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吳三桂 - 289 / 413
古典小說類 / 三月 / 本書目錄
  

吳三桂

第289頁 / 共413頁。

 大小:

 第289頁

朗讀:

當時雲貴有民諺曰:「鎮中有三好:吳三桂好為人主,士大夫好為人奴,胡國柱好為人師。」

文吏對於吳三桂畢竟不是心頭肉。


  

他最待重的是軍中猛將。這幾名堪稱大將的是:馬寶、王屏藩、王輔臣、李本深四人。

這馬寶原是大西軍李定國部下的猛將,投降吳三桂後。成為雲南軍中的第一員上將。馬寶原為陝西米脂縣人,性格剛毅,臂力過人,年少時就力抵成人。後在饑寒流亡中參加起義軍,先後隨大西軍的孫可望、李定國轉戰南北。

吳三桂進軍雲南時,永曆小朝廷棄滇入緬,馬寶會合同敘國公馬惟興、將軍塔新策,三人率眾四千餘人、馬一千四百多匹投降吳三桂。吳三桂視馬寶為罕見的猛將,馬寶也以得遇當世英雄名將大帥而誓死效忠。在平西王整編新軍時,吳三桂任馬寶為右部督實領忠勇中營總兵官。

王屏藩則是行伍出身,勇猛無比,深得吳三桂賞識,收為養子,成為平西王儲十三太保之一,編練新軍時,任右都督實領左營總兵官,王屏藩惟吳三桂之命是從,實為平西王軍中的一員幹將。

李本深,西寧人,初為明帥洪承疇部將,明亡後南下,受史可法推薦拜任總兵官,肅屬高傑部下。高傑被殺後,升為提督代統高傑所部三十萬大軍。順治二年降清,以原職留用。後隨洪承疇參加雲貴之戰,結識吳三桂,相投而成為密友。

後吳三桂上書舉薦李本深為貴州提督。此人有勇有謀,膽識非凡,是平西王府中的中堅力量。

王輔臣獨鎮西北,前面已經提過,也是能征慣戰,獨擋一面的大將人才。前不久汪士榮到陝西王輔臣那裡去進一步遊說,回來時帶給吳三桂一封信,其中有這麼幾句話「……方今天下督撫藩鎮緣有同心,待王為孟津之會。王乃前朝舊臣,當年之事,出於不得已,今天下機遇在握,王若出兵以臨中原,天下響應,此千古之大業也……」吳三桂把這封信看成是另一種形式的賣身契,他相信馬鷂子已成五華山的護山神了。

吳三桂的四個女婿也是同舟共濟的心腹要員。夏國相、郭壯圖、胡國柱、衛樸,基本上也是文武兼備的幹員。

為了奠定基礎,數年來吳三桂在物力、財力方面做了充分的準備。

首先是良馬。在當時的戰爭中,戰馬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對付以騎射善長的滿洲八旗兵,沒有一支英勇善戰的鐵甲騎兵是不行的。吳三桂與滿州鐵騎血戰近十年,自己的關寧軍也以騎兵為核心,自然深知鐵騎兵的重要性。

而良馬則為第一條件!吳三桂訓練騎兵是行家裡手,他以淘汰老馬、病馬、補充新馬為先決條件。雲南地處邊陲,戰馬贏弱,或不濟用,戰馬病斃極多,川馬又力弱,難以為用,馬從何來?他雙管齊下:一則以邊鎮所需為理由,上書北京,由中央朝廷撥專款到西北產馬區購馬,清廷允許並撥出專項銀兩後,吳三桂派出購馬專使到西寧等地購買馬匹。僅順治十二年三月一次就買馬匹2996匹;另一方面吳三桂又採用私自販運的手段,令陝西總兵官王屏藩、陝西提督王輔臣等購買馬匹,偷運雲南,每年不下三千匹,源源接濟。

有一件小事,足可以表現吳三桂的足智多謀。

一天,吳三桂正在客廳和幾位朋友閒聊,王府書辦匆匆走了進來,向吳三桂稟道:「王爺,雲貴總督卞大人的稟帖,請王爺過目。」說著雙手遞上一份通封書簡。

吳三桂皺了一下眉頭,心不在焉地接過來,看了幾行,轉臉問道:「這件事你曉得首尾麼?是雲貴向內地進藥材的事。」

「卑職知道。王爺去年秋天已下令禁運藥材到內地,這幾個商人犯了令,弄了十車藥材,都是茯苓、天麻、三七、麝香、鹿茸、金鷄納霜,到卡子上給扣了。他們告到總督衙門,卞大人連人送過來,請王爺處置。」書辦道。


  
吳三桂沉思了一下,突然冷笑一聲:「哼!他不過是出難題給我,那幾個商人現在何處?」

書辦道:「都押來了。」

「叫他們為首的進來,在廳外候着!”說著便起身,笑道:“你們先聊着,稍候一會我就回來。」

那藥商早已跪下院中階下,見吳三桂慢條斯理踱出來,頭重重地在磚上叩了三下,懇求道:「王爺千歲!求王爺開恩……開恩……這十車藥材如若不能發還,小的只能投河自盡了。」

吳三桂眼中閃過一絲憐憫的光,緩緩地說道,「孤早已下令禁運藥,你為什麼這麼大膽?」

「回王爺的話,”藥商連連叩頭,哽嚥著說道,「因內地山東、河南一帶遭了水,瘟疫傳了開來,小的在那兒的分號夥計來說急用這些藥。小的並不敢故犯王爺禁令,因請示了知府衙門才運的。常言說醫家藥店以治病救人為本……」 「嗯?什麼救人為本?」吳三桂厲聲說道,「難道孤王我是以害人為本?」見藥商嚇得只是磕頭,吳三桂口風一轉,嘆息一聲道,“不過你也確有你的難處。你的這十車藥,我全買了如何?」

藥商抬起了頭,驚訝不解地看著吳三桂的面孔,結結巴巴地說:「這……這……」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