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者,能升能隱也,隱者升也,升者隱也,隱隱升升,升升隱隱便罷!」
吳三桂聽了道人這幾句難懂的話,愣了愣便明白了,慌道:
「先生高見,不知數壽如何?」
吳三桂在問他自己登基的年數。
道人道:
「或三或六,或六或三”說到這兒,又沉思了一下道:此地極易遭毀,龍脈弱嫩,還當小心看護。」
吳三桂沒懂前面的話,後面的話懂了。李自成不就是搶攻鳳陽,掘了朱家天子的祖墳,明朝才結束得這麼快嗎?
龍脈一斷基業自然難穩。
天已全黑了,吳三桂和道人便投宿在夏國相的長風居。
夏國相親手下灶作飯燒菜,忙了半個時辰才把幾樣不怎樣的菜擺上桌子,吳三桂與道人也不計較,飲了幾杯酒,吃了些飯菜,使飽了。
道人說:
「此時要是有桃就好了。」
夏國相忙道:
「吃桃季節己過了三四個月,實在抱歉這季節沒桃吃。」
道人淡淡一笑道:
「要吃桃有何難!」
說罷從牆角揀起一顆陳年的桃核,拿過夏國相擱在地上的鏟子,在地上挖了一個幾寸深的小坑,把桃核種進去,蓋上土,然後從爐子上取過一壺夏國相準備泡茶的滾開水澆到坑裡。
吳三桂和夏國相在一旁眼眨也不眨一下地看著。只見一會兒有嫩芽冒出,逐漸長大,很快就長成一棵枝葉繁茂的桃樹。
轉眼間桃樹開了花,又轉眼結了果,大而香甜的桃掛滿了枝頭。
道士不慌不忙,從樹枝上摘下桃來給吳三桂一個,也給夏國相一個,自己又摘了一個,並說道:
「要吃請在樹上取,別客氣。」
吳三桂和夏國相小心地咬了一口香甜爽脆,十分好吃。
三人圍坐在桃樹下,邊吃桃子邊聊天。一直聊到深夜,桃也吃完,道人對吳三桂稽首道:
「貧道該告辭了!」
吳三桂慌道:
「吳某該如何感謝先生?」
道人道:
「借尊駕一盆水。」吳三桂不明白,道人又道:
「我從這裡走了,請在我所隱去的地方倒上一盆便是。」
吳三桂依道士之言,他在所隱去之地倒了一盆水。
道士土遁而去。
吳三桂驚嘆道士的道力。
吳三桂與夏國相一夜長談,夏國相對清軍多爾袞以及大順李自成都提出了許多觀點,讓吳三桂身處這種境況有了新的動向。
吳三桂對夏國相有如當年劉備遇到諸葛亮的感覺。
第二天,吳三桂與夏國相回
到城裡,眾人見他跟去的隨從一個沒回,也不便多問。
靈堂裡一百個僧人,披袈裟,拍動那金鐃銅鈸,聲震天地,五十雙道,穿羽衣,吹起來葦管竹笙,響遏雲霄。紙糊的大洞仙,這個背寶劍,那個敲漁鼓,竟有些仙風道骨了……
夏國相看到這一切,悄悄走到吳三桂身邊,說道:
「元帥,這麼多人去恐怕……」
吳三桂明白了夏國相的意思,問道:
「你說該怎麼辦?」
「我認為此事愈密愈好,知道下葬、知道您父母葬于何處的人愈少愈佳。”頓了頓又道:“道人說下葬時間為醜時,我們可以……」
吳三桂聽完夏國相的話,認為這個辦法很好,他給眾位僧道部賞了銀子讓他們散去。到晚上時,他挑選了十六名壯漢抬着父母的屍體俏悄出了城,直向西山而去。沒有兵丁,也沒有送葬人,領頭人是夏國相,他帶著一行二十多人的殯葬隊,剛踏進西山那松柏林時,忽然狂風大作,一時霎時間飛沙走石,遮天蓋地。乾坤昏蕩蕩,日月暗沉沉。
抬喪的人只好放下棺材,就地歇息,等風停了再走。
可風一個勁地捲颳著,夏國相看時辰已經不早了,他命令所有的抬棺人繼續前進,可逆着風走,那裡走得動,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走出半裡地又歇下了。
夏國相只好命令所有的人手都去幫助,這樣又向前推了半里路。夏國相又氣又急,一路上前躥後跑,燈也被刮滅了,自己親自上去動手,一步一步挪到了道人所插木棍的地方,命人挖坑下葬,當棺材落進坑裡,風平浪靜,天地一片星月照耀着朗朗乾坤。
夏國相再看時辰時按道人所定的醜時下葬已整整晚了二個時辰。夏國相心一涼:「如有什麼不測也是老天注定,非我夏國相辦事不力。」可他轉而又想:「要是吳三桂知道這件事沒辦好,他一定要責怪我不力。」夏國相心中已有了保全自己的主意。
眾位兵丁把墳壘好,夏國相看著一個個睏乏不堪的相子,心中頓生幾分同情,手中握著的劍又放回了鞘裡,從懷中掏出一包銀子分賞給每一位,然後說道:
「你們拿着這些銀子回家去吧,千萬不要回兵營,小心丟了命,今晚的事對誰也不要講,回家安安生生過日子。」這些兵丁都明白了是怎樣回事,都跪下向夏國相磕頭道:
「謝謝大人不殺之恩。」
說完了個個都拿着銀子消失在了晨光之中。
此時天已大亮,夏國相便回城向吳三桂回命。
夏國相走出西山,在一條溝旁見到了與道人和吳三桂一起所看到的那條巨蛇,那巨蛇盤縮在那裡,早已死了。
飽讀詩書的夏國相嘆了一口氣道:
「北方帝王之地盡占,可憐這畜牲。」
夏國相回到城裡,吳三桂向夏國相詳細詢問了墓葬父母的經過,夏國相把忽颳大風的事詳詳細細地向吳三桂講了,當講到如何打發兵丁之事,他把手向脖子上一抹。
吳三桂以為他這抹的意思是把去葬父母的兵丁都殺了,這樣誰也不知他的父母葬在了哪裡,會意地點了點頭,道:
「跟着我決不會虧待你,”話峰一轉又問:“你今年貴庚多少了?成親沒有?」
夏國相行了一個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