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周朝秘史 - 140 / 192
古典小說類 / 余邵魚 / 本書目錄
  

周朝秘史

第140頁 / 共192頁。

 大小:

 第140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聞孔悝諫出公勿納其父,乃責悝曰:「蒯聵父也,輒子也,汝為人臣,合正天輪,焉可教人拒父?”悝曰:「吾食君之祿,但知為國,焉知其他?」孔姬令僕人惲良夫從城隙私出迎見蒯聵。良夫前召公子入城商議。蒯聵曰:「承吾妹為謀,無德可報,但四門不通,焉能入城?」良夫曰:「公子倘得歸國,賜良夫數鐘之祿,則有一計。」聵曰:“能謀我入城,得位即賜爾服冕乘軒,大夫之職。

又賜免死鐵券,令爾子孫世享富貴。」


  

良夫大悅,即獻計曰:「目今孔悝守拒甚堅,但可密圖,不可揚人,公子可蒙衣而臥于車中,選晉之壯兵二人,扮為引車之仆,我向前入城,倘守城者問,但詐言迎親眷而入,如此則事可圖!」

蒯聵大喜,遂選壯士石乞、孟厭二人從之,即時裝扮上車。

趙鞅囑曰:「公子珍重,勿露根芽,公子入城即便開門,與鞅接應,事無不克!”蒯聵與良夫入城,兩門守吏羅禦拒之。良夫曰:「汝不識吾孔大夫之家人也?」禦曰:「後車何人?」 良夫曰:「大夫之親眷也!」禦曰:「主上防寇甚嚴!」良夫叱曰:“守城防寇乃吾大夫奏準之事!豈有自謀而自陷者耶?」

羅禦笑曰:「子言是也!」遂開城放車而入。良夫恐孔悝聽知,至黃昏與聵密入見孔姬,二人吞聲而哭,各敘往情。聵曰:「承妹所謀,必須代成大事,不敢負德!」孔姬曰:「汝且藏於吾室,待其退朝而歸,汝必以威挾之,方成大事!」遂令壯士石乞、孟厭執利器以待。

少頃,孔悝朝回,孔姬問曰:「父母之族孰為至親?」悝曰:「父則伯叔,母則舅氏。」孔姬曰:「汝既識為母之至親,何故不納蒯聵?」孔悝復辭前日之事。孔姬曰:「今日不容不為舅氏也!」即令蒯出,孔悝一見,慌忙下拜。石乞、孟厭仗劍立於左右。

聵曰:「孔悝今日尚執迷乎?」悝曰:「願從舅氏之命!舅氏疑悝,請定盟誓!」孔姬因孔悝盡心為輒,不可與盟,但囚于蟠台,待事已定,然後放之。聵即拘囚孔悝于蟠台,令石乞、孟厭、良夫率甲士。

次早,鼓雜訊言:「蒯聵入朝。」滿朝文武無措,輒慌忙從東城門而走,群臣自相奔踐。子路時為孔悝之臣,聞孔悝被囚,即躁戈殺人,高柴走出,遇子路曰:「門已閉矣!爾尚何往?」子路曰:「食其祿而避其難非仲由之所為!」遂殺奔蒯聵之後,石乞、孟厭上馬來敵。子路奮力以戰二將,石乞力乏敗走,子路追之,石乞躲過,挺槍一刺,則打斷子路之纓,孟厭又刺一槍,子路將死,乃曰:「君子死不免衣冠。」乃棄戈于地,結嬰而死。史臣有詩曰:孝行著聞出孔庭,涵濡洙泗聖恩深,休誇食祿無忘難,至死儒冠不絶纓。

石乞斬子路之首,懸于朝外,令群臣有不從者,依律治罪。

群臣奉蒯聵即位,是為昭公。當時,南子已死,出公外奔,聵亦不究前故,但令放孔悝復職,封惲良夫為下大夫,賜以鐵券三道,厚報孔姬,重待趙鞅,以良民五百家謝之。

卻說高柴逃難出城東,門卒拒之,高柴決意欲出。守卒曰:「大夫必欲急出,有一條僻路,可通城外,汝從此而出!」

高柴辭曰:「吾聞君子行不由徑,吾必不往。」守卒曰:「此有空隙之竇,暫且容身。」柴又辭曰:「吾聞君子正而不竇,吾必不隱。」正躊躇間,守卒開門,高柴遂出。

守卒曰:「大夫認得吾否?吾乃昔犯罪之徒,告理於大夫座下,大夫曾刖吾左足之人也!」高柴慘然曰:「吾既刖爾之足,正是報仇之日,胡叫我從徑而走,從竇而隱。」守卒曰:「大夫刖吾之足者,執公法也!焉敢咎而報怨乎?大夫速行矣!」高柴嗟嘆,直奔東魯,來見孔子。

當時,孔子告老不仕,著書於家。時有叔孫氏之仆名商-者,採樵于城西,見一大獸,身似麇,尾似牛也,商-以為怪物,傷折其足,棄于西郊,百姓觀者如市。孔子聞之亦往觀之,既曰:「此麟也!胡為乎來哉?」悲泣不勝,于貢從旁請曰:「夫子何傷麟也?」孔子曰:「麟乃王者之瑞獸也!必須明王在位,教化風行,然後麒麟始出,今值周室既衰,明王不作,天下諸侯篡弒暴亂,而麟反出,為人折足傷身,何出不逢時,而致自斃,此吾所以泣之也!」遂令弟子掩而埋之。後世史臣有詩云:唐虞世遠鳳麟疏,何事行行又出都,總是《春秋》褒貶筆,特因拭面泣麟扶。

孔子歸家,感獲麟之事,嘆當時之亂,遂取魯國史記,自隱公元年為始,作《春秋》一卷,定褒貶以戒後世臣子。


  

忽一日,有人自衛而歸者,報衛君蒯聵作亂,孔子謂眾弟子曰:「衛國有亂,柴也必逃而歸來,由也傷其死矣!」弟子問其故,孔子曰:「高柴知義,必不死非難:仲由昧義,必為孔悝死也!」道猶未了,高柴果然奔歸,師弟相見,且悲且喜。

孔子一日拽杖游于門外,因感而歌曰:「泰山其頽乎!良木其朽乎!哲人其萎乎!」歌罷,趨入中庭,正席危坐。子貢進曰:「泰山其頽,吾將安仰?良木朽,哲人萎,吾將安往也?夫子殆將病歟!」孔子曰:「賜也!明王不作,孰能宗予,吾將死!」遂病,七日而卒。時年七十三歲。時周敬王四十二年夏四月己丑也。

宋高宗禦製贊曰:大哉宣聖,斯文在茲,帝王之式,古今之師。

志則春秋,道由忠恕,賢于堯舜,日月其譽。

維時載雍,戢此武功,肅昭盛儀,海宇章崇。

弟子散在列國者,咸哭奔其喪,葬于城北泗上,弟子皆服心喪三年而去。獨子貢廬于墓側,又守三年之墓而後去。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