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挲殘碣字,慷慨獨思古。元魏昔末造,貴賤憂俘虜。靈礻右乞偶像,金錢糜山‧烏。謀國術不臧,痴愚計何補?我疑西方教,真諦非斯取。
涓涓生昔哀,悠悠觸今憮。披襟向晚歸,涼風射輕縷。」《百泉》詩云:“南人說江南,春水如煙碧。北士翔百泉,
江南無此敵。我來費平章,從容與捃摭。方塘不百畝,萬竅宣地脈。一監直窺底,
奄有眾象積。樓台四森列,樹影倒成壁。無風生漪瀾,不雨疑淅瀝。一寸二寸魚,
游唼萬隊驀。翠荇浴微波,掀舞虯髯磔。日落四山暮,澹澹沒飛翮。稍聞石溜清,
俯視星點白。少焉月東上,殊光射的礫。珠‧十萬斛,殺文幾千尺。炫晃驚鶻棲,
空明蕩蟾魄。湧金與賁‧玉,
泉上兩亭名。擬似容未檄。平生幽賞意,探勝恣游屐。
匡廬及羅浮,以泉名藉藉。豈期殊異境,到此若創穫。美物在天地,信匪繩一格。超然悟真諦,聽爾勞揀擇。
流連炎暑消,信宿心顏憚。作詩補唐賢,
唐人前無百泉詩。待證後遊客。”《夏峰祠》云:「公和清嘯後,復有夏峰尊。
峨峨蘇門山,天使屬兩孫。松高修竹寒,白雲棲入軒。”《清化觀竹塢》句云:「綠陰覆屋家家篇,碧澗分泉處處通。」《登太室絶頂》云:“千盤翠磴臨無地,一綫黃流遠際天。」
五、樊山有《蘇門集》一卷,實遊記日記也。詩數十首並載其中,刻成先印紅樣本示余,請題詩。余謂劍南、石湖遊覽詩,不入《入蜀記》、《驂鸞錄》、《吳船錄》,金王寂《遼東行部記》,元長春真人《西遊記》,乃與詩並載,因書三絶句于卷端云:「《入蜀》《黲鸞》攬勝來,羌無詩句漫疑猜。《遼東行部西遊記》,此例金元北派開。」「明月清風四萬錢,倘移鄂杜價無邊。沃洲且買人知處,何必巢由始是賢?
君有買地卜居議。」「遺山曾上湧金亭,鸞鳳餘音彷彿聽。突兀太行元氣句,定應蔓草付飄零。
記中有《讀碑》、《榍碑》諸詩,而不及遺山詩刻。」集中詩如《至百泉》云:「道人勸我洗征衫,雲影天光上下涵。還我滿身煙水氣,卜居何必定江南?」「雲窗露閣俯清漪,水月光中洗眼時。題作弄珠樓第二,最高寒處坐填詞。
余家有弄珠樓。」《孫登嘯台》
云:「先生嘯旨隱而深,把臂安能入竹林?不預浮江龍馬事,似聞隔嶺鳳鸞音。並無巢父瓢兼樹,冷笑嵇生鍛與琴。新世界中無石隱,高台吾欲易黃金。」《湧金亭》云:「千石魚陂上有亭,眉山大字鑿寒瓊。
明明玉水三危露,突突珍珠萬顆星。輞水煙波應借色
金屑泉,杭州門榜欲爭名
湧金門。卅年何限紅塵夢?直到滄浪水上醒。」《晚至閘上望太行積雪》云:「金屑泉邊過夕陽,亂峰如戟拱天閶。
時人不識鳶肩客,獨倚橋欄看太行。」「昨夜瑤天下玉龍,琪花密綴滿山松。何須遠說祁連塞?橫跨中原有雪峰。」《池上絶句》云:「耕煙秋樹麓台山,都在清暉閣下看。
閒倚石欄掩書坐,滿腔畫意水精寒。」「冬筍穿籬犢角斜,草深泉暖足魚‧‧。林亭盡得江南意,只少秦淮賣酒家。」「山如碧玉水如銀,也要亭台點綴新。
待得裝成金粉樣,可無瀟灑六朝人。」句云:「光搖雲水瞳人活,氣得清空肺葉蘇。《曉起開南窗看水》。」諸作以視病山詩,王蒼秀而樊瀟灑,譬諸泉上兩亭,王賁‧玉而樊湧金矣。
六、實甫與伯嚴諸人遊廬山詩舊有合刻本,實甫又別錄其最得意者若干首,名《廬山詩錄》,請廣雅相國評定。《青玉峽龍潭》云:“蒼崖天所圍,徑轉吐雄瀑。靈山孕真源,金膏出其腹。奔雲從空來,數里勢屢曲。
意嫌鴻蒙隘,未肯受迫束。化工惜元氣,萬古與之蓄。跌為孤潭幽,神物有起伏。紆徐向平川,余響戛寒玉。
誰雲一泓窘?百寶可沐浴。倒穿大瀛底,日月出亦綠。地深雲霞多,自暮抵朝旭。如聞清猿啼,下飲澗水淥。
茲區實琴德,冥接軒與頊。遂令遺世士,
無言轉溫肅。鎸痕洗春苔,萬石盡可讀。我游豈雲屢?終老難饜足。若有《離騷》
人,攀蘿照奇服。”廣雅評「化工」至「沐浴」數語云:「真實體物,力量甚大。」
《棲賢澗石》歌云:「棲賢澗谷有奇石,倒臥青冥神所擘。鰲背驚翻海水飛,龍髯陡接天雲立。奔霆日夜搖撼之,萬古空山皆霹靂。跌勢紛如矢墜空,涓流巧作珠穿隙。
其旁清穩百盤陀,倚澗臨流可敷席。水石相遭豈不平?自從天籟發噌咳。道人兩耳痴聾久,問是水鳴還石鳴。試撫孤琴動山響,方知水石兩無聲。」廣雅評云:「沈著而又超妙。」《噴雪亭瀑》云:“驚雷破山龍衙衙,數里已聞飛瀑嘩。隔山兩重可望見,猶被青嶂微相遮。連岡疊嶺起又伏,其徑屈曲常山蛇。
先聞絶境早神往,一旦得路如奔廄。適逢峻壁梯磴險,以手代足相鈎爬。滿山石鏡亦可悅,日光照耀瑩丹霞。三步回看五步坐,遠銜鄱嶺明金沙。
力窮足繭瀑始出,
兩谷跌斷中貽砑。觀龍垂胡各叫絶,乃嘆述者言非誇。泣珠恍探泉客窟,織銷疑入鮫人家。細如煙紈襲霧毅,危若冰柱轉雪車。
何年共工陷鰲柱,海水傾向東南斜?九洲天驚雨腳逗,袖手頗復哀神媧。青霄倒垂星宿海,客欲往泛愁無槎。力穿深潭九地破,對足或抵歐羅巴。橫飛水氣百步外,色有騰綠兼頻赧。
淒寒頓成滿肌粟,奇幻疑是雙眼花。石樑界空何代造?我意未較天台差。其旁獨樹張大蓋,
太古冰霰融根芽。得非神棲茁五葉,否則奇卉開三椏。小僮相從頗解事,支爐煮瀑烹新茶。瀑似天龍下聽講,我如佛坐圍袈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