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康熙字典 下 - 94 / 533
其他類 / 張玉書 / 本書目錄
  

康熙字典 下

第94頁 / 共533頁。

 大小:

 第94頁

朗讀:

◆又毛晃曰:紹興二年,禮部看詳姓氏,從水從亙,水名。從木從亙,木名。從木從亙者,皆定讀曰亙。若《晉書》亙彞,亙溫,《書·禹貢》西傾因亙是來之類是也。

█亞 【子集上】【二字部】 亞 “【唐韻】【集韻】□衣駕切,鴉去聲。【說文】丑也。象人局背之形。


  

◆又【爾雅·釋言】亞,次也。【蜀志】諸葛亮管蕭之亞。

◆又【增韻】少也。【廣韻】就也。

◆又姻亞,壻之父曰姻,兩壻相謂曰亞。【詩·小雅】瑣瑣姻亞,則無膴仕。別作婭。

◆又【集韻】【正韻】□於加切,音鴉。【前漢·東方朔傳】伊優亞者,辭未定也。

◆又【趙古則曰】物之岐者曰亞。俗作丫椏。

◆又【正韻】烏落切。【正偽】與堊同,塗飾牆也。

◆又與惡同。【史記·盧綰傳】綰孫他人封亞谷侯。【漢書】作惡谷。【語林】宋人有獲玉印,文曰周惡夫印。劉原父曰:漢條侯印,古亞惡二字通用。

◆又與滹通,滹沱。【禮·禮器】作惡池。【秦·詛楚文】作亞駝。

◆又與稏通,稻也。【韻會】□稏通作罷亞。

◆又【郝敬讀書通】壓通作亞。【杜甫·上巳宴集詩】花蕊亞枝紅。

◆又【人宅詩】花亞欲移竹。□與壓同。 【字彙】正偽云:亞本塗飾字,余皆借義,既為借義所奪,小篆遂從土作堊字,又從心作惡字以別之。亞、堊、惡本一字,《秦·詛楚文》以亞駝代滹沱,則因聲借用明矣。◎按《字彙》說是,但俗既習用借義已久,姑載本義於後,以備一字原委雲。

█考證:〔【爾雅·釋詁】亞,次也。〕 謹照原書釋詁改釋言。〔【蜀志】諸葛亮管簫之亞。〕 謹照原文管簫改管蕭。”

█亞 【子集上】【二字部】 亞 【唐韻】【集韻】□衣駕切,鴉去聲。【說文】丑也。象人局背之形。

◆又【爾雅·釋言】亞,次也。【蜀志】諸葛亮管蕭之亞。

◆又【增韻】少也。【廣韻】就也。

◆又姻亞,壻之父曰姻,兩壻相謂曰亞。【詩·小雅】瑣瑣姻亞,則無膴仕。別作婭。

◆又【集韻】【正韻】□於加切,音鴉。【前漢·東方朔傳】伊優亞者,辭未定也。

◆又【趙古則曰】物之岐者曰亞。俗作丫椏。

◆又【正韻】烏落切。【正偽】與堊同,塗飾牆也。

◆又與惡同。【史記·盧綰傳】綰孫他人封亞谷侯。【漢書】作惡谷。【語林】宋人有獲玉印,文曰周惡夫印。劉原父曰:漢條侯印,古亞惡二字通用。

◆又與滹通,滹沱。【禮·禮器】作惡池。【秦·詛楚文】作亞駝。

◆又與稏通,稻也。【韻會】□稏通作罷亞。

◆又【郝敬讀書通】壓通作亞。【杜甫·上巳宴集詩】花蕊亞枝紅。

◆又【人宅詩】花亞欲移竹。□與壓同。 【字彙】正偽云:亞本塗飾字,余皆借義,既為借義所奪,小篆遂從土作堊字,又從心作惡字以別之。亞、堊、惡本一字,《秦·詛楚文》以亞駝代滹沱,則因聲借用明矣。◎按《字彙》說是,但俗既習用借義已久,姑載本義於後,以備一字原委雲。考證:〔【爾雅·釋詁】亞,次也。〕 謹照原書釋詁改釋言。〔【蜀志】諸葛亮管簫之亞。〕 謹照原文管簫改管蕭。

█五 【子集上】【二字部】 五 〔古文〕□□【唐韻】【韻會】疑古切【集韻】【正韻】阮古切,□音午。【增韻】中數也。【易·繫辭】天數五,地數五。【書·武成】列爵惟五。【詩·鄘風】良馬五之。

◆又格五。【後漢·梁冀傳】能輓滿,彈棊,格五,六博,蹴鞠,意錢之戲。【注】行棊相塞謂之簺,簺有四采,簺白乗五是也。至五即格不得行。

◆又【辛氏三秦記】城南韋杜,去天尺五。

◆又十五夜曰三五。【謝靈運詩】期在三五夕。【崔曙詩】秒冬正三五,日月遙相望。

◆又姓。漢五京。

◆又第五,五鹿,皆複姓。崔曙《早發交崖山還太室作》:仲冬正三五,日月遙相望。


  
█井 【子集上】【二字部】 井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子郢切,精上聲。穴地出水曰井。【釋名】井,清也。【廣雅】深也。易有井卦。【世本】伯益作井。【汲冡周書】黃帝作井。【孟子】掘井九仞,而不及泉。

◆又【廣韻】田九百畝曰井,象九區之形。【孟子】方裡而井,井九百畝。

◆又市井。【玉篇】穿地取水,伯益造之,因井為市也。【師古曰】市,交易之處,井,共汲之所,因井成市,故名。

◆又南方宿名。【史記·天官書】南宮朱鳥東井為水事。【注】東井八星,主水衡也。

◆又井井,經畫端整貌。【荀子·儒效篇】井井兮其有條理也。

◆又往來連屬貌。【易·井卦】往來井井。

◆又姓。漢有井丹。

◆又藻井。【風俗通】堂殿上作藻井,以象東井,藻以厭火。

◆又綺井。【左思·魏都賦】綺井列疏以懸蒂。【注】屋板為井形,飾以丹青,如綺也。

◆又古文井與□通用。【左傳】有井伯,即郉伯。 【說文】本作丼。

█亟 【子集上】【二字部】 亟 【唐韻】紀力切【集韻】【韻會】訖力切,□音棘。敏也,疾也。【說文】從人從口從又從二。二,天地也。【徐鍇曰】承天之時,因地之利,口謀之,手執之,時不可失,疾之意也。【詩·大雅】經始勿亟。【左傳·襄二十四年】公孫之亟也。【注】急也。言鄭公孫宛射犬性急。

◆又【廣韻】【集韻】□去吏切,音唭。頻數也。【孟子】亟問亟餽鼎肉。【又】仲尼亟稱於水。

◆又詐欺也。【揚子·方言】東齊海岱之間曰亟。

◆又與棘通。【詩·大雅】匪棘其欲。

◆又與革通。【禮·檀弓】夫人之病革矣。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