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州名。【唐書·地理志】嶺南道有思誠州。
◆又葉□羊切,音嘗。【韓愈·歐陽生哀辭】哭泣無益兮,抑哀自彊。推生知死兮,以慰孝誠。
█誡 【酉集上】【言字部】 誡 【唐韻】古拜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拜切,□音戒。【說文】敕也。【玉篇】命也,告也。【廣韻】言警也。【增韻】警敕之辭曰誡。【易·比卦】邑人不誡。
◆又【繫辭】小懲而大誡。【左傳·桓十一年】鄖人軍其郊,必不誡。【史記·周本紀】乃命伯臩申誡太僕。【荀子·強國篇】發誡布令而敵退,是主威也。【文中子·問易篇】君子思過而預防之,所以有誡也。【正韻】□與戒同。
◆又刃名。【刀刃錄】秦昭王鑄一刃,長三尺,銘曰誡。
◆又葉居吏切,音記。【劉向·列女頌】雖曰女則,亦實男誡。男女覽茲,厥事甚備。
◆又【類篇】或作□。【字彙補】偽作□,非。
█誢 【酉集上】【言字部】 誢 【玉篇】乎典切【集韻】胡典切,□現上聲。諍語也。
◆又人名。希誢、崇誢,見【宋史·宗室表】。
█誣 【酉集上】【言字部】 誣 【唐韻】武扶切【集韻】【韻會】【正韻】微夫切,□音無。【說文】加也。【徐曰】以無為有也。【玉篇】欺罔也。【廣韻】誣,枉也。【正韻】詐也,衊也,謗也。【易·繫辭】誣善之人其辭游。【疏】誣罔善人,其辭虛漫。【禮·表記】故其受祿不誣。【注】不信曰誣。【周語】其□矯誣。【注】加罪無辜曰誣。【荀子·大略篇】不能而居之,誣也。
◆又【讀書通】通作憮。【論語】君子之道焉,可誣也。【前漢·薛宣傳】引作憮。【晉灼注】憮同誣。 【篇韻】偽作誈。
█誤 【酉集上】【言字部】 誤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五故切,音寤。【說文】謬也。【書·立政】其勿誤于庶獄庶慎。【傳】誤,失也。【禮·聘義】使者聘而誤,主君弗親饗食也。【注】誤,謂禮節錯誤也。【前漢·張耳傳】君何言之誤。【吳志·周瑜傳】瑜精音樂,雖三爵後,其間缺誤,知之必顧。故時人謡曰:曲有誤,周郞顧。
◆又【字林】通作悞。惑也。【荀子·正論篇】是特姦人之誤于亂說,以欺愚者。
█誥 【酉集上】【言字部】 誥 〔古文〕□□□【唐韻】【廣韻】古到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居號切,□音告。【說文】告也。【徐曰】以文言告曉之也。【廣雅】敎也。【易·姤卦】後以施命誥四方。【周禮·春官】大祝作六辭,以通上下、親疏、遠近,三曰誥。【注】杜子春曰:誥,當為告。書亦可為告。
◆又【韻會】告上曰告,發下曰誥。【爾雅·釋言】謹也。【注】所以約勤謹戒衆。【疏】以六義諭衆謂之誥,尚書誥誓之類是也。【孔安國·尚書序】夏商周之書,雖設敎不倫雅誥奧義,其歸一揆。【疏】三王訓、誥、誓、命、歌、貢、征、範類猶有八,獨言誥者,以別而言之,其類有八,文從要約,一誥兼焉。以此八事,皆有言以誥示,故總謂之誥。【穀梁傳·隱八年】誥誓不及五帝。【周禮·秋官】士師掌五戒,二曰誥,用之於會同。【文心雕龍】其在三代,事兼誥誓,誓以訓戒,誥以敷政。
◆又【正字通】古者上下有誥,秦廢古稱制詔。漢武元狩六年,初作誥,然不以命官。唐稱制不稱誥,宋始以誥命庶官,明命官用敕不用誥。三載考績,則用誥以褒美。洪武十七年奏定有封爵者給誥,如一品之制,二十六年定一品至五品皆授以誥命,六品至七品,皆授以敕命。
◆又鳥名。【揚子·方言】布穀,自關東西梁楚之間謂之結誥。
◆又【集韻】姑沃切,音梏。亦告也。同告。
█誦 【酉集上】【言字部】 誦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似用切,音頌。【說文】諷也。【徐曰】臨文為誦。誦,從也。以口從其文也。【廣韻】讀誦也。【周禮·春官·大司樂】以樂語敎國子:興、道、諷、誦、言、語。【注】倍文曰諷,以聲節之曰誦。【詩·大雅】誦言如醉。【禮·文王世子】春誦夏絃。【史記·儒林傳】兒寬行常帶經,止息則誦習之。
◆又【廣雅】論也,言也。【韓非子·難言篇】時稱詩書,道法往古,則見以為誦。【注】誦,說舊事也。【王融·策秀才文】進講誦志,以沃朕心。【注】誦,言也。
◆又【正字通】怨謗亦曰誦。【左傳·襄四年】臧紇侵邾,敗於狐駘,國人誦之。
◆又【晉語】惠公入,而背內外之賂。與人誦之,皆怨辭也。
◆又官名。【周禮·地官】誦訓。【鄭注】能訓說四方所誦習,及人所作為久時事。
◆又鳥名。【山海經】開明南有誦鳥。
◆又通作訟。詳訟字注。
◆又葉侯容切,音慵。【詩·小雅】家父作誦,以究王訩。
◆又葉牆容切,音從。【楚辭·九辯】欲循道而平驅兮,又未知其所從。然中路而迷惑兮,自壓按而學誦。
█誧 【酉集上】【言字部】 誧 【唐韻】博孤切【集韻】【韻會】奔模切,□音逋。【說文】大也。一曰人相助也。
◆又【廣雅】謀也,諫也。
◆又【廣韻】普胡切【集韻】【正韻】滂模切,□音鋪。義同。
◆又【廣韻】滂古切【集韻】【韻會】頗五切【正韻】滂五切,□鋪上聲。義同。
◆又【玉篇】大言也。
◆又人名。【吳志·妃□傳】漢議郞王誧。【注】音普。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普故切,鋪去聲。【玉篇】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