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華盛頓傳 - 22 / 64
傳記類 / 布老虎 / 本書目錄
  

華盛頓傳

第22頁 / 共64頁。

 大小:

 第22頁

朗讀:

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北美當時一無軍隊,二無政權,是一個不設防的大陸。如果以手無寸鐵之眾,面對英軍的大炮和毛瑟槍口,貿然侈談「獨立」,不過徒自授人以口實。那就不是什麼「激進主張」,而是獃氣十足的盲動了!審時度勢權衡利弊,大陸會議很策略地避開「獨立」這一敏感的口號。

華盛頓開完大陸會議,匆匆回到弗農山莊。


  

這幾年因忙於公務,放鬆了莊園的經營管理。許多家務事全都偏勞夫人,他心裡深感過意不去。他和瑪莎結婚數年,一直未生子嗣。好在華盛頓不甚介意,只把瑪莎與前夫所生的子女視如己出,關懷有加,甚至近乎溺愛。

只要能抽出一點時間,就帶孩子們到林子裡或波托馬克河邊遊玩,讓他們盡情領略大自然的美麗風光。凡外出公務回家,總忘不了買回幾件兒童玩具。從孩子們驚喜的笑聲裡,他自己彷彿找到了天倫之樂。

這一年女兒因病亡故,兒子不在身邊,丈夫離家忙於社會事務。作為母親的瑪莎,悲痛與寂寞更是沉重。華盛頓是個家庭責任心極強的人,回來後便承擔起治理莊園的工作,陪伴夫人共度時光。

不過,弗農山莊再也不可能恢復從前那種寧靜、閒適的生活。英國政府鑒於北美人民壓而不服,決心投入更多力量,準備對反英運動實行殘酷鎮壓。他們頻繁調動部隊,運集軍火彈葯,在軍事要衝修築工事,四處搶奪殖民地民兵儲存的武器,下令搜捕反英運動的領導人……而人民群眾針鋒相對,也加強了對抗措施。根據大陸會議的決議,各地紛紛成立安全委員會,督導抵制英貨,貫徹大陸聯盟的禁令。

在地方安全委員會主持下,建起了武裝民團,與英軍分庭抗禮。弗吉尼亞人表現最積極,几乎每縣都組織了一個連隊的民團。這些民團一致要求華盛頓出任他們的指揮官。一些親英分子在家鄉獃不下去了,不約而同地跑到波士頓避風。

因為有蓋奇將軍的軍隊駐防彈壓,波士頓暫時成了他們的庇護所。

弗農山莊這段時間還是賓客盈門,但已經不是沙龍裡的社交應酬。

來賓中有各地群眾組織的領袖人物,如像喬治·梅森、托馬斯·傑斐遜、詹姆士·麥迪遜和查爾斯·李、霍雷肖·蓋茲等人。特別是後面提到的兩位,都是軍界耆宿人物。查爾斯·李就很有個性,是一員敢想敢說敢打敢拚的猛將。蓋茲曾在英國正規軍中供職,有豐富的軍事知識和作戰經驗。

他們從前很少來此做客,此番光臨朝夕密談自然醉翁之意不在酒。

1775320日,華盛頓到裡士滿城參加第二屆弗吉尼亞會議。會上發生了兩派對立意見的論戰。一派對局勢持樂觀態度,認為三項禁令已見成效,英國政府定要改變初衷,因而沒必要再採取過激行動。以帕特裡克·亨利和傑斐遜為代表的激進派,力主馬上擴大民兵組織,確保殖民地的安全。

正在兩派爭執不下時,從英國傳來消息,英王喬治三世在議會發表了一通殺氣騰騰的演說。他定的調子是北美殖民地發生了嚴重的「暴亂」,即要按照「暴亂」罪實施鎮壓,用血和火來回答大陸會議的「致英王書」!英王的演說逼得北美人民沒有了退路。帕特裡克·亨利再一次起立大聲疾呼:「為什麼在沒有和平的時候還在侈談和平?戰斗的時刻已經到來了,我們的兄弟已經奔赴戰場,為什麼我們還穩坐不動?難道我們的生命就那麼寶貴,和平就那麼甜蜜,以至可以用鐐銬和受奴役來換取?不,我們必須戰鬥……」演說結尾他喊出了那句流傳全球的名言:「不自由,毋寧死!」亨利激情奔放,談鋒犀利,具有很大的鼓動力。華盛頓還是老習慣,在會上未發表長篇宏論,但在會議中間他進行了廣泛的活動,爭取成立「安全委員會」的提議得到多數人的支持。

最後表決,以多出 5票的優勢通過了亨利的建議。立即成立以華盛頓、傑斐遜等人為首的「安全委員會」,它就是弗吉尼亞的革命政權。


  

會議還決定,出席第一屆大陸會議的代表,繼續代表弗吉尼亞出席即將召開的第二屆大陸會議。

其他各殖民地的情況大致相似,紛紛成立政府,組織民兵,蒐集武器彈葯。矛盾的雙方都已劍拔弩張,戰火一觸即發!先動手的是馬薩諸塞總督兼英軍司令蓋奇將軍。他秉承英王旨意,決心以 5個團的兵力拿波士頓人民開刀。偵查得知,當地反英派正在離波士頓城27公里的康科德鎮徵集軍火彈葯,建立一個秘密軍火庫。

1775418日夜晚,蓋奇將軍派遣史密斯中校帶領800名英軍去收繳武器,逮捕為首的反英分子。但是他們的反常活動引起了居民的警覺。很快,一位醫生打聽到了確實消息,馬上派自由之子社成員保爾·瑞維爾和工人威廉·戴維斯搶在英軍戒嚴之前,騎上快馬把情報火速傳往各地。最先得到消息的波士頓郊區民兵,立即緊急集合,陸續趕赴康科德。

皮特康島少校率領的英軍,經過一夜急行軍,19日凌晨來到一個名叫列剋星敦的村莊。英軍突然發現教堂外面的草地上有武裝民兵擋路。

皮特康島少校命令士兵裝炸葯上子彈。他自己揮刀策馬走向前去,大聲吼叫:「叛亂分子,趕快解散,放下手中的武器!」他身後的英軍平端着滑膛槍,列成戰陣,一步步逼近。民兵們未予理會,沒放下武器,也沒有散開讓路。雙方距離不斷縮短……突然,「砰」地槍聲響了——這具有歷史性的第一槍,說不清是哪方面先打的,緊接着亂槍齊發,一場混戰開始了。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