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康熙字典 中 - 563 / 644
其他類 / 張玉書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康熙字典 中

第563頁 / 共644頁。

█□ 【酉集中】【走字部】 □ 【廣韻】【集韻】□陟交切,音嘲。【玉篇】□趟,踉黨也。【廣韻】□趟,跳躍貌。

◆又【廣韻】都敎切【集韻】陟敎切,□音罩。【類篇】行不正也。


  

█□ 【酉集中】【走字部】 □ 【廣韻】侯夾切【集韻】轄夾切,□音洽。走貌。【玉篇】跛也。

█□ 【酉集中】【走字部】 □ 【集韻】敕倫切,音杶。【類篇】走貌。

█□ 【酉集中】【走字部】 □ 【廣韻】【集韻】□紀列切,音蹶。與□同。【玉篇】小跳也。

◆又【集韻】株劣切,音輟。跳也。

█□ 【酉集中】【走字部】 □ 【廣韻】子答切【集韻】【韻會】作答切,□音帀。【玉篇】走貌。【類篇】□□,走急貌。

█□ 【酉集中】【走字部】 □ 【正字通】俗趲字。

█□ 【酉集中】【走字部】 □ 【玉篇】他旱切,音坦。行也。

█□ 【酉集中】【走字部】 □ 【集韻】牛吻切。【類篇】走貌。或作□。

█□ 【酉集中】【走字部】 □ 【篇海】胡谷切,音斛。倒也。

█□ 【酉集中】【走字部】 □ 【廣韻】胡遘切【集韻】下遘切,□音□。【玉篇】蹇行。

█□ 【酉集中】【走字部】 □ 【廣韻】強魚切【集韻】求於切,□音渠。犯也。一曰小跳。【玉篇】小步也。

█皿字部

█皿 【午集中】【皿字部】 皿 【唐韻】武永切【集韻】【韻會】【正韻】眉□切,□明上聲。【說文】飯食之器也。【增韻】盤□之屬。【左傳·昭元年】於文皿蟲為蠱。【注】皿,器也。【孟子】牲殺器皿。【注】皿,所以覆器者。

◆又【集韻】母梗切,音猛。義同。 【說文】象形。與豆同意。讀若猛。【佩□集】說文但音猛。今更立一音者,非。

盂 【午集中】【皿字部】 盂 【唐韻】羽俱切【集韻】【韻會】【正韻】雲俱切,□音于。【說文】飯器也。【揚子·方言】宋楚魏之間,盌謂之盂。【史記·滑稽傳】酒一盂。【韓非子·外儲篇】君猶盂也,民猶水也。盂方水方,盂圜水圜。【文中子·禮樂篇】刻於盤盂。

◆又書名。【史記·武安君傳】田蚡學盤盂諸書。【注】黃帝使孔甲所作銘也。孟康曰:儒墨名法親家書也。

◆又田獵□名。【左傳·文十年】宋公為右盂,鄭伯為左盂。

◆又草名。【爾雅·釋草疏】盂,草似茅者。一名狼尾。一作盂。

◆又山名。【山海經】盂山,其陰多鐵,其陽多銅。

◆又宋地名。【左傳·僖二十一年】諸侯會宋公于盂。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秦置盂縣,屬太原郡。

◆又姓。【左傳】衛有盂黶。

◆又與杅通。【後漢·崔駰傳】刻諸盤杅。【注】杅亦盂也。

█益 【午集中】【皿字部】 益 〔古文〕□【唐韻】【集韻】□伊昔切,嬰入聲。饒也,加也。【廣韻】增也,進也。【書·大禹謨】滿招損,謙受益。【詩·邶風】政事一□益我。【左傳·昭七年】三命茲益共。【禮·曲禮】請益則起。【論語】益者與。【注】疑童子學有進益也。【春秋·繁露】有益者謂之公,無益者謂之私。

◆又多也。【史記·酷吏傳】上問張湯曰:吾所謂,賈人輒先知之,益居其物。

◆又盈溢也。【莊子·列禦□】有貌願而益。

◆又易卦名。【釋文】益,增長之名。

◆又以弘裕為義。

◆又【金史·國語解】益都,次第之通稱。

◆又【六書正偽】二十四兩為益,假借別作鎰溢。

◆又草名。【詩·王風疏】蓷即茺蔚。一名益母。

◆又【爾雅·釋草疏】蛇牀,一名思益。


  

◆又果名。【博雅】益智,龍眼也。

◆又州名。古蜀國,漢武帝置益州。【釋名】益,阨也。所在之地險阨也。

◆又姓。【印藪】漢有益強,益壽。宋有益暢,紹興進士。 【六書正偽】益,器滿也。故從水從皿。會意。

█盓 【午集中】【皿字部】 盓 【廣韻】憂俱切【集韻】【韻會】邕俱切【正韻】衣虛切,□音迂。盤盓旋流也。【木華·海賦】盤盓激而成窟。

◆又【廣韻】哀都切【集韻】汪胡切,□音烏。義同。

◆又【集韻】烏故切,烏去聲。與汙洿同。 【類篇】本作□。【正字通】盓與汙洿別。集韻合三字為一,誤。

█盁 【補遺】【午集】【皿字部】 盁 【字彙補】《漢靈臺□》盈字。

█盋 【午集中】【皿字部】 盋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北末切,音撥。【說文】盋,食器也。盂屬。【程大昌·演繁露】盂,食器。若盋而大,今之所謂盋盂也。 【唐韻】同鉢。【六書正偽】從皿犮聲。別作鉢,非。

█盌 【午集中】【皿字部】 盌 【唐韻】【正韻】烏管切【集韻】【韻會】鄔管切,□剜上聲。【說文】小盂也。【揚子·方言】宋楚魏之間□謂之盌。【吳志·廿寧傳】孫權特賜米酒眾殽,寧先以銀盌酌酒,自飲兩盌。【南史·沈炯傳】茂陵玉盌遂出人間。 【集韻】或作□埦。【正偽】俗作椀。

█盍 【午集中】【皿字部】 盍 【唐韻】胡臘切【集韻】【韻會】轄臘切【正韻】胡閤切。□與盇同。【說文】覆也。【爾雅·釋詁】合也。【易·豫卦】朋盍簪。【疏】羣朋合聚而疾來也。

◆又何不也。【左傳·桓十一年】盍請濟師於王。【論語】盍各言爾志。

◆又【魏略·西域傳】氐人分竄山谷間,其種非一,自相號曰盍稚。

◆又姓。宋盍著,嘉□七年,以殿中丞知常熟縣事。

◆又【韻會】或作蓋。【詩·小雅】蓋雲歸處。【孟子】則蓋反其本矣。

◆又【集韻】丘葛切,音渴。盍旦,鳥名。【禮·坊記】詩云:相彼盍旦,尚猶患之。【注】夜鳴求旦之鳥。【集韻】與□曷鶡□同。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