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千鈞一髮之際,華盛頓率主力從小路及時趕到。他在高地上遙遙望見美軍不斷後退,處境十分危急。也等不及隊伍展開列成陣式,大喝一聲「考驗人們靈魂的時候到了」,帶頭策馬衝向敵陣。在他帶動下,驚慌的士兵重新集合起來,和主力部隊一起全面壓上,把這團英軍沖得人仰馬翻。
英軍很快就發現這位白馬將軍定非等閒之輩,紛紛集中火力對他射擊。密集的子彈呼嘯着從他身邊掠過,隨時都有被子彈射中的危險。
兩軍相遇勇者勝,只
20分鐘英軍便支持不住,被打得潰不成軍。第
17團殘部向特倫頓逃竄。
與此同時,美軍另外兩路人馬也投入戰鬥。聖克萊爾將軍和沙利文將軍兩部人馬把第
55團擊潰。殘兵敗將向不倫瑞克方向退去。最後剩下一個第
40團,因安排在行軍序列殿後,未能及時趕來參戰。
大部分躲進了普林斯頓大學校園,企圖負隅頑抗。華盛頓認為必須速戰速決,不可拖延戀戰。命令青年軍官亞歷山大·漢密爾頓指揮部隊猛攻普林斯頓大學。沒打多少炮彈就迫使敵軍全部繳械投降。
這一仗打得乾淨利落,算得是一場成功的速決戰。共擊斃敵軍一百餘名,俘虜三百多,其中包括
14名軍官。美方戰死
30人;尤為可惜的是失去了一員英勇善戰的將級指揮官默塞爾。
這天黎明,康華利整頓部隊殺過河去,才發現人去營空,篝火餘燼未冷。先還以為華盛頓故伎重演,又是長島式的悄然逃遁。等到太陽升起,便聽到普林斯頓傳來隆隆炮聲,馬上明白自己中了聲東擊西的圈套。
預料那裡三團英軍不是美軍的敵手,更擔心不倫瑞克的軍需儲備和私人行李有失,急命部隊跑步援救普林斯頓。但為時已晚,沿途的橋樑又被美軍破壞,他得修復橋樑大炮才能通過。康華利急不可待,不顧河水冰涼,強令部下涉水渡過齊腰深的溪河繼續趕路。正行走時,遠處一道胸牆背後射出一發
32磅大炮彈。
康華利命令停止前進,以為有大量美軍抵抗。先朝那個方向打了一通炮,再派一隊騎兵前去偵察,結果空無一人。
原來這門繳獲的
32磅大炮過于笨重,沒法拉走才被美軍留下。從後衛部隊選了一名炮手,等追兵臨近時劃一根火柴點燃就走。這發炮彈讓康華利浪費了許多炮彈和時間。
康華利追到普林斯頓,只有望塵興嘆了。
奇襲特倫頓、巧攻普林斯頓,接連兩番告捷,結束了美軍一直被動挨打的局面。由於軍事上的勝利,華盛頓的名聲遠揚歐美,奠定了他在美國政治、軍事領域中的領導地位。與華盛頓同時代的腓特烈二世盛讚兩次戰役是「軍事編年史上最光輝的成就」,專門贈送了一張自己的肖像給華盛頓,上面的親筆題詞挺有意思:「歐洲最年長的將軍致世界上最偉大的將軍。」
3避免與敵決戰華盛頓撤出普林斯頓後,更注意開展游擊活動。
康華利的部隊只能守住幾座孤零零的城鎮,再也不敢輕舉妄動。新澤西地區的戰局趨于相對穩定。
華盛頓決定利用這段時期,把部隊帶到莫利斯城進行休息整頓。
華盛頓選中莫里斯城安營紮寨,因為它的地理位置十分有利。進可攻退能守,特別對於打襲擊戰非常有利。他從戰略高度作出決定,較長期獃在這裡整頓部隊,提高部隊的軍事素質,訓練出一支新型的正規軍。
在莫利斯城,大陸軍第一期任務就是全面休息調整,恢復體力。第二期工作是整訓新軍。根據大陸會議的決議,計劃徵募
16個步兵團,
3個炮兵團,
1個工兵團和
3000名輕騎兵。此時最缺乏的是軍官。
總司令從實際出發,採取了多種渠道選拔、網羅人才。一是從部隊原有的軍官和士兵中,培養提拔軍官。另一個辦法是不拘一格廣攬人才。所謂不拘一格,即不論出身門第、不分宗教信仰、不問屬於哪一州、甚至不排除外國籍人士。
只要效忠於美國或同情美國的獨立事業,具備真才實學者,都委以重任。這樣的用人政策,顯得雍容大度,極具氣魄,吸引了許多有志之士紛紛前來參軍。
俗語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少外籍人士遠涉重洋,來到美國參加反英戰爭。他們中很多人是軍事專家或職業革命家,在北美戰場創造出許多英雄業績,對戰爭的最後勝利發揮了重大作用。志願人員中影響最大的要數波蘭軍事家科斯秋什科和法蘭西貴族革命家拉斐特等人。
外國志願人員中,也難免魚龍混雜泥沙俱下。有不學無術的南郭先生,也有投機分子冒險家。有一名叫狄庫德雷的法國人,就憑着美國駐歐洲特使狄安的一封介紹信,伸手索要少將軍銜,自薦要當炮兵司令,因華盛頓抵制才未得逞。另一個例子是愛爾蘭人湯姆·康韋。
此公自吹曾在德國軍界幹了
30年,得過若干軍功勛章,也拿着狄安的介紹信。他的要價稍低,希望授予准將。可能那些亮晃晃的勛章起了作用,大陸會議一時又沒摸清他的底細,竟如願以償。後來事實證明,康韋是個心術不正、品質惡劣的投機分子,給獨立事業造成了相當大的危害。
駐莫里斯城期間,華盛頓擴軍、整軍建新軍的計劃取得了成功,全軍的戰鬥力顯著提高。從這時起,美國開始有了常備軍。
這期間,華盛頓還抓了另一項重要工作——對王黨分子進行有力的打擊。在戰爭期間,英國政府採取了多種政策措施,指使親英派進行反革命破壞。給他們提供充足的活動經費、獎賞現金和土地。英方宣佈,任何美洲人只要重新宣誓效忠英王,可以既往不咎,保證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