赤喙,以夜飛,其音如鸞雞。【呂氏春秋】雚水之魚,名曰鰩。其狀若鯉而有翼。【神異經】東南海中有溫湖,中有鰩魚,長八尺。【本草】文鰩出海南,大者長尺許,有翅,與尾齊,一名飛魚。羣飛水上,海人□之,當有大風。考證:〔【本草】文鰩出海南,大者長尺許,有翅,如尾齊。〕 謹照原文如尾齊改與尾齊。

█鯢 【亥集中】【魚字部】 鯢 【唐韻】五稽切【集韻】【韻會】【正韻】硏奚切,□音倪。【說文】刺魚也。【爾雅·釋魚】鯢大者謂之鰕。【注】今鯢魚似鮎,四腳,前似獮猴後似狗,聲如小兒啼,大者長八九尺,別名鰕。【疏】鯢,雌鯨也。【本草】鯢魚,一名王鮪,在山溪中,似鮎,有四腳長尾,能上樹,天旱則含水上葉覆身,鳥來飲水,因而取之。伊洛間亦有,聲如小兒啼,故曰鯢魚。一名鱯魚,一名人魚,膏燃燭不滅。【左傳·宣十二年】取其鯨鯢而封之。【注】鯨鯢,大魚名。以喻不義之人吞食小國。【疏】雄曰鯨,雌曰鯢。

◆又【莊子·庚桑楚】尋常之溝,巨魚無所還其體,而鯢鰌為之制。【注】制,折也,謂小魚得曲折也。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