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太平廣記 三 - 39 / 150
中國古代史類 / 李昉 / 本書目錄
  

太平廣記 三

第39頁 / 共150頁。

 大小:

 第39頁

朗讀:

曹王李皋有巧思,非常精通各種器具古玩。李皋任荊州節度使時,有一位暫居這裡的有知識的人,帶著二付製做羯鼓用的卷,請求通報求見。這位知識人將兩副卷先打開給李皋的幕賓們看。看的人驚訝地說:「這種平常的卷,還用給節度使看啊!」這位知識人說:「但請通報。節度使看了它們,一定會認出來的。」待到通報後,李皋見到了這兩副卷,捧視很久,讚歎地說:「沒想到今天能獲逢最珍貴的寶物!」接着,指出這兩副卷製做的鋼硬均勻,是用鋼鐵精煉細卷而成的。在座的賓客點頭稱是,或心裡不相信也不表現出來。李皋說: 「諸位不一定相信。請取來食盤一用。」待食盤取來後,李皋親自挑選出特別平整的食盤,將兩卷重疊置放在食盤上,讓人將食油頃入卷中,直到注滿為止。油一點也沒有滲漏出來,是以證明卷與食盤相合得一點縫隙沒有。李皋說:「這兩付羯鼓卷定然是開元、天寶年間,向朝廷供奉的禦卷。不然沒有這麼高質量的好卷。」李皋問獻卷的這位知識人:「你這兩付卷從哪裡得到的?」獻卷人回答說:「我的先人在黔中,從當年玄宗皇帝的大太監高力士家得到的。」眾位賓客幕僚這才佩服曹王李皋的眼力。

李琬


  

廣德中,蜀客前雙流縣丞李琬者亦能之。調集至長安,居務本裡。嘗夜聞羯鼓,曲頗工妙。于月下步尋,至一小宅,門戶極卑隘。叩門請謁,謂鼓工曰:「君所擊者,豈非耶婆色鷄乎?(一本作耶婆娑鷄)雖至精能,而無尾何也?」工大異之曰:「君固知音者,此事無有知。某太常工人也,祖父傳此藝,尤能此曲。近者張儒入長安,其家流散,父沒河西,此曲遂絶。今但按舊譜數本尋之,竟無結尾之聲,因夜夜求之也。」琬曰:「曲下意盡乎?」工曰:「盡。」琬曰:「意盡即曲盡。又何索焉?」工曰:「奈聲不盡何?」琬曰:「可言矣,夫曲有如此者,須以他曲解之,方可盡其聲也。夫耶婆娑鷄當用屈柘急遍解。」工如所教,果相諧協,聲意皆盡。(如柘枝用渾解,甘州用急瞭解之類也,明錄本急了作吉子)工泣而謝之。即言于寺卿,奏為主簿。後累官至太常少卿宗正卿。(出《羯鼓錄》)

【譯文】

唐代宗廣德年間,蜀人,前雙流縣丞李琬也能擊奏羯鼓,朝庭將他上調到京都長安,住在務本裡。有一天夜裡,李琬忽聞羯鼓聲,曲調非常工穩絶妙。於是踏月循聲尋去,走到一幢小院,院門朽舊狹隘。叩門進入院內,對擊鼓的人說:「你擊的曲子不是耶婆色鷄嗎?雖然擊奏得極準確,怎麼沒結尾呢?」擊鼓的人大為吃驚,說:「你一定也是個懂得音律的人。為什麼沒有結尾,我也不知道。我本是太常府裡的一個工匠,擊鼓這門技藝是祖父傳給我們的。我特別能擊剛纔這首曲子。近來,因為張儒進入京都長安,我們全家流散,父親失落在河西,這首曲子的曲譜也丟失了。現在我查找了幾本舊曲譜,來找尋這曲鼓曲,竟然沒有結尾的譜子。因此才夜夜擊鼓尋索。」李琬問:「曲子的意思盡沒有哇?」擊鼓人說:「意已經盡了。」李琬說:「意思盡了也就是曲子盡了。你又上哪找去呢?」擊鼓人說:「怎奈鼓聲未盡啊!」李琬說:「這話是啊。鼓曲中有這樣的,須用它曲解,方能使鼓聲結束。耶婆娑鷄這首鼓曲,當用屈柘急遍解,就可以了。」擊鼓人象李琬教的那樣再擊奏一次,果然相諧合,聲盡意也盡。擊鼓人感激得流着眼淚向李琬致謝。第二天,立即報告太常府寺卿。太常寺卿聽了擊鼓人的報告後,向朝庭奏請讓李琬任主簿,朝庭批准了。後來,李琬連續陞遷到太常少卿宗正卿。

杜鴻漸


  
代宗朝,宰相杜鴻漸亦能羯鼓。永泰中為三(按羯鼓錄三下有州字)副元帥西川節度使。至成都,李琬有削杖者在蜀,一杖獻鴻漸。鴻得之,示與眾曰:「此尤物也,當衣衾中收貯積時矣。」匠曰:「某與脊溝中養者十年。」及出(出字原闕,據羯鼓錄補)蜀至利州西界,望嘉驛路入漢川矣。自西南來,始會嘉陵江,頗有山水景緻。其夜月色又佳,乃與從事楊炎、杜悰(明抄本悰作亞。)輩登驛樓望江月。行酒宴語曰:「今日出艱危猜迫,外即不辱命于朝廷,內即免中禍于微質。即保此安步,又瞰此殊境,安得不自賀乎。」遂命家僮取鼓與板笛,以所得杖奏數曲。四山猨鳥,皆驚飛噭走。從事悉異之曰:「昔夔之搏拊,百獸舞庭,此豈遠耶。」鴻漸曰:「若某于此,稍曾致力,猶未臻妙,尚能及是。況至聖御天,(禦天原作遇夫,據羯鼓錄改)賢臣考樂,飛走之類,何有不感。」因言此有別墅近花岩閣,每遇風景清明,即時或登閣奏此。初見群羊牧于川下,忽數頭躑躅不已,某不謂之以鼓然也。及止鼓亦止,復鼓之亦復然,遂以疾徐高下而節之,無不應之而變。旋有二犬,自其家走而吠之。及群羊側,遂漸止聲仰首,若有所聽。少選,又復宛頸搖尾,亦從而變態。是知率舞固無難矣。近士林中無習之者,唯仆射韓皋善,亦不甚露。為鄂州節度使時,聞于黃鶴樓一兩習而已。(出《羯鼓錄》)

【譯文】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