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散文(風景遊記篇) - 50 / 161
白話散文類 / 作者群 / 本書目錄
  

現代散文(風景遊記篇)

第50頁 / 共161頁。

 大小:

 第50頁

朗讀:

啊,啊,現在我也看見,雲岡全景展佈我們之前。幾個大佛的頭和肩也可遠遠的見到。我的心是怦怦的急跳着。想望了許久的一千五百年前的藝術的寶窟,現在是要與它相見了!

三時到雲岡。車停于石窟寺東鄰的雲岡別墅。這別墅是騎兵司令趙承授氏建的。這時,他正在那裡避暑。


  

因為我們去,他今天便要回大同讓給我們住幾天。這裡,一切的新式設備俱全——除了電燈外。

這一天只是草草的一遊。只到石窟寺一作大佛寺及五佛洞走走。別的地方都沒有去。

登上了大佛寺的三層高樓,才和這寺內的一尊大佛的頭部相對。四周都是黃的紅的藍的彩色,都是細緻的小佛像及佛飾。有點過于絢麗失真。這都是後人用泥彩修補的,修得很不好,特別是頭部,沒有一點是仿得像原形的。

看來總覺得又稚弱又猥瑣,毫沒有原刻的高華生動的氣勢。這洞內几乎全部是彩畫過的,有的原來未毀壞的,其真容也被掩卻。想來裝修不止一次。最後的一次是光緒十七年興和王氏所修的。

他「購買民院地點,裝采五佛洞,並修飾東西兩樓,金裝大佛金身」。不能不說與雲岡有功,特別是購買民地,保存佛窟的一事。向西到五佛洞,也因被裝修彩繪而大失原形。反是幾個未被「裝彩」過的小洞,還保全着高華古樸的態度。

游五佛洞時,有巡警跟隨着。這個區域是屬於他們管轄的;大佛寺的幾個窟,便是屬於寺僧管轄的。五佛洞西的幾個窟,有居民,可負保管之責。再西的無人居的地方,便索性用泥土封了洞口,在洞外寫道:「內有手榴彈,游者小心!」一類的話。

其實沒有被封閉的,無人看管的若干洞,也盡有好東西在那裡。據巡長說,他們每夜都派人在外巡察。此地現已屬於古物保管會管轄,故比較的不像從前那樣容易被毀壞。

五佛洞西,有幾尊大佛的頭部,遠遠的可望見。很想立刻便去一遊。但暮色漸漸的籠罩上來,像在這古代寶窟之前,掛上了一層紗簾。我們只好打斷了遊興,回到雲岡別墅。

武州山下,靠近西部,為雲岡堡,一名下堡,堡門上有迎薰懷遠二額,為萬曆十四年所立。雲岡山上還有一座土城屹立於上,那便是雲岡堡的上堡,明代以大同為重鎮,此二堡皆為邊防兵的駐所。

晚餐後,在別墅的小亭上閒談。東部的大佛窟,全在眼前。那兩個立柱還朦朦朧朧的可見到。忽聽得山下人家有擊築奏箏及吹笛的聲音:樂聲嗚嗚,托托的,時斷時續。

我和頡剛及巨淵尋聲而往。聽說是娶親。正在一個古洞的前面,庭際搭了一個小棚,有三個音樂家吹打。賀客不少。

新娘盤膝的坐在炕上。

在這古窟寶洞之前,在這天黑星稀的時候,在當前便是一千五百年前雕刻的大佛,便是經歷了不知多少次的人世浩劫的佛室,聽得了這一聲聲的嗚嗚托托的樂調,這情懷是怎樣,可以分析呢?淒惋?眷戀?舒暢?憂鬱?沉悶?啊,這飄蕩着的輕紗似的無端的薄愁呀!啊,在羅馬鬥獸場見到黑衫黨聚會,在埃及的金字塔下聽到土人們作樂,在雅典處女廟的古址上見旅客們乘汽車而過,是矛盾?是調和?這永古不能分析的輕紗似的薄愁的情懷!

歸來即睡。入睡了許久,中夜醒來,還聽見那梆子的托托和笛聲的嗚嗚。他們是徹夜的在奏樂。

十二日一早,我性急,便最先起身,迎着朝暾,獨自向東部去周覽各窟。沿著大道這是騾車的道向東直走,走過石窟寒泉,走過一道山澗,走過佛子峪。愈向東走,石窟愈少愈小。零零落落的簡直無可稱道。

山澗邊,半山上有幾個古窟,攀登了上去一看,那些窟裡是一無所有。直走到盡頭處,然後再回頭向西來,一窟一窟的細看。

最東的可稱道的一窟,當從「左雲交界處」的一個碑記的東邊算起。這一窟並不大。僅存一坐佛,面西,一手上舉,姿態尚好,但面部極模糊,蓋為風霜雨露所侵剝的結果。


  
窟的前壁,向內的一部分,照例是保存得最好的,這個所在,非風勢雨力所能侵及,但也一無所有,刀斧斫削之痕,宛然猶在。大約是古董販子的竊盜的成績。

由此向西,中隔一山澗,地勢較低,即「左雲交界處」。道旁零零落落的小佛窟不少。雕刻的小佛隨處可見。一窟內有較大的立佛二,但極模糊。

窟西,有一小窟,沙土滿中,一破棺埋在那裡,屍身的破藍衣已被狗拖出棺外,很可怕。然此窟小佛像也有不少,窟外壁上有明人朱廷翰的題詩,字很大。由此往西,明人的題刻不少。但半皆字跡剝落,不堪卒讀。

在明代,此處或有一大廟,為入雲岡的頭門,故題壁皆萃集於此。

西首有二洞,上下相連,皆被泥土所堵塞,想其中必有較完好的佛像,一大窟,在其西鄰,也已被堵塞,但從洞外罅隙處,可見其中彩色黝紅,極為古艷,一望而知是元魏時代所特有的鮮紅色及綠色,經過了一千五百餘年的風塵所侵所曝的結果,決不是後代的新的彩飾所能冒充得來的。徒在門外徘徊,不能入內。這裡便是所謂「石窟寒泉」。有一道清泉,由被堵塞的窟旁涓涓的流出,流量極微。

窟上有「雲深處」及「山水清音」二石刻,大約也是明人的手筆。

西邊有一洞,可入。洞中有一方形的立柱,高約八尺。一佛東向,一佛西向,又一佛西南向,皆模糊不清。西南向者且為泥土所修補的,形態全非,所雕立的,坐的,盤膝的小佛像甚多。

但不是模糊,便是頭部或連身部俱被盜去。



贊助商連結