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周朝秘史 - 134 / 192
古典小說類 / 余邵魚 / 本書目錄
  

周朝秘史

第134頁 / 共192頁。

 大小:

 第134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吳王覽罷,喜不自勝,令勾踐安於客館。次日,送勾踐歸國,勾踐拜謝出朝。子管人諫曰:「勾踐內懷豺虎之心,外飾溫恭之體,今王忘殺父之仇,縱迷天之罪,無異置毛于炎炭之上,投卵于岩谷之中,欲其無患,安可得乎?」吳王怒曰:「勾踐雖居困厄,君臣盡道,夫婦相敬,不逾禮也;身為奴而妻為婢,各執賤役無怨言,是守職也;獻帑藏寶物于吳無慍色,是不爭也;寡人有疾親嘗泄便,是仁人也。有此四行,而必欲殺之,何不仁之甚耶?有詔在前,再諫者斬!幸無多言。」員曰:「越王四行,實為四餌」故飾外貌以感聖聰,大王不察而實信之,故臣不避死而諫也!「吳王曰:」孤意決矣!無容再陳。“子胥知其不可諫,遂退而出,稱疾不朝。

次日,吳王赦勾踐君臣返國,親率文武餞于江口。吳王謂勾踐曰:「吳與越乃兄弟之國,前者因失相愛,囚王三年,今日返國,幸毋蓄怨!」勾踐拜曰:「臣乃萬死之俘,蒙王不誅賜返,焉敢蓄怨?」胡曾先生《詠史詩》云:越王兵巳在山棲,豈望殊生出會稽,何事夫差無遠慮,更開羅網放鯨鯢。


  

吳王送勾踐登舟,相辭而別。越王歸至浙水之上,見山川如故,花柳如新,與夫人嘆曰:「孤已絶望宮闕,豈期今日得返國而奉祀乎?」言罷,相向而哭。文種知越王將至,率群臣與百姓,鼓舞來迎。越王歸城,先謁宗廟,次拜陵寢,郊天祀地,安撫百姓。

然後複位,君臣稱賀,越王曰:「孤不德,以至如此,苟非相國及諸大夫之功,安能複位?」蠡曰:「此皆大王之福,非臣等之功也!但願自今後,戰竟自持,以圖報怨,不忘石室之苦可也!」越王大悅。於是修葺城池宮殿,以文種治民,以范蠡治軍旅,禮賢下士,敬老慈民,安堵如故。勾踐日懸熊膽于座側,每出入朝,必以舌嘗其苦,又令近臣出入呼曰:「勾踐爾忘會稽之恥耶?」勾踐即應曰:「諾!不敢忘也!」於是,勞心苦思,夢寐在會稽之間,努力以圖報怨。

時至炎暑,越王遣使入吳拜謝及貢細黃葛布,吳王欣然受之。自是,吳王全不以越為掛意,日信伯-之言,不納伍員之言。問君臣曰:「孤承刀兵初急,欲建台榭,以備遊觀,卿等以何地可建?」伯-遂將吳都山川景緻,畫作一圖,以獻於吳王。欲知伯-獻圖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八十三回

 吳王西子游八景 楚王禮聘孔仲尼

第八十三回

吳王西子游八景楚王禮聘孔仲尼

伯-獻上圖畫曰:「吳都勝景,無如姑蘇,王若重建姑蘇台,令其高可望百里,寬可容六千人,何所不樂?”吳王然之,遂使入遍告列國,以求材木。早有人報于越王。范蠡奏曰:「此天將啟滅吳興越之端,大王此機不可失也!」越王曰:「何謂也?」蠡曰:「夫差內不勤政,外不憂敵,耽于聲色,使吾國歲積軍糧,日繕兵甲,待其荒瀅已極,一舉而滅吳,易在反掌矣!」王曰:「然!」范蠡又曰:“臣聞將有奪人之心者,必先投人之好,夫差築台必得美材,王如采良木以奉吳,吳王必傾心悅我而不疑。」

越王大喜,遂使木工人山采高大之木二百餘株,又選美女五十人。內有一美人名西施者,乃西海濱漁家之女,年方十四,嬌媚無比,管弦音律無不賅備,越王見之,喜不自勝。即令木工將材木雕琢妝飾,修表令文種帶人東吳奉獻。文種領貢物浮江而至,來見吳王,曰:「寡君自蒙宥赦復國,每懷圖報,恨邦徽土薄,無足稱獻。

今聞大王重建姑蘇,敬采良材二百餘株,美女五十人,聊充備用,乞賜嘉納萬幸!」吳王鑒表,受其貢物,厚饋遣歸。


  

吳王自得良材美女,更無疑于越,遂令王孫雄引三千工匠,重建姑蘇之台。子胥退具諫表,次日呈上吳王。表曰:臣聞奢者禍之基,瀅者殃之本,昔者桀築夏台而國隨亡,紂王建鹿台而身亦喪,此崇台喪國之明驗也。況三代之季,皆由美色而傾,故夏因妹喜而亡,商以妲已而喪,周因褒姒遂至東遷,此又因色亡國之明鑒也。

今王不度明德,外縱強越,內興土木,殫費財力,資益寇仇,大為不可。且越人進貢財物,王自以為傾心慕德,臣切以為助桀為亂。伏願大王罷台榭,遠讒佞,黜美人,理國政,則社稷生民無疆之福,否則,臣隕首階墀,甘心就戮,上既無愧於先王,下不見辱于強越,臣之肝膽披露,乞惟聖德,照臣愚悃,萬死無恨。

吳王覽罷子胥之表,情實違忤。吳王本欲加誅,因是先朝功臣,將納其諫,又慮台榭不就,但寒容受其諫表。子胥頓首而出。吳王召伯-商議,忽報:「列國聞吳與越和,遣使入賀!”伯-曰:“乘此機會,遣員往列國報聘,則此台可成!」

吳王大悅。次日,即以金帛,詔子胥往列國報聘。子胥心知是伯-之計,然君命不可違,謂太常被離曰:「主上惑伯-之說,重建台榭,吾出使列國,不能進諫,子可盡職進諫,勿陷君于不義!」被離受命,相辭而別。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