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明史演義 - 146 / 255
古典小說類 / 蔡東藩 / 本書目錄
  

明史演義

第146頁 / 共255頁。

 大小:

 第146頁

朗讀:

偏被張璁聞知,暗囑言官劾奏,竟坐一清受臓奪職。一清還家,得知此信,不禁忿恨道:「我已衰年,乃為孺子所賣,真正令人氣死。」果然不到數月,背上生一大疽,流血而亡。又閲數年,始復故官,尋又追諡文襄,但身已早歿,何從再知,也不過留一話兒罷了。

一清也自取其咎。


  

璁既復用,萼亦召還,兩人仍然入閣,參預機務。適世宗有意變法,擬分祭天地日月,建立四郊,商諸張璁,璁不敢決。給事中夏言援引周禮,奏請分祭,大合世宗意旨,璁亦順水推舟,力贊言議。有幾個主張合祭的,盡被駁斥。

霍韜反抗最烈,竟致逮系。韜本與璁、萼毗連,此時何不黨附?遂命建圜丘方丘于南北郊,以二至日分祭,建朝日夕月壇于東西郊,以春分秋分日分祭。郊祀已定,復更定孔廟祀典,定孔子謚號為至聖先師,不復稱王,祀宇稱廟不稱殿,用木主不用塑像。以叔梁紇為孔子父,顏路、曾皙、孔鯉,為顏、曾、子思父,別就大成殿後,增築一堂,祀叔梁紇,配以顏路、曾皙、孔鯉。

是從獻皇帝廟附會出來。所有祀儀,比郊天減輕一級,以漢後蒼、隋王通、宋歐陽修、胡瑗、蔡元定從祀。禦製正孔子祀典說,宣付史館,又行禘祭,定配享,作九廟,改太宗廟號為成祖,尊獻皇帝廟號為睿宗,升安陸州為承天府,種種制度,無非粉飾鋪張,與國家治亂,毫無干涉呢。

桂萼再入閣後,在位年餘,沒甚議論,嗣因病乞歸,未幾即死。惟張璁規定各制,極蒙寵眷。璁因犯帝嫌名,奏請改易,世宗手書孚敬二字,作為璁名。世宗名厚熜,與張璁之璁,偏旁不同,璁乃自請改名,無非貢諛而已。

廷臣因他得寵,相率附和,不敢生異。只夏言方結主知,與孚敬分張一幟,一切製作,多由夏言解決,世宗很是信從,孚敬反為減色,因此屢欲傾言,暗加讒間。誰料世宗反袒護夏言,斥責孚敬,孚敬無法,致仕而去。世宗命侍郎翟鑾,尚書李時,先後入閣,升任夏言為禮部尚書。

翟、李兩人,遇著大政,必與言商。言雖未預聞閣務,權力且出閣臣上,李時、翟鑾,不過備位充數罷了。

世宗因在位十年,尚無皇嗣,復擬設醮宮中,令夏言充醮壇監禮使,侍郎湛若水、顧鼎臣充迎嗣導引官,文武大臣,逐日排班進香。世宗亦親詣壇前,虔誠行禮。主壇的大法師,便是前文所敘的邵元節。元節系貴溪人氏,幼得異人範文泰傳授龍圖龜范的真詮,自言能呼風喚雨,驅鬼通仙。

世宗聞他大名,徵召入京,叩問仙術,元節只答一個靜字訣,靜字以外,便是無為二字。世宗甚為稱賞,敕封真人。未幾命他禱雪,果然彤雲密佈,瑞雪紛飛。想是湊巧。

看官!你想世宗到了此時,尚有不竭誠敬信麼?當下加號致一真人,飭領金籙醮事,給玉金銀象印各一枚,秩視二品,並封元節師元泰為真人,敕在都城建真人府,糜費巨萬,兩年始成,由夏言作記勒碑,贈田三十頃,供府中食用,遣緹騎四十人,充府中掃除的役使,真個是敬禮交加,尊榮備至。到了祈嗣設醮,當然由邵真人登壇,主持壇事,朝誦經,夕持咒,差不多有一兩年。偏偏後宮數十,無一宜男。監察御史喻希禮,乞赦免議禮得罪諸臣,世宗大怒道:「希禮謂朕罪諸臣,致遲子嗣麼?”立命將希禮謫戍。

編修楊名,劾奏邵元節言近無稽,設醮內府,尤失政體,又遭世宗怒斥,下獄戍邊。元節以祈嗣無效,暫乞還山。且上言皇上心誠,不出一二年,定得聖嗣。世宗大喜,使中官至貴溪山中,督造仙源宮,俾資休養。

宮既成,元節入朝辭行,世宗設筵餞別,淒然問道:「真人此去,何時再得相見?」元節用指輪算,欣然答道:「陛下多福多壽,兼且多男,草莽下臣,來謁聖躬?當不止一二次呢。」後來看似有驗,吾總謂其偶中耳。世宗道:「吾年已三十,尚無子嗣,他日如邀神祐,誕育一二,便已知足,何敢多求呢?」元節道:“陛下寬心,試看麟趾螽斯,定多毓慶,那時方知所言不謬了。」

言畢,舉拂即行,飄然而去。

說也奇怪,元節出京數十日,後宮的閻貴妃,居然有娠。倏忽間又是數月,世宗因貴妃得產,還需祈禱,乃遣錦衣千戶孫經,賫敕往召。元節奉命登程,舟至潞河,又有中使來迎,相偕入京。世宗在便殿召見,慰勞有加,即賜彩蟒衣一襲,並闡教輔國王印。


  
次日再命設壇,世宗格外虔誠,沐浴齋戒,才詣壇前禱祀,但見香煙凝結,佳靄氤氳,大家說是慶雲環繞,非常瑞征。世宗亦信為天賜。過了三日,閻妃分娩,果得石麟,群臣排班入賀。世宗道:「這都是致一真人的大功呢。」慢着。遂加授元節為禮部尚書,給一品服俸,賜白金文綺寶冠,法服貂裘,並給元節徒邵啟為等祿秩有差。元節果有道術,豈肯拜受虛榮?文成五利之徒,何足道乎?大修金籙醮于立極殿,凡七日夜,作為酬神的典禮。小子有詩嘆道:

得嗣寧從祈禱來,胡為迷信竟難回?

盧生以後文成繼,秦漢遺聞劇可哀。

皇嗣已生,後事果屬如何,且看下回申敘。

第五十九回  繞法壇迓來仙鶴 毀行宮力救真龍

卻說世宗既得皇嗣,取名載基,益信方士有靈,非常寵信。自是道教盛行,佛教衰滅,菩薩低眉,不能不讓太上老君,獨出風頭。涉筆成趣。巧值大興隆寺被災,御史諸演,揣摩上意,奏請順天心,絶異端。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