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吳三桂 - 295 / 413
古典小說類 / 三月 / 本書目錄
  

吳三桂

第295頁 / 共413頁。

 大小:

 第295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你父親身體不好,你做兒子的,該回去看看,這是人之常情嘛!」康熙隨口說著,口氣一轉,更加和藹可親,「這下子什麼都好了,朕在遼東給他好好蓋一座王宮,你就可以回去侍候,既盡了孝道,也堵了那些小人的臭嘴。什麼時候想進京玩玩,想出去走走,告訴朕一聲就成。天下之大,你們沒有去過的好地方多着呢!惠妃納喇氏就要臨盆,產下皇子來,你這個太子少保也得照應,朕倚重你的地方多着呢……」他竭力給吳應熊描繪出一幅美好的前景。魏東亭聽到這裡,蒼白的面孔又泛上了血色,長長舒了一口氣,穆子煦和周培公懸在半空的心也放了下來。

「是,”吳應熊鼓騰的熱血迅速冷了下來,「奴才遵旨,預備着侍候皇子!」他心裡又氣又恨:「你未必能有個『皇子』,說不定是個丫頭片子,還不定是個怪胎呢!」 「你在這裡更不要聽人閒話,寫信給平西王,欽差就要去了,一定要辦得朝廷滿意、百姓也滿意。」康熙想了想又道,“我們君臣要齊心協力,共同治國安民,倘若拿錯了主意,就會烽光疊起,屍積如山、血流成河!」


  

康熙諄諄告誡,反反覆覆講了許多治國安民的道理,才帶著三個人出來。吳應熊送出大門,才發覺貼身小衣全被汗浸透了。

「萬歲方纔几乎嚇煞臣!”周培公說道,「奴才還以為皇上真要放額駙回滇呢!」 「是詐道也是正道,這正是和你講的圍棋天理陰陽之變一個道理。」康熙語氣一頓,隨後冷冷說道,“你回去傳旨,兵部和你們巡防衙門司事官員明日遞牌子,朕在毓慶宮再議一下長江佈防的事。」

康熙對吳應熊的告誡與安撫,使吳應熊感到這個皇帝確實難以對付!父親莫非沒有警覺?否則怎麼沒給我這兒一個準信?不行,要寫封信提醒老父趕快動手,再也不能猶豫了。否則前功盡棄,非毀在這康熙手中不可……

他給父親寫了一封長信,詳述了今夜皇上的「撫慰」的話,一再剖析其話外之音,力勸父親決然起兵。最後,他寫道:

……康熙陰險狡詐,詭計多端,千古帝王無人能及也。父王若不儘速決斷,則禍在日後而至深;若舉兵起事,則禍在日前而甚淺。願父王為漢室河山着想,思之決斷也。

寫完,用火漆仔細封好,第二天到內務府領了天麻,便派心腹家丁晝夜不停,飛馬直送雲南

深宮決策

五華山平西王府內的後花園,有一座精緻的小樓,翠閻飛檐,綠窗朱欄,綉慢重重,紅燈隱隱。

看上去彷彿是座閨房綉樓,可是沒有主人的特許,誰走入北樓二十步內就要殺頭。小樓四周喬木濃密高大,灌木叢生,小花悠閒地開放枝頭。武備森嚴的護衛們就隱身在樹叢間,隨時都能抽刀斷人首。確實也有好些不知底細的奴婢在此喪命。

如果吳三桂有斯文氣,會給這座幽靜雅麗的小樓起個動聽的名字,諸如望月樓、春雨樓之類;但他是武人,最討厭酸溜溜華而不實的蠻子味,只簡單地稱之為軍機樓,一語道破其中要害。

傍晚,吳三桂、耿精忠和尚之信三藩王,就在該樓秘密會見來自京城的朱三太子——楊起隆。

幾個人商討了目前的局勢,境況相當不妙,頓覺心事重重。

吳三桂甚至有點煩惱,他抬頭看看廳上的條幅,用宣紙絹裱糊的十個茶杯大的字,雖然寫得毫無章法,卻是自己的處世真決:


  
得意不快心,失意不快口

吳三桂閉了引印在椅子上,好像在聚識自己的勇氣和智慧,好半天咯咯冷笑一聲,目光陡地一閃,「不要垂頭喪氣,形式大變就在目前!”他的嗓子有點暗啞,幽幽的目光注視着搖曳的燭光,一字一板地說道,“這個藩若是好撤,早就撤了!咱們分頭相繼請求撤藩,肯定夠小皇帝受的!汪士榮先到陝西,已經說動了馬鷂子下屬二十幾個軍將,一打起來西邊立時便要他好看。現在孫延齡成了傀儡,別人不知道他,我最清楚。別瞧他狗顛屁股似的攆着孔四貞巴結,其實是個愛面子的叫驢,他服氣不下!汪士榮再去那煽一把火,不燒也得燒起來。孔四貞一個小小臭蟲能頂起臥單來?我們要打起精神來,大戲就要開場了!」

這個話對楊起隆來說,有點文不對題,他的心情是十分複雜的,沉吟良久,方道:「我在京城時,聽說皇上曾到過額駙府,不知是何用意?」

「我看康熙是想去摸世子的底兒,他心裡不踏實!”說話的是耿精忠,年紀雖老,嗓門兒卻很大,聲音很脆,“朝廷害怕用兵,又不甘示弱,想太平了結三藩。」

楊起隆眨了一下眼睛,他最擔心的便是「太平了結」。無亂可乘,朱三郎百萬會眾便是一群烏合之眾,能派上什麼用場?沉思一會兒,便用目光詢問舉足輕重的平西王。

「朝廷當然不願隨便興軍,作一點試探也未嘗不可。”吳三桂目光深沉地掃視着眾人,“現在最關緊要的不是猜他們在想些什麼,而是要看他們在做些什麼——尚賢侄不妨將各處情勢談談,大家參酌一下就明白了。」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