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康熙字典 下 - 150 / 533
其他類 / 張玉書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康熙字典 下

第150頁 / 共533頁。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輈人】參分其兔圍,去一以為頸圍。五分其頸圍,去一以為踵圍。【注】頸,前持衡者。踵,後承軫者也。

◆又【廣韻】巨成切,音□。義同。考證:〔【史記·天官書】七星頸為負官,主急事。〕 謹照原文負官改員官。


  

█顱 【戌集下】【頁字部】 顱 【廣韻】落胡切【集韻】【正韻】龍都切【韻會】籠都切,□音盧。【玉篇】《博雅》曰□顱謂之髑髏。

◆又通作盧。【前漢·武五子贊】頭盧相屬於道。 【集韻】或作髗。【六書故】作□。考證:〔博雅曰,頭顱謂之髑髏。〕 謹照原文頭顱改□顱。

█頜 【戌集下】【頁字部】 頜 【廣韻】古沓切【集韻】葛合切,□音閤。【玉篇】口也。【廣韻】頜頷,頤傍。【公羊傳·宣六年】獒躇階而從之,祈彌明逆而踆之,絶其頷。【玉篇】引作頜。【揚子·方言】頷、頤,頜也。秦晉謂之頜,頤其通語也。【揚雄·長楊賦】稽顙樹頜。【注】音蛤。

◆又【集韻】耳下骨也。

◆又姓。【左傳·莊十七年】夏,遂因氏、頜氏、工婁氏、須遂氏,饗齊戍,醉而殺之,齊人殲焉。

◆又【集韻】渴合切,音溘。

◆又遏合切,音姶。義□同。

◆又曷閤切,音盍。頜車也。

◆又【唐韻】胡感切【集韻】戶感切,□音頷。【說文】顄也。

◆又【集韻】胡南切,音含。面黃也。同頷。

█顫 【戌集下】【頁字部】 顫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之膳切,音戰。【玉篇】頭不正也。

◆又【廣韻】四支寒動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屍連切,音羶。【集韻】謂審於氣臭也。【莊子·外物篇】鼻徹為顫。【音義】顫,舒延反。

█頻 【戌集下】【頁字部】 頻 〔古文〕□【唐韻】符真切【集韻】【韻會】毗賔切,□音顰。【玉篇】急也。【廣雅】比也。【詩·大雅】國步斯頻。【傳】頻,急也。【箋】頻猶比也。國家之政,行此禍害比比然。

◆又姓。【風俗通】漢有酒泉太守頻暢。

◆又【說文】水厓。【徐鉉曰】今俗別作水濵,非是。【詩·大雅】池之竭矣,不雲自頻。【傳】頻,厓也。【箋】頻,當作濵。

◆又與顰同。【易·復卦】頻復厲無咎。【注】謂頻蹙之貌。

◆又果名。【前漢·司馬相如·上林賦】仁頻,幷閭。【注】仁頻,賔榔也。頻或作賔。考證:〔【詩·大雅】地之竭矣,不雲自頻。〕 謹照原文地改池。

█穎 【午集下】【禾字部】 穎 【唐韻】余頃切【集韻】【韻會】【正韻】庾頃切,□音潁。【玉篇】禾末也。【詩·大雅】實穎實慄。【傳】穎,垂穎也。【疏】穎是禾穗之挺,言其穗重而穎垂也。【書序】唐叔得禾,異畝同穎。【傳】穎,穗也。禾各生一莖,而合為一穗。

◆又鐶也。【禮·少儀】刀卻刃授穎。

◆又錐鋩也。【史記·平原君傳】如錐之處囊中,乃穎脫而出。

◆又警枕也。【禮·少議】穎杖琴瑟。【注】穎,警枕也。【疏】穎是穎發之義,故為警枕。【釋文】穎,京領反。

◆又【韻會】筆頭也。韓愈有毛穎傳。

◆又【正字通】士才能拔類者亦曰穎。【陸機·文賦】拔尤取穎。

◆又姓。【左傳·隱元年】穎考叔為潁谷封人。後遂以為氏。【急就篇】亦作潁。○按穎當依《說文》隷禾部,《字彙》《正字通》偽入頁部,今改正。

█顛 【戌集下】【頁字部】 顛 【正字通】俗顛字。

█須 【戌集下】【頁字部】 須 【廣韻】錫兪切【集韻】【韻會】詢趨切,□音需。【說文】面毛也。【易·賁卦】賁其須。【注】須之為物上附者也。【疏】須上附於面。【釋名】頤下曰須。須,秀也。別作□。俗作鬚。

◆又待也。【易·歸妹】歸妹以須。【詩·邶風】人涉卬否,卬須我友。

◆又與□通。【左傳·成十二年】日雲莫矣,寡君須矣。【爾雅·釋詁】□,待也。

◆又資也,用也。與需通。【爾雅·釋獸須屬】獸曰釁,人曰撟,魚曰須,鳥曰狊。【疏】此皆氣倦體罷所須若此,故題雲須屬也。


  
◆又斯須,猶須臾也。【禮·樂記】禮樂不可斯須去身。

◆又遲緩也。【左傳·成二年】子不少須,衆懼盡。【後漢·清河孝王傳】且復須留。【注】《東觀記》須留,作宿留。

◆又須女,星名。【史記·天官書·婺女注】正義曰:須女,四星。亦婺女,天少府也。須女,賤妾之稱,婦職之□者。

◆又國名。【春秋·僖二十二年】公伐邾,取須句。【公羊傳】作須朐。【前漢·地理志】東郡須昌縣,故須句國。

◆又【左傳·定四年】分唐叔以密須之鼓。【史記·周紀】文王伐密須。【注】密須氏,姞姓之國。今安定陰密縣是也。

◆又邑名。【詩·邶風】思須與漕。【傳】須、漕,衛邑。

◆又【後漢·郡國志】南陽郡順陽有須聚。

◆又菜名。【爾雅·釋草】須薞無。【疏】詩谷風,采葑采菲。傳,葑須也。先儒以須葑蓯當之。孫炎云:須,一名葑蓯。

◆又草名。【爾雅·釋草】臺,夫須。【疏】臺,一名夫須。莎草也。

◆又鳥名。【爾雅·釋鳥】鷉,須鸁。【疏】鷉,一名須鸁。

◆又兵器。【□名】須盾,本出於蜀。須,所持也。

◆又【揚子·方言】須,捷敗也。南楚凡人貧衣被醜弊謂之須捷。

◆又姓。【左傳·莊十七年】有須遂氏。【戰國策】魏大夫須賈。

◆又人名。【左傳·僖二十四年】晉侯之豎頭須,守藏者也。

◆又【左思·吳都賦】旗魚須。【注】以魚須為旗之竿也。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