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康熙字典 中 - 273 / 644
其他類 / 張玉書 / 本書目錄
  

康熙字典 中

第273頁 / 共644頁。

 大小:

 第273頁

朗讀:

◆又言也。【禮·檀弓】言在不稱徵。【射義】好學不倦,好禮不變,旄期稱道不亂。

◆又舉也。【書·牧誓】稱爾戈。【疏】戈短,人執以舉之,故言稱。


  

◆又名號謂之稱。【孟子·題詞】子者,男子之通稱。

◆又姓。【前漢·功臣表】新山侯稱忠。

◆又【廣韻】昌證切【集韻】【韻會】昌孕切,□音秤。權衡正斤兩者。俗作秤。見前。

◆又度也,量也。【易·謙卦】君子以稱物平施。

◆又適物之宜也。【易·繫辭】巽稱而隱。【禮·禮器】禮不同,不豐,不殺,蓋言稱也。

◆又愜意。【爾雅·釋詁】稱,好也。【注】物稱人意亦為好。

◆又相等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輿人】為車輪崇車廣衡長,參如一謂之參稱。【注】稱,猶等也。

◆又衣單複具曰稱。【禮·喪大記】袍必有表,不襌。衣必有裳,謂之一稱。【注】袍,褻衣,必有以表之,乃成稱也。

◆又副也。【前漢·孔光傳】無以報稱。

◆又舉也。【前漢·食貨志】當其有者,半賈而賣,亡者取倍稱之息。【注】稱,舉也。今俗謂之舉錢。

█穩 【午集下】【禾字部】 穩 【唐韻】【集韻】【正韻】□烏本切,溫上聲。【說文】蹂穀聚也。一曰安也。從禾,隱省。古通用安隱。

◆又【字彙補】葉烏銑切,音偃。【蘇軾·垂雲亭詩】江山雖有餘,亭榭苦難穩。登臨不得要,萬象各偃蹇。

█稴 【午集下】【禾字部】 稴 【廣韻】力兼切【集韻】勒兼切,□音濂。【說文】稻不黏者。 一曰青稻白米。

◆又稴□,禾不實貌。

◆又【廣韻】戶兼切,音嫌。

◆又【廣韻】【集韻】□胡讒切,音咸。

◆又【集韻】堅嫌切,音兼。

◆又【廣韻】力忝切【集韻】盧忝切,□音溓。

◆又【廣韻】力店切【集韻】正店切,□音□。義□同。

█稵 【午集下】【禾字部】 稵 【廣韻】子之切【集韻】津之切,□音茲。禾生貌。【玉篇】益也。與滋同。一曰蒔也。

◆又同□,詳□字注。

█稷 【午集下】【禾字部】 稷 〔古文〕□【唐韻】子力切【集韻】【韻會】【正韻】節力切,□音即。【說文】齋也。五穀之長。【徐曰】案本草,稷即穄,一名粢。楚人謂之稷,關中謂之□,其米為黃米。【通志】稷苗穗似蘆,而米可食。【月令章句】稷,秋種夏熟,正四時,備陰陽,穀之貴者。【詩·王風】彼稷之苗。【禮·曲禮】稷曰明粢。

◆又神名。【風俗通義】稷,五穀之長。五穀衆多,不可徧祭,故立稷而祭之。

◆又農官名曰后稷。【書·舜典】汝后稷播時百穀。【左傳·昭二十九年】蔡墨曰:稷,田正也。有烈山氏之子曰柱,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棄亦為稷,自商以來祀之。

◆又疾也。【詩·小雅】既齊既稷。【注】齊整稷疾。言祭祀禮容莊敬也。○按《毛傳》訓稷為疾。鄭箋仍訓黍稷之稷。朱注本《毛傳》,宜從毛訓為是。

◆又姓。漢上津令稷嗣。


  
◆又地名。【左傳·宣十五年】晉侯治兵于稷。【注】稷,晉地。河東聞喜縣西有稷山。【前漢·地理志】西河郡美稷縣。

◆又與昃通。【穀梁傳·定十五年】戊午日下稷,乃克葬。【注】稷,昃也。下稷謂脯時。○按《隷釋·郙閣□》言劬勞曰稷,用《穀梁》日下稷之文,與《堯母□》日不稷,《費鳳□》乾乾日稷同。 【集韻】或作□。

█稹 【午集下】【禾字部】 稹 【唐韻】【韻會】之忍切【集韻】【正韻】止忍切,□音軫。叢緻也。

◆又聚物也。【爾雅·釋言】苞稹也。【疏】物叢生曰苞。齊人名曰稹。郭璞曰:今人呼叢緻者為稹。【郭璞·江賦】橉杞稹薄。【注】稹,稠穊也。

◆又【廣韻】側鄰切【集韻】之人切,□音真。義同。

◆又音奠。【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凡斬轂之道,必矩其陰陽。陽也者,稹理而堅。陰也者,疏理而柔。【注】陽木文理緻而堅。鄭司農云:稹,讀為奠祭之奠。

◆又【集韻】亭年切,音田。木根相迫也。與槇同。

◆又□眠切,音邊。籬上豆。與□同。考證:〔【周禮·輪人】凡斬轂之道,必矩于陰陽。〕 謹照原文于改其。

█稺 【午集下】【禾字部】 稺 【唐韻】【集韻】直利切【正韻】直意切,□音治。【說文】幼禾也。【廣韻】晚禾。【詩·魯頌】稙稺菽麥。【注】後種曰稺。

◆又【增韻】凡人物幼小皆曰稺。【詩·鄘風】衆稺且狂。【傳】幼稺。【史記·五帝紀】舜以夔為典樂敎稺子。【鄭注】國子也。

◆又【五音集韻】直離切,音馳。幼也。 一曰自驕矜貌。【管子·重令篇】菽粟不足,末生不禁,民必有饑色,而工以雕文刻鏤相稺也,謂之逆。【注】稺,驕也。

◆又【正字通】葉賄韻。【詩·小雅】無害我田。稺,葉下火。火,音毀。 【集韻】亦作稚□。考證:〔【詩·衛風】衆稺且狂。〕 謹照原文衛風改鄘風。

█稻 【午集下】【禾字部】 稻 【唐韻】徒皓切【集韻】【韻會】杜皓切,□音道。【說文】稌也。【韻會】有芒穀,即今南方所食之米,水生而色白者。【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稻曰嘉蔬。【詩·豳風】十月穫稻。【周禮·地官·稻人】掌稼下地。【疏】以下田種稻,故雲稼下地。【史記·夏本紀】禹令益予衆庶,稻可種□濕。【爾雅翼】稻,米粒如霜,性尤宜水,一名稌。然有黏,有不黏,今人以黏為稬,不黏為秔。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