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周朝秘史 - 138 / 192
古典小說類 / 余邵魚 / 本書目錄
  

周朝秘史

第138頁 / 共192頁。

 大小:

 第138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忽台下一人大聲曰:「伯-貴為太宰,位居百僚之上,乃進餡諛之言,王如不察,社稷將危矣!」眾視之乃左大夫展如也。王問其故?展如曰:「王所夢者,皆不祥之兆,而伯-乃反凶為吉,王如不信,城東有一賢士名公孫聖者,能測陽占夢,大王必召此人,方可斷吉凶。」吳王即令王孫雄召公孫聖,雄投聖宅,聖延入相見,問曰:「大夫因何而至?」雄即以請占告之。聖問:「所夢何事?」雄悉舉所夢之事以對。

聖忙走入後堂大哭而見其妻曰:「吾命當盡矣!」妻曰:「吳王來詔,正利見大人之時也!何為反出此言?」聖曰:「吾平生好直,今吳王所夢乃破家亡國之兆,我若直言,必然見殺!」妻曰:「妾聞太宰伯-,尚瞞讒言貪生,子何不反凶為吉,以邀富貴?」公孫聖大怒曰:「吾性好忠直,寧就死而不肯瞞心,遂拂袖而出,與王孫雄同入朝見吳王。吳王舉前夢令聖占之。聖頓首曰:」臣該萬死,乞大王容臣所奏,章明宮乃大王所治之所,而夢身出此宮,見身降而位虛也。姑蘇台乃大王遊玩之所,而夢水入此台,是樂極而悲生也。


  

後宮鐘鼓震,主社稷崩也。祖廟草木青,主宗廟荒也。四者,皆大不祥之兆!大王罷伐齊之兵,振紀綱之治,則國家幸甚!「王俯思不對。伯-奏曰:」公孫聖以妖巫之術,妄誹聖夢,理合處斬示眾!「 公孫聖即叱之曰:「太宰居首貴,不思盡忠,惟思誤國,他日吳國滅亡,大宰能獨保無禍乎?」吳王大怒,曰:「匹夫廷辱大臣,有司押出梟之!」武士即將公孫聖推出朝門,聖仰天嘆曰:“吳王偏暗,聽信讒臣,吳國社稷不出三年矣!」

時子胥稱疾不朝,聞街市吵閙,斬公孫聖,止住武士,慌忙入朝面見吳王,問其坐聖何罪?吳王以其妄誹聖夢,辱大臣之事告之。子胥曰:「伯-前受勾踐之賂,盡心保其歸國,今又納其寶器,故惑大王伐齊,賣國肥家,王何不察,反斬無辜小民?」伯-奏曰:「伍員怨罔朝廷,欲與齊國相通作亂,故阻大王不伐齊,王如不信,伍員前日曾寄子于齊大夫鮑惟明之家,此固謀反之明驗,臣焉敢賣國肥家乎?」吳王大怒,遂令武士將伍員押出,與公孫聖並斬。群臣皆奏曰:「伍員與齊通,其跡未彰,且為前朝老臣,功勞最大,不可加刑!」吳王然之半晌,令勿斬子胥,只斬公孫聖,但廢子胥官職。

子胥脫還衣冠,即日推病不出,群臣出朝,伯-密奏吳王曰:「伍員交結于齊,今王若不速斬,及齊兵一至,國中先亂,社稷難保!」吳王曰:「群臣皆諫不可加誅,此事奈何?」-曰:“王如不肯以刑殺員,則當賜劍,使其自刎,以絶後患。

不然緩數日,員奔入齊,則齊難敵矣!「吳王然之。即取屬縷之劍,令使臣賫送子胥,使者至其宅,以劍付予胥曰:」吳王今賜相國屬縷劍一口,他無所賜。「子胥接劍嘆曰:」吾知之矣!吳王信堅佞而斬忠臣,吾非敢辭,但恨我死之後,吳國其亡乎!「謂家人曰:」我死,汝可抉吾之目,懸于東門,以觀越兵入吳也!「又謂家人曰:」吾死之後汝可植-樹于吾墓上,-樹成材,越兵即至矣!“言罷。自刎而死。

家人悲啼不勝,亦自傷死。

使者取員之首級回報。吳王問使者曰:「伍員臨死曾怨寡人乎?」使者曰:「否!但令家人抉目懸于東門,以觀越兵滅吳!」吳王大怒,令取鴟夷皮作一囊,將伍員首級投于江中。

國人哀其忠直,救其屍葬子胥山,為之立廟,春秋設祭。胡曾先生有詩云:子胥今日委東流,吳國明朝亦古丘,堪笑夫差諸將相,更無人解守蘇州。

東屏先生《詠史詩》云:敗越夫椒績用收,越人謀我事堪憂。

子胥墓損成材日,慎冒何人死抱羞。

宋乖崖張詠先生題廟詩云:生能酬楚怨,死可報吳恩。

直氣海濤在,片心江月存。

隋王通先生《大江東詞》云:吳山萬疊,望錢塘注目,寒波清徹。追想當初,傾猛楚此地,曾施英烈。破楚奇才,興吳妙算,分鄭重圖越。誰知吳王偏暗,難顯豪傑,愚迷誰比浮搓。

蠢濁怪跡,瀅志同辛蹶。顧把賢沉綠波,肌肉盡遭魚鱉。負錐言,終朝暮視,使盡英明烈。

空流痛淚,淚珠彈盡清血。

明玉山吳學先生有《錢塘潮詞》云:錢塘發泄不平氣,萬雷怒奔聲動地,雪山白日依依,雨亂灑,千秋子胥淚。江花自開落,江月閒升墜,悠悠千古恨,天終恨未消。

潛淵讀史至此有《古風》一篇云:將軍本是衣冠族,聲名自幼馳英武。

寶劍橫揮敵萬人,雄才磊落超千古。

一旦平王殺父兄,襄流誓濟吞荊楚。

荊楚孤窮出奔時,茫茫四海欲何之。

越陳適宋覊糜晉,千里神駒困捷蹄。

征袍夜染泥途水,震耳晨驚戰馬嘶。

輕舟匹馬從東渡,吳漸高兮楚漸低。

嘉謨妙算為吳籌,苦志勞心為復仇。

一朝飲馬襄江水,楚國君臣俱失謀。

旌魔掃盡江南霧,五戰長軀拔郢都。


  
鞭屍抉破平王目,席捲冤仇復轉吳。

英雄再舉匡吳策,非伐強齊東伐越。

霸業未成西子至,姑蘇台下生民血。

忠臣忍見色傾城,讜官劌切披肝膈。

讒諂未除國未安,身軀先裹鴟夷革。

君不見,胥山月,東方升出西山沒。

溶溶深夜滿吳江,照見忠臣寒骨白。

又不見,吳江湖,朝朝洶湧激波濤。

波濤怒激如山大,猶似忠臣恨未消。

潛淵居士先生有《胥山銘》云:子胥鞭平,為人為父。十死一生,矯矯伍員。

執弓挾矢,仗其寶劍。以謁吳子,稽首楚罪。

皆中紂理,蒸服子妻。殲-直士,赫赫王閭。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