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吳三桂演義 - 70 / 116
古典小說類 / 不題撰人 / 本書目錄
  

吳三桂演義

第70頁 / 共116頁。

 大小:

 第70頁

朗讀:

高大節至此時方知為韓大任所賣,乃嘆道:「今後國家大事,將斷送此輩之手矣。」乃請韓大任入帳,謂之道:「胡駙馬有令,以軍權付于將軍。吾與將軍本無意見,方期同心協力,共成大功。今某以得勝獲咎,誠非所料。

吾之遲遲未進者,殆欲夏丞相既進南昌,後勁既堅,方好長驅大進耳。九江為數省咽喉,乃四戰之地,戰守皆非易事,將軍勉之可也。」韓大任時有慚色,一言不發。高大節交代既訖,即隨帶親兵再回長沙。


  

韓大任自代高大節領了全軍之後,即提兵直入九江,欲長驅大進,更不待夏國相兵到,以為後援。夏國相退到醴陵,甫接得高大節軍報,知道清將簡王及將軍希爾根,因圖爭功已先進兵南昌,又在螺子山一戰已大敗岳樂,得了全功。夏國相喜道:「今番江西一省才安穩為我所有也。」是時夏國相仍未知胡國柱有撤回高大節一事,即督兵復由醴陵直出萍鄉,復向南昌進發。

原來簡王及軍將希爾根,自聽得岳樂敗於高大節之手,即棄城而遁,故夏國相到時殊不費力,已復得南昌。正欲知照高大節,使直出九江,自己直出鄱陽湖,以斷清朝水師接應,並躡岳樂之後,一面又催閩王耿精忠,將人馬折回,直出浙江,分三路而進,忽報高大節已被撤回,今以韓大任代領全軍,已望九江去了也。夏國相跌足嘆道:「大任雖勇有餘而謀不足,可以任偏裨,必不足以當重任也。今偏師輕進,即為失算矣,其敗可立待也。

不知誰人主意,撤回高大節,一誤至此!」說猶未已,已報高大節使人賫函來到。夏國相就在案上拆開一閲,書道:大節以一介武夫荷相國委任,又蒙大周皇帝恩寵,雖肝腦塗地,方稱本心。奈以不善將將,雖勝猶辱也。大節與韓大任同受節鉞,自昔同心戮力,所向有功。

自螺子山一戰,大節以吳用華當敵軍來路之沖,獨能斬將搴旗,故錄功首,方欲藉此鼓勵偏裨,不意因是而大任積成怨府,謂大節陰與岳樂往來,故擁兵袁州,觀望不出。胡駙馬不察,立撤大節軍權。大節若不交代,恐斧鉞隨之矣。大節奉職無狀,夫復何言?今聞大任已督兵前進,欲從九江渡過左岸。

以清將楊捷老于戎行,大任非其敵手。且岳樂雖敗,猶有勁旅數萬,配以吉林馬隊,未可輕視。今岳樂退駐鄱陽湖,與水師相合,聲勢復張,是江西內患依然未清也。相國兵力若未到南昌,岳樂不難躡大任之後,楊捷亦可角其前,是大任即不敗楊捷,亦當敗於岳樂矣。

相國老謀深算,為國家大局計,將何法以善其後乎?謹此佈達。區區伏惟荃察。

罪將高大節頓首

夏國相看罷,嘆道:「高大節真將才也,吾不敢以武夫視之。今日局面,吾不能復出鄱陽湖矣,須望袁州進發,以援應大任也。」便下令三軍,直趨袁州。

且說岳樂自敗走後,退至鄱陽湖。不多時簡王及將軍希爾根亦奔到。二人見了岳樂,已有慚色。岳樂道:「兩位忽然至此,得毋南昌已失守乎?」

簡王不能答。岳樂道:「吾與君于朝廷位為至親,觀天下大局如此,正當同心協力,以圖肅清。今前事可不必多說,惟圖此後奏功,更不宜以前事芥蒂也。」簡王至此,頓首伏罪。

正說話間,已報駐長江水師提督楊捷已有書到來,謂韓大任已代高大節為帥,將直行渡江,吾知所以破之矣,惟夏國相若知韓大任輕進,必觀兵袁州、九江一帶,以為聲援,可以擇伏要而破之,等語。岳樂看罷來信,深以為然。時清朝方以董衛國為江西總督,帶兵五萬前赴南昌。岳樂即與董衛國商議,令董衛國先領軍直趨南昌,以截夏國相之後。

岳樂復與簡王及希爾根,率人馬直入袁州,以截國相。時國相不知董衛國已到,只留兵二千駐守南昌省城。行至中途,聽得岳樂與簡王及希爾根同出袁州索戰,夏國相驚道:「簡王乃驚弓之鳥,岳樂亦敗軍之將,今一旦盡出,袁州得毋救兵已至乎?”時部將郭壯謀,乃郭壯圖之弟,方從國相軍中,乃進道:“吾雖至此,甚憂。南昌設有敵警,恐區區二千人必守南昌不住也。」


  
國相道:「公言亦是。今不如折出鄱陽湖,以圖進取。」郭壯謀道:「相國所言亦是一着,但設有差失,是與韓大任兩軍俱敗矣。」夏國相道:「此大任誤了我也。

苟知大任輕出,吾斷不令耿王回軍。」正議論間,忽報清朝已令董衛國為江西總督,已帶兵五萬直赴南昌去矣。國相嘆道:「董衛國如此神速,必非簡王可比。彼必爭萍鄉以斷吾後路。

萍鄉若失,彼將直出湖南,是大局亦震動矣。不如退兵。」遂令三軍齊退。

且說安王岳樂與簡王同出袁州,知道夏國相中道折回,便令諸將追之,並謂諸將道:「夏國相在三桂軍中號為能將,當乘其失算之時,併力追之。」

乃留希爾根駐袁州,以要韓大任之後,自與簡王併力追來。時夏國相亦虞岳樂以屢敗之餘,必奮勇求雪前恥,又恐為董衛國所截,乃令急趨萍鄉。原來董衛國亦欲急爭萍鄉,一路惟以先復南昌為根本,以為南昌唾手可復。不料到南昌時,直延數日南昌方下。

因吳元祚為夏國相部將,方領二千人扼守南昌,亦懼國相為董衛國所截,故死力堅持數日。及聽得國相將到萍鄉,方棄南昌而遁。及奔到萍鄉時,國相亦全軍俱到。吳元祚具述前因,夏國相道:「非公死守數日,則吾軍俱危矣。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